APP下载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20-04-06唐锋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唐锋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层次浅和涉及面小、实训内容表现形式及讲授形式单一、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不多等问题,提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充分利用专业虚拟实训软件,实现“线上”实践技能教学;引入会计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会计经验工作室”;“线上”实训与“线下”实训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企业实际业务处理能力。

【关键词】高职财会专业 创新创业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虚拟实训软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9-0183-02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占据主导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创业潜能的激发和创新思维的培育。本文分析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一、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层次浅、涉及面小。高职财会专业实习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具发票、制作会计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和明细账,以及根据上述内容编制报表。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专注于较为简单的专业知识的内容,较少涉及深层次及多学科交叉方面的内容,如财务分析、纳税申报、预算编制、企业设立、投资融资、财务绩效考核等,涉及面不广,没有体现具体业务的协商、交易情境。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内容表现形式及讲授形式单一。财会专业课程的实训以案例分析为主,由于篇幅的限制,省略采购、销售、存货入库等一些业务的发票、入库单等原始凭证,仅以简单文字表述代替,表现形式不够清晰明了,降低了学生对真实凭证的理解,以及处理业务的能力。就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形式而言,一是教学方法单一,很少采用项目专题培训、企业专家主题讲座、具体项目技能竞赛等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实践教学所涉及的企业类型单一,学生一般只接触到工业类企业的经济业务,导致在服务业、商品流通行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就业的学生,感觉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样的实践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学生没能接触到其他行业的会计账务处理工作,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造性。

(三)教师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会计实践教学教师基本为学校专任教师,他们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处理工作岗位业务的能力不足。部分高职院校虽然鼓励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但是仅仅允许教师利用假期和周末去企业锻炼,且没有相应的监督考核制度,导致专任教师的实践经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和改善。调查显示,聘请企业专家和员工来指导实践教学的学校所占比例较少,实践教学涉及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待进一步开发探讨。

(四)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不多。调研发现,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创业意识、职业操守、意志品质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很少涉及创新创业教育,很少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主要来源于兼职工作及顶岗实训,很少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专业技能竞赛,很少听取企业专家、师姐学长的经验座谈,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背景下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应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既掌握会计技能,又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原有基础上,补充和完善实践教育资源,利用专业公司或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专业学习软件及商业环境虚拟软件等,实现“线上”实践技能教学。此外,将会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引入校园,通过企业导师进一步巩固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此提高学生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契合度,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

(一)充分利用专业虚拟实训软件,实现“线上”实践技能教学。当前,许多科技公司开发有岗位实训平台,如出纳岗位、总账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等具体岗位虚拟实训平台,以及业财税一体化等实践教学软件,它们的特点是提供了多家不同行业类型的经济业务,且有仿真的票证等会计凭证、网上银行、纳税页面。以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为例,该平台包含文件柜、经济业务、电算化、网上银行、保险柜、网上报税、出纳台账、仓储开票、审计等子系统的操作,在该平台上进行“线上”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仿真的頁面开具发票、对发票进行网上认证、网上申报纳税等,而且可以模拟出纳人员在网上银行系统中进行支付。该实训教学软件中的会计凭证、企业商业环境仿真,形式生动活泼,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在软件平台中进行“线上”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掌握多学科综合性知识的途径。

(二)引入会计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会计经验工作室”。高职财会专业可以与会计服务公司合作,将其代理的各类型的公司账务带到校园,由企业工作人员、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相关业务,以解决教师下企业锻炼流于形式、疏于监督以及学生无法接触真账的问题。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与南宁市鑫聚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会计经验工作室”,在学期初挑选20名学生参加“真账训练营”,每2个学生为一组负责一个公司业务,由企业导师定期将公司凭证拿到学校发给学生,再由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利用在线记账软件进行账务处理,并按团队让学生跟着导师去税局、银行、工商等部门完成至少一个企业的国地税备案、买盘购票、银行开户、销户等实际的业务。学生接触到真实企业的账务处理,并能对其进行处理,增强了顶岗实习、就业的信心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并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逐步扩大团队成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真账训练营”项目中受益。同时,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创新创业思维拓宽了,必然也会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新思维、新想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三)“线上”实训与“线下”实训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企业实际业务处理能力。由于每门课程的课时有限,核心课程的专业软件“线上”实践教学可以在课余时间或晚上开放机房,让学生在网上操作,教师课后检查。职业能力养成实训,安排在学生顶岗实习的前一个学期期末,集中4~5周进行教学,利用科云公司开发的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等综合模拟实训软件进行教学。在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可以虚拟创办公司,熟悉企业会计准则、成本核算,练习国税、地税纳税申报,模拟企业投资、生产、销售全流程,锻炼事项办理、沟通协作、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岗位职责意识,发现工作问题,形成应对方法,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其综合素养。在利用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进行为期4~5周集中的“线上”综合模拟实训的同时,结合会计服务公司提供的真实企业业务,进行“线下”的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会计经验工作室”,让学生直接跟企业导师学习,在企业导师、学校老师指导下完成代理公司的远程开票、纳税申报、年检年报、客户回访、变更注册等业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提高了企业实际业务处理能力,增强了就业创业自信心,为今后就業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丰富了实践教学形式,转变了“学生做、教师讲”的教学方法,拓宽了实践类教学活动渠道,提高了教学效果。互联网环境下实践教学软件的应用,增加了学生参加各类实践类竞赛的机会,由于各种类型的实践环节在软件中已经设置好,老师不用花太多的时间设计竞赛内容,可以直接组织学生在软件中进行企业设立、财务决策、预算管理、纳税申报、报表分析、企业经营沙盘等各种竞赛,竞赛内容不再单一地涉及专业知识。通过竞赛,学生除了能更灵活地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外,还可以在虚拟的商业环境中感受企业的经营业务和氛围,并通过互相协作提高沟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余飞,张存江.“G:S-P”财商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J].职教通讯,2017(2).

[2]仇艳,刘小刚.基于创新驱动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4).

[3]李彩夏.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0).

[4]金彦龙,李庆满,杨皎平.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多元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4(3).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基于‘四业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研究”(GXGZJG2016A08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唐 锋(1981—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教学。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