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直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2020-04-06王茂才刘伟南贾琳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21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公立医院

王茂才 刘伟南 贾琳

摘要:基于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固定及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与流程的要求,课题组以省直公立医院为样本,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与线上调研等方式进行了相关调研,发现了参与调研的医院存在着决策层不重视、机构建设不完整、风险防控不全面、人员素质培养力度不强等问题,希望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归纳与成因分析,为各公立医院架构更为合规完整有效运行的资产管理体系提供建设性的帮助。

关键词: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固定资产

公立医院作为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区别于其他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大中型综合医院中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除医疗工作之外,同时还兼具教学任务与科学研究任务于一身,所需资产专业性强、功能复杂、价值较高。因此,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对于医院完成各项基础业务工作并实现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三年来,黑龙江省内个别公立医院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情况,这些情况虽是个案,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立醫院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资金轻资产、重采购轻处置、重数字轻管理、重利益轻程序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要充分重视并正视这些公立医院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准确分析判断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原因及本质,为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一、缺乏完整的体系构建和制度规范

1.体系构建不完整

(1)领导决策层面缺乏对资产管理意义的重视。课题组就省直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设计了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面向省直公立医院进行了调查,总计发出调查问卷3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3份。就资产管理及处置集体决策途径方面,问卷抽样调查分析显示(以下简称“问卷显示”)52.17%的医院通过资产管理委员会、30.43%的通过其他集体会议决定的、17.39%的单位甚至没有专门的决策环节。由于决策层不能对资产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医院资产管理体系建设从顶端开始便出现问题。

领导决策层之所以对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其主要原因就是公立医院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资金轻资产的观念。在传统观念中,无论是财政拨款还是自筹资金,只有资产的配置采购环节才是最直观地涉及国有资产流动运行的,当非流动资产——即现金流以固定(无形)资产的形式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时候,决策层更多只是关注资产净值部分对于财务指标的反映程度。包括资产的处置环节,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与经济价值的再造,其相关业务收入与大中型公立医院的医疗收入相比只是冰山一角,因此决策层往往在重视程度上有所弱化。由于决策层重视不够,致使医院管理层无法积极地推动体系构建。

(2)机构设置层面缺少对资产管理运行的布局。资产管理的落实需要架设相对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国家、政府及本单位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落到实处。2006年,财政部第36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与《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财资[2018]108号)均指出,事业单位要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要在现有机构编制条件下明确专门负责资产管理的机构和人员,明确资产管理各岗位的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

而实际问卷显示95.65%填写者认为应当设立资产管理相关部门,但问卷显示只有69.57%的医院设立了相关部门。就现有省直公立医院资产管理人员的岗位设置情况来看,问卷显示只有21.74%的业务人员隶属于资产管理或保管部门、73.91%的人员隶属于财务部门、4.35%的人员则属于其他部门。可见,绝大多数单位对于资产管理工作的定位只是财务工作的一部分。从课题组前期准备阶段对部分大中型医院的实地调研来看,将资产管理工作交予资产保管部门、将资产处置工作交予财务或其他部门兼管是普遍现象。正因为大多数单位没有完整的体系构建与岗位设置,才导致资产管理及处置工作的职能划分不清。

2.制度订立不完善

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实施需要严格的制度约束,从制度的订立到实施再到修订完善需要各级资产管理部门对工作实施各环节有清晰地了解。

一方面,财政部门与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制度完善修订与当下业务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其主要原因是医院“内控制度”的不断推广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反映出国家对于资产管理体系化、精细化、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升,而区域内制度指导性文件的修订完善速度与现实业务发展速度不相匹配。

另一方面,从医院内部制度修订环节来看,问卷显示,部分医院资产管理制度四五年都不做修订或完善。特别是施行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后,很多受访者仍不清楚资产业务核算的基本变化,仔细研究部分医院现行的制度便会发现,其中有很多与现行管理模式不相适应或与实际工作不兼容甚至冲突的内容;而对于新增的业务事项或在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的解决办法也未能及时更新到制度中。

3.内控监督不完备

从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来看,资产管理长期以来只在采购配置环节与预算控制产生联动,而资产日常管理与会计记录控制及资产保护控制、资产处置管理与风险控制环节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

就日常管理方面来看,问卷显示,只有30.43%的医院对资产维修改造增值后的可使用年限进行重新评估。该账务管理和业务处置既无法真实反映资产的实际变动,也增加了账务管理风险;同时,缺乏事中和事后监督也可能导致后续业务引发连锁问题。此外,就盘点控制方面来看,问卷显示,82.61%的医院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资产盘点,其他单位在资产保护控制方面可能存在更多风险。

就资产处置管理方面来看,前期调研显示部分医院对于资产的出租、出借、接受捐赠、置换、转让等业务的内部程序规范不清,缺少必要的可行性论证,缺乏事中监督,对于涉及业务项目招投标环节存在的风险预判不足,这是引发本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缺乏严格的执行操作和责权分工

1.责权分工不清晰

“财务部门——保管部门——使用部门”资产管理体系是本次被调研医院常用的管理体系,但体系中各部门间责权分工不清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由于缺少独立管理资产业务的部门,导致部门在工作衔接过程中如何划分财务与物管之间的责权,怎样确保财务部门资产总账与保管部门资产明细账之间的账实衔接,特别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之后,相关系统的由哪个部门维护才能确保资产信息變化及时准确,成了部门单位资产管理细节的突出问题。

2.法规执行不严格

财政部、省级财政、审计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均出台资产管理各类法规制度及实施细则,但由于公立医院重视度不够,导致法规执行不严格甚至随意性极大。其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法制观念淡漠。部分公立医院领导决策层缺乏带头敬法的意识、业务主管层缺乏带头学法的表率、业务实施层缺乏依法办事的责任感。

二是学习宣传不够。问卷显示,只有60.87%的填写者了解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及其法律责任,部分公立医院制度订立后便成为门面装潢,由于缺乏对资产管理相关法规制度的学习宣传,致使“有章不循”现象频发。

三是监督评价不力。部分公立医院法规制度运行缺乏经常性、有效性监督保障,制度落实缺乏客观地评估与反馈,实际工作“灵活度”“随意性”大。

3.业务能力培养不重视

资产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业务人员兼具财务知识与管理知识,注重日常业务能力养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但调研情况反馈出很多医院个人业务养成和医院对于资产管理方面的人员培养是相对薄弱的,其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缺乏更为规范、更为有力的人事职称评价体系。目前公立医院对于资产管理人员的评聘,绝大多数均参照会计师类职称,注重会计实务;而对于侧重宏观微观经济研究的经济师类职称,在许多单位都得不到承认;此外,也没有将管理学资格纳入岗位评聘体系,导致资产管理只注重账务层面,缺乏整体管理的体系化研究。很多医学院校资产管理部门按照管理岗位进行评聘,而其附属医院却按照专业技术岗位进行评聘,由此导致业务人员职称发展受限,内动力不足。

另一方面是缺乏更为积极、更为深入的医院文化培育氛围。就业务学习而言,问卷显示,对于财政部颁布和省级发布的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只有七到八成的业务人员全部熟知;而只有43.48%的单位会定期组织学习。由此看出,资产管理工作既缺少定期的集体业务学习,未能让最新的制度知识和政策要求下达到各个岗位;也缺少日常的业务沟通,归口部门只在报表时简单核对账目,不能将本单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收集反馈给决策层。

对省直公立医院而言,能否实现有效的高质量的固定资产管理是提高管理能力面对的新挑战,各省直公立医院从决策层到业务层,其间涉及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完整有效的制度约束下积极协同配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建立管理思维,以此实现国有资产优化管理,从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进而推动省直公立医院的全面建设。

(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医药:3500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