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资产管理思考
2020-04-06孔岩
孔岩
摘要:我国电子政务及相关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建设中沉淀了大量信息化资产。本文以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定义为主线,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信息化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以期给资产管理工作者提供相关工作建议。
关键词: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资产;绩效管理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电子政务蓬勃发展,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开展了各类信息应用系统工程,出现了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超大型国家级信息系统建设集成工程。
信息系统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沉淀了大量硬件与软件资产。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资产管理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做好信息化资产全周期管理工作,厘清家底,避免重复及孤岛式建设导致的资金浪费,是当前及今后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相关概念
1.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维护、报废处置的全过程,寻找初期投入与后期运行维护费用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有效地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衔接。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科学决策、结构优化、效益最大。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肩负着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作用。国有资产管理中纳入“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式,是有效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重要途径经。
2.信息化资产
本文所称的信息化资产是指在单位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资产,包含全部硬件资产及软件资产,具体内容如图1。
(1)信息系统:指用于收集、处理、存储、分发信息的相互关联的硬件、软件、信息数据的集合。
(2)软件资产:指IT环境中的各类软件,是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3)通用设备:指硬件基础设施,多以物理形式存在的实物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形成的资产进行细致梳理、科学分类,做到心中有数的同时,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统筹分配资源。
二、信息化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设计方面:缺乏整体规划,自行其是建设现象仍然存在
“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电子政务工程高速实施,政务信息化在提升政府办公效率、支撑政府科学决策、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电子政务分散建设、数据孤岛等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部门自建自管自维的传统模式不能适应大规模信息化建设任务,部分信息系统上线后未与业务紧密结合,造成项目资金使用效益降低。
2.入账核算方面:新政府会计制度核算要求领会不深入
自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已完成核算系统部署工作,但双基础、双分录的记账模式仍给财务核算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新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将折旧摊销政策引入核算要求。信息化资产入账、折旧摊销、升级扩容、报废处置等账务处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业务处理较为繁琐,财务人员认知不到位,造成报表报告中资产价值反映不实。
3.日常管理方面: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环节缺失
信息化资产从采购、验收入库、领用保管到日常维修维护、报废处置,涉及内控多个环节,需要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等多个部门协同配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问题: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不完整、更新不及时,与其他业务系统未实现对接;网络设备、各类软件等一般无实际使用人,未责任到人,明确管理人员;资产报废未统一回收处理,存在数据泄露安全隐患。
三、加强信息化资产管理建议
1.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切实做好项目顶层设计
2019年12月30日国办印发的《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指出“跨部门共建共享的政务信息化项目,由牵头部门会同参建部门共同开展跨部门工程框架设计,形成统一框架方案后联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于人均投资规模过大、项目建设单位不具备建设运行维护能力的项目,应当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或者外包,减少自建自管自用自维。”《办法》对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提出了里程碑式的顶层规划,推动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纵横联通、整合共享,提升政务信息化建设实效。
结合发展规划,行政事业单位申请预算的信息化项目,应做好方案设计,预算文本编制。项目建设中信息化资产的配置部分,应结合“过紧日子”的要求,节能节流,精简瘦身。预算绩效指标中应设置“资产更新率(更新资产量/资产总量)、资产利用率(本次投入使用资产量/本次购置资产总量)”等指标,项目建设结束后,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考核评估,作为下一年度预算资金安排的重要参考。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在信息化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深入贯彻《政府会计制度》,做好资产入账折旧工作
财务人员应当依据制度要求,配合资产管理人员合理确定待入账资产价值与折旧年限。
(1)明确界定软件资产属性,妥善保管软件资产。作为固定资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时,软件资产划入固定资产管理;单独购置的软件、委托或自行开发的信息系统须作为无形资产管理。软件资产应妥善保管档案资料,包括资产代码、名称、软件载体、许可证、自开发软件源代码、开发档案、验收文件、安装说明、使用说明、合同及流转记录。
(2)加强在建工程管理,保证项目资产及时入账。对于已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的项目,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以暂估价值入账,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暂估价值。信息系统建设中发生的监理费、集成费、培训费、部署实施费等间接费用均应资本化。
(3)合理估计折旧摊销年限,准确反映资产价值。确定信息化资产折旧摊销年限时,应充分考虑资产服役期间。硬件设备折旧期限不低于6年,软件资产应根据合同期限、软件可使用期间确认摊销年限。对于硬件扩容、软件升级等支出应及时资本化,增加资产原值,并重新计算月折旧摊销金额。
3.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以信息化手段助力信息化资产管理
(1)复杂项目(如信息系统开发、集成项目)的资产验收,应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对建设情况予以充分评估,查验项目建设档案,向建设人员或承建方质询,评估项目建设是否达到既定目标。如已达到建设要求,则验收通过;如未到达建设要求,则需建设单位完成整改,确保信息化资产安全、稳定运转,实现资金使用效益。
(2)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联通采购、资产、核算等系统,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系统设计时,应保证经办人与审批人分离,及时登记、核准资产变动信息。通过技术手段,适时引入“资产身份证”管理,为资产设置二维码、条形码,通过扫描获取更多资产信息,除资产名称、入账时间、规格型号、存放地点、管理人员等基本信息外,还可展示资产维保期间、维修记录、资源占用及近期访问情况,深入探索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3)建立共享共用機制,坚持资产统一回收处置。硬件设备存在资源冗余或可利旧、软件资产在授权许可的情况下,应首先在单位内部调剂使用,避免重复购置,资源浪费。单位内部通过信息化平台,展示可使用资源,做到“可查询、可匹配、可调剂”。完善制度要求,建立资产统一处置机制,对硬件设备的磁盘等信息载体开展统一销毁,并可追溯查询销毁情况。非密资产交由统一部门或公司回收处理,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涉密设备交由国家指定的涉密资产处置部门统一回收处置。
4.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培养复合型人才
信息化资产管理工作涉及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单位应定期组织培训交流,提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内容应涵盖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系统操作规范、财务核算要求、资产盘点工作指南等管理内容,也要覆盖信息化项目管理、基础设施运维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技术工作规范。通过专家授课、分组交流、案例分享、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宣传贯彻国家政策制度,并结合单位业务实际,逐步摸索形成一套适宜本单位的信息化资产管理工作模式,培养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新时代,信息化资产管理工作中,处处体现“新规划、新制度、新技术”。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折射了单位整体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的提升。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合力开展预算编制、管好用好入账资产、充分发挥资产使用价值,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与相关技术人员各司其职,必将推动信息化建设及各项业务工作发展迈向新的征程。
(责任编辑: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