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影响研究
2020-04-06李楠
李楠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也相应放缓,减税降费对地方的财政收支可持续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从宏观层面对我国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减税降费政策给财政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平衡财政收支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减税降费;财政收支;可持续性
一、引言
减税降费政策是近几年我國实施的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政策。据国家统计部门统计,2019年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36万亿元,超过原定的近2万亿元规模,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受益最多。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了社会经济转型发展。
但是,在实施减税降费的同时,地方财政收支也面临着较大压力。从长期来看,减税降费有助于促进企业发展,从根本上有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但是在短时间内,减税降费也会对地方财政收支带来一定压力。
二、减税降费对财政收支的影响分析
1.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受减税降费的影响颇深。通过对历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进行分析,研究其增速变化,从而探究减税降费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2000-2012年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的增长率快速平稳增长,从2014年开始至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下降趋势。
2.财政支出呈现刚性增长
社会民生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每年都有所增长。瓦格纳法则指出,政府支出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增加,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会提高,并且将高于经济增长。近些年,我国财政支出增速呈缓慢增长趋势,增速逐年降低,相应的财政赤字率有所增长,2014-2018年均趋近3%。
3.减税降费对财政收支的潜在影响
结合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势,通过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的分析,我国现阶段有必要采取减税降费的措施,但同时我们也要准确预估财政承受能力,有效防控财政风险。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过紧日子,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要开源节流,压缩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这也是减税降费给地方财政提出的明确要求。
(1)财政赤字规模增加。由于大幅度减税降费,财政收入来源不稳定因素增多,近年来我国财政赤字率接近3%,而3%是财政赤字率的警戒线。由于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甚至面临加大下行压力,而财政支出在短期内持续增长,二者的矛盾越来越显著。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矛盾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进一步增大。
我国目前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是从长远发展出发,是长期性和制度化的举措,我们要用长远的发展眼光来思考如何扭转入不敷出的现状。减税降费可以助力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增加财政税收收入,但需要警惕大幅度减税降费所带来的财政赤字规模扩大的风险。
(2)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发生改变。减税降费无疑会改变地方财政的收入结构,地方财政在短时间内将面临较大困难。受到财政支出刚性增长和税收法则的制约,地方政府不得不寻求更多增收途径,确保筹集财政收入以满足各类刚性支出。这一举措将打破政府收入的原有结构,部分地方税收收入由原来的90%一再降低,而非税收收入比重不断提升,然而这种不稳定的收入来源可能会给财政管理带来更大的风险。
(3)地方财政收入管理有所松弛。随着地方财政预算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前的一些财政增收方式难以继续实施。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的债券发行是由中央进行管控的,所以很难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一项来源。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局限性导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又以其他的方式重新出现,这样降低了减税降费政策的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地方财政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三、地方财政增强收支平衡性的优化措施
1.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扩大财源
培育财源是以促进经济质量为基础的。从短期来看,各地政府应当在创新型发展理念引导下,促进其经济质量的发展,以有效减轻其日益增长的财政压力。
同时,还应当不断加强供给侧结构的改革,促进发展物联网和大数据、数字经济、健康养老产业、精端制造业等多种产业的同步发展,以不断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优化地方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扩大财政财源和税基,为地方财政税收打造一批具有高新生产技术、附加价值高的纳税群体,以提升地方财政质量,充实地方财税收入。通过引入良性竞争机制以及体制的创新,引入更多的具有高新技术以及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2.明确政府职能,压缩支出
随着我国现代化行政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政府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明确。在这一背景下,应当明确政府、市场之间的分工原则,明确政府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关键作用,实现由行政职能向服务职能的转变。
随着我国国家行政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逐渐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重点,扶贫、可再生资源、社保、教科文等方面的支出也不断增长。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根据非必要、不直接参与等原则进行投资安排,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影响。取消违背公平原则的财政补贴,增加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的财政支出,协调区域发展、城乡发展。
同时,为了应对共卫生领域建设方面的不足,政府应当加大基础医疗产业方面的支出,创建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医疗卫生体系,提升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3.创新融资模式,完善市场化的财政投融资机制
地方政府融资的现象较为常见,而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也注定了地方政府举债是必然手段。应当以辩证思维看待地方政府举债,不能一概而论,要想妥善处理债务风险,应该创建透明完善的市场化融资制度以及财政投入融资机制。
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投资的方式,吸引并集聚更多社会资金,如加大推广PPP模式,协调财政、金融工具等。应当创建科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融资制度,为PPP模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环境基础,保证筹集的资金被运用到地方公共事业,从而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另外,完善地方融资平台建设,创建完善的平台管理机制,提升融资能力,科学有效地控制债务风险。
4.深化国有资产资源改革,盘活资源存量
地方政府要想减轻其日益加大的财务压力,就不能只关注其财政预算和财政收入,应调整管理理念,优化地方资源配置,规范管理各项国有资源,提升其运作效率,盘活国有资产,提升国有资产收益率,从而缓解地方政府财务压力。
就开源来说,不能片面强调“节约”,还要做好“集约”。通过多种渠道、途径、手段,盘活现有政府资产,提升国有资产收益率及收入;调整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从而扩大政府经营预算收入,并通过资金外调的方式,充实社保基金,完善我国社会福利体系。
就节流来说,应该创建结余资金清理收回制度,以提升各类资金、资产使用效率,比如稳定调节各类基金资金存量,盘活结余资金,扩大政府财务中公共事业预算,提升国有资金中公共服务项目中支出比例,并提升资金应用绩效。
四、结语
总的来说,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税负,是一项长期利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同时,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收支的可持续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优化地方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点,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加强市场化投融资,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不断扩大地方财源和税基,稳定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助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