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构建探讨

2020-04-06黄旭艳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全程化构建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目标短期化、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不完善、就业指导时间和课时设置不合理、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滞后、高职学生对就业指导的认知不全面等问题,提出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目标建设、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合理设置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时间和课时、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改善学生对就业指导的基本认知等对策,从而构建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全程化 就业指导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9-0181-02

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是指遵循教育發展规律,将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内容整合为一个系统的整体。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以实现就业为学习目标的,因此,职业技能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而学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就是实现这个发展目标的催化剂。本文探讨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以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目标短期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必须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前提和基础,科学的就业指导目标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可起到科学的指引作用。不同的学校所设定的就业指导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学目标仅仅是短期化的目标,没有建立一个长期而完善的教学目标,导致出现就业指导目标短期化的现象,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有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3%的高职院校设定了就业指导模式的全程化目标,有77%的高职院校仍然采取传统的就业指导短期目标教学方式。短期化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就业指导模式和体系的构建。

(二)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不完善

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建设,要求合理规划与设计就业指导体系,并在构建中树立全程化的教学发展理念。但是,当前部分高校不是完全按照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模式推进就业指导体系建设,而是仅仅执行了其中的一部分。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只是进行简单的就业指导教学或者只开设一些职业生涯课程等,这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的开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就业指导时间和课时设置不合理

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大三阶段后期开展,这样的课程时间安排,往往会使学生错失进行就业规划的最佳时机,与学生的实际发展不相符,不利于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就业指导课程的课时设置不科学,整体教学时间有限,甚至达不到其他课程课时的十分之一,导致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四)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滞后

很多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大部分的就业指导教师是其他部门教师业余兼职,或者是临时被指派讲授就业指导课程的。因此,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比较滞后,没有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队伍。这一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团队的发展和建设,制约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不利于高职院校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五)高职学生对就业指导的认知不全面

由于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不够重视,导致部分学生对就业指导的认知不全面。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某地区的一所高职院校中,全校5000名学生有56%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对自己的就业没有帮助,有34%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教育效果一般,仅有10%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教育非常必要。学生认识不到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选择学习就业指导课程,这将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以及未来就业能力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

(一)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目标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应明确长期发展的目标,阶段设置教学目标。长期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促使学生顺利就业。从大一新生入校到大三学生毕业,每个阶段应设置相应的就业指导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具体的学期任务,进行具体目标的安排与设置,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就业知识,提高就业能力。例如,大一阶段,学生学习任务不重,可以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如人际交流沟通能力的锻炼、计算机运用能力和网络自学能力的提高等;大二阶段,学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团、社会实践活动或英语、计算机等考证,充实和提高自己;大三阶段,学生要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了解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和市场需求状况等。

其次,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学目标应具体化,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具体内容,要根据基本内容按照教学目标的内容要求开展就业指导教学。例如,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全面地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以及学业观、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具备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职业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和社会融合,更好地就业、创业和成才。

最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目标建设必须充分结合市场的具体发展状况,根据市场的需求完善教学目标,推进就业指导目标的科学建设。就业指导教学目标要明确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创业的政策和意义,理解角色转换的意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具备经受挫折和抗压、快速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第一,高职院校要根据大一到大三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不同阶段的科学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并纳入不同阶段的教学计划中。例如,大一阶段讲解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培养职业兴趣,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形成基本的职业价值观念,明晰职业方向。大二阶段将就业指导和专业要求相联系,引入创业实践课程。大三前半阶段和后半阶段应有明显的区别,前半阶段要做好学生就业心理、岗位需求和考证培训的指导,增强学生适应岗位和克服岗位困难的能力;后半阶段要做好学生岗前培训和实习指导工作,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和市场需求状况。

第二,研究学校特点和就业行情等,借鉴就业体系建设较好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就业行情和市场分析,充分结合学校、行业和市场,取长补短,构建科学有效的就业课程体系,实现更好地发展。

第三,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囊括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在校实验、课程设计、创新创业规划、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等,要科学合理设计,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体现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等,体现系統性、专业性和渐进性特点,让实践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在就业实践教学中真正获益。

(三)合理设置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时间和课时

首先,从长期的课程规划来说,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必须全面覆盖在校三年的教学过程,使就业指导课程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特征,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体会和了解就业指导课程,进一步提高就业选择能力。如可以将就业指导课程与将来职业有机衔接,让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同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企业文化和抗压能力,促使学生真正掌握企业文化精髓,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

其次,合理分配就业指导教学时间。按照各个学科的教学比例科学划分就业指导的课时,保证科学地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同时,正确处理理论课程时间与实践课程时间的比例,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知识的培养。例如,可以在理论课程中增加一些实践技能操作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络实践系统,模拟创业真实环境,积累创业实践经验,真正掌握创业技能。

(四)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

第一,高职院校应引进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全面考核应聘的就业指导教师,了解教师的就业指导常识以及基本的知识,保证教师能更加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就业技能,并且为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科学的帮助。

第二,制定师资培训和企业实践规划,建立“双师型”教师和职称评定制度,促进教师深入企业一线,熟悉企业运作的各个流程,吸引企业专家、工程师加盟学校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帮助就业指导教师更好地了解目前就业市场的信息,以更加科学地开展就业指导,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之间加强经验交流和信息互通。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就业指导教师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分享就业指导教学经验,也可以利用远程视频会议等方式,交流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五)改善学生对就业指导的基本认知

在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必须改善学生对就业指导的基本认知,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就业指导的作用,以更好地按照就业指导模式的要求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一是学校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作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对就业指导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强化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就业指导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二是学校要定期举办一些就业规划大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比赛,从中获得一定的感悟和启发,提高对就业指导体系与课程的重视,进一步提高职业能力;三是教师要更好地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和就业指导的教学成果,提高就业指导教育的实效。

总之,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需要结合实际的需求,提高对就业指导整体课程的设计与规划,促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规划课程的进一步发展,保证就业指导课程设计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全程化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叶发锦.全程化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选择与创新[J].高教论坛,2014(6).

[3]向前进,曹佩升,刘文平.全程化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选择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肖立雁.对全程化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选择的探索[J].职教通讯,2014(12).

[5]董红.以就业为导向的全程化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选择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4).

【作者简介】黄旭艳(1981— ),汉族,广西荔浦人,教育学硕士,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全程化构建高职院校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