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事诉讼法课程小班教学模式探讨

2020-04-06王梦媛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诉讼法民事小班

◇ 张 婷 王梦媛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以“上海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为基础,依托“085”工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民事诉讼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更适宜开展小班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线上教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与传统教学相比,线上教学更具灵活性,同时能够弥补传统教学在时空上的固有缺陷。鉴于此,基于学情和本课程特点,推行小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行精英化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将分别探讨小班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并提出小班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民事诉讼法课程开展小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小班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不同,小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个性化教育,旨在尊重差异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小班教学主要有以下两个优势:

1.强调动态交流

这种动态交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不时进行启发式问答,推进讨论的范围和深度;其二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动态交流方式主要是为了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踊跃发言,在小组讨论时能够互相发现问题、吸收新知识、训练表达能力。课程教学时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大大增加,学分不再是学生上课的唯一目的,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了课堂效益。

2.因材施教,注重提高实务能力

在建立平等教学关系的前提下,小班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具体授课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好地同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相适应。小班教学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弊端,改变学生定势思维,为学生的潜能开发、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①王朋朋,杨晓冬,李伟,屈彩虹:《高校小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14期。举例来说,民事诉讼法小班教学将法学课堂与模拟法庭比赛对接,实现“以教促赛、以赛促教、赛教融合”。通过一项完整的模拟法庭环节,将比赛的组织形式与课堂组织形式对接、考查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对接、评价标准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接,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训练。

(二)实践法学特性需要小班实现

不同于法理学、宪法、法制史等理论法学,民事诉讼法学是操作性、应用型极强的实践法学。小班教学主要用于实践类教学活动,如案例讨论、模拟法庭等,而理论法学科多以开展讲座为主,学生人数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小班教学对民事诉讼法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意义重大。

1.案例讨论

民事诉讼法小班课程在对每章基础知识讲解完毕之后,专设案例分析课时间,由学生主导。课堂上的案例讨论主要以小组形式展开,通常以3-4 人为一小组,每次研讨由特定小组主动申请对案例分别进行报告及评议,以20-30 分钟为限,之后形成案例分析报告成果。学生人数一旦增加,小组便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有限的课堂时间被进一步压缩,每位同学的发言时间相应减少。

2.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演练是民事诉讼法课程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手段,旨在引导学生从法律职业者的身份来思考案件问题,提高法律综合运用能力。②梅宏:《“角色代入式”课堂演练在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教育文化论坛》2019年第4期。模拟法庭角色多样,一组要10 人左右,且模拟法庭排练工作繁杂,角色配置耗时长,而配置的课时又很有限,除去点评环节,庭审通常要持续90 分钟。如果不能科学安排,就会导致部分学生被忽视。小班教学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人数有限的前提下,每位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展现自我。

我校法学院民事诉讼法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密切结合司法实务需求,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扎实程序法功底、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只有通过小班教学展开案例讨论和模拟法庭演练,以“学生自主”为原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开放的法治思维,才符合精英化教育的发展趋势,满足上海对涉外高端法律人才的需求。

(三)民事诉讼法课程具备小班教学基础

1.案例库建设

教学团队为民事诉讼法课程建设配套了中英文教学案例库。案例集已逾18 万字,初步形成特色明显、具有广泛关注度的教学案例库,可有效支撑法学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目前已整合的案例中有3 件已成功入选2017 年上海市高校模拟法庭大赛案例库,并在大赛中实际使用,反响良好。

(1)中文教学案例库。中文案例部分已收集并完成交通事故侵权、一般侵权、涉外侵权、涉外合同、施工建筑合同以及一般合同六大类案例汇编,选定的案例均是近5 年的真实案件。参考案例涉及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案件信息整合,更提供了诉讼式的思路模式,可作为律师实务的入门级案例,具有较强的实务参考价值。

(2)英文教学案例库。目前,英文案例部分已完成3 个美国陪审程序规则的全英案例的详细翻译,包括中英文对照、评析和比较,每个案例约为1-2 万字。所选的英文案例是国内未曾有完整翻译和详细评析的,具有较大的理论研究价值。

(3)热点案例。每学期教学团队都会根据情况更新2-3 个案例,均改编自真实案例。自民事诉讼法最新一次修改以来,公益诉讼一直是诉讼领域的热点话题,教学团队紧跟形势,将全国首例在线审理的互联网民事公益诉讼案件①2019年9月5日,全国首例检察机关向互联网法院提起的公益诉讼案由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在线判决,杭州市拱墅区检察院的诉讼请求全部得到支持,依法判令被告李某、刘某支付侵害消费公共利益的损害赔偿款610400元(十倍惩罚性赔偿),并在报纸上刊登向社会公众的赔礼道歉声明。囊括于案例库中,作为课程教学使用。

2.资质丰富的教学团队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团队共5 人,教学团队成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具有海外学习的丰富学历背景、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多样化的实务经验。这支年轻、有活力的队伍,能够为课程开展小班教学提供充分的教学保障。

3.多样化的小班教室

我校设模拟法庭和模拟仲裁庭各一间,模拟法庭最多能够承载60 人,且具备先进的仪器设备,每位观众席都设有电子设备,观众能够通过面前的电脑观摩庭审中案情介绍、证据展示等环节。另外,我校初步完成了以百变型课桌为代表的多样化小班教室改造,百变型课桌既可拆分单独使用,也可拼接成圆桌供学生讨论交流时使用,每桌以5 人为限。

二、民事诉讼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为在线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校民事诉讼法课程相应开展了在线教学。线上教学比线下教学更为灵活,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进度。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时空优势互补

线上教学以原来的线下课程班级为教学单位,教师利用网络教学APP 进行远程文字、音频、视频授课,真正打破了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线下学生集中在固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上课内容具有时效性,每节课堂都有一定教学安排,学生一旦错过课堂便无法追回,失去参与该次课堂的机会。而线上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需要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无论在哪都可以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错过上课时间的,可以通过回放视频(音频)学习。

(二)优质教学资源互补

民事诉讼法课程线上教学整合优质教师队伍,由课程负责人带头重新设计网络教学方案,让资质丰富、接受过网络培训的教师线上授课。另外,网络公开课、网络在线讲座可以作为补充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如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都开放了民事诉讼法系列公开课。课程线下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如种类丰富的中英文案例库、国家级和世界级辩论赛、法律文书比赛等。线上教学通过公开性的优质数字化资源,保障学生平等接收,线下教学提供实践资源,两种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能够有效促进精英化教育发展。

(三)教学方式互补

民事诉讼法课程小班线下教学过程以群体性学习为主,学生和教师面对面交流形成交互式课堂,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在课堂上得到解决,这样的教学方式更适合集体解决共性问题。①米红霞,程岗:《中小学“空中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策略探析》,《宁夏教育》2020年第6期。在线教学使课程形式更丰富,课堂上任课教师通过共享屏幕教学,课程视频、音频提供缓存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学习,选择性接受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这两种兼顾学生共性和个性需求的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正是课程小班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个性化教育实现方式。

(四)个性化培养方式互补

自2004 年开始,民事诉讼法课程开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内容以及配套学习案例材料等,组织模拟法庭庭审,发送各种学习通知,并且提供答疑解惑。网络教学平台上积累了历年的课程资料,以及学生的各种问题和教师答疑,对学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根据我校《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本科在线教学工作方案》,教学团队统一接受在线教学培训,进一步在小班中展开针对性教学,对课堂上的各种突发状况随时指导、及时应对,将以老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保证线上线下教学同质等效。

三、民事诉讼法课程小班混合教学的实施路径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以小班课堂为基础,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学生在线上观看直播或录播视频,学习课程基本知识,线下进行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演练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为了让混合教学顺利开展,高校和教师需要从人数控制、教学方式、教育资源、学习评价、支持服务上进行调整,将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方式深度融合,使学生全方位受益。

(一)人数控制

从国际上看,在英国,小班教学模式由来已久,班级人数通常以15 人左右为标准。以伦敦经济学院为例,学校所有班级授课都不得超过15 位学生,超过这个数字,就必须另开班级,即使是16 人,学校也会拆分为两个班级,每个班学生人数相当。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学生人数上限更低,以12 人为限,超过人数同样需要另设班级。①刘雪荣,林曦,李曦达:《英国高校小班教学模式及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12期。在美国,相关研究表明,班级规模必须在20 人以下对教学质量才有真正的影响。②郭春燕:《美国小班教学综述》,《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

结合我校《法学院教学质量督导工作报告(本科教育2018-2019 学年)》(以下简称《工作报告》),下文将通过对班级人数与课程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小班教学的人数控制。我校法学院大班规模为70 人以上,共7 门课程;中班规模为50-70 人,共7 门课程;小班规模为20-50 人,共38 门课程;小小班规模为20 人以内,共7 门课程。

1.小班和小小班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出勤方面,以民事诉讼法单科课程为例,中班学生出勤人数为46/53,出勤率87%,而小班学生出勤人数为37/37,出勤率100%。另外,据表1 显示,从4 种班级承担的全部课程来看,小小班的平均出勤率为94%,小班平均出勤率为87%紧随其后,大班和中班的平均出勤率均为80%左右,明显低于前两者。以此可见,小班化教学更容易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表1 2018-2019 学年不同班级总体评价对比

2.小班和小小班课程总体教学质量优异

在对不同班级教学的总体评价方面,据表1 分析显示,通过统计整个专业获得A(优秀)的数量来计算课程的总体优秀率,同其他班级相比,小班和小小班专业课程教学的优秀率位居前列;小班一般率占45%,小小班一般率57%,位于前两位;小班和小小班最差率分别占比23%、29%,远低于其他班。这表明小班和小小班教学中专业优秀课程的数量最多,教学质量优异。

综上所述,参考国外教学改革经验,从团队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我校开展的教学实验来看,小班教学的规模30 人左右较为合适。教师一次授课一般分为两节,每小节的时间通常为45 分钟,排除教师基础理论讲授所占的一节课,在另一节互动课堂内,分配给每位学生的时间有1.5 分钟左右,基本能够满足个人发言需求。在模拟法庭环节,30 位学生分成3-4 组,这样的规模是可控的。但考虑到学生人数较多的现实情况,可以考虑在线上教学中适当增加人数,将讨论、答疑等环节放到线上,减少线下教学负担,在保证课堂效率的基础上容纳更多学生。

(二)改进线上教学方式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线上授课能力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小班教学的核心和重心保持不变,线上和线下的差别存在于形式层面,而教学的核心和理念并无出入,教学的核心永远是“教与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识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①董文媛:《“互联网+”背景下通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科技经济导刊》2020年第19期。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多采用提问式、案例讨论等多元化模式相结合的方法。

为实现“应急式”线上教学向系统在线教学的转变,高校和教师必须明确简单的在线授课和远程教学的差异,提升授课能力。②穆肃,王雅楠:《转“危”为“机”:应急上线教学如何走向系统在线教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3期。课堂多样性的转变,要求教师对课堂中出现的不可控因素有更深的把控,同时也要求教师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入了解,方能引导学生思考。另外,不宜让在线教学“喧宾夺主”,不建议以网络公开课程替代教师上课。在线教学应定位于辅助教学手段,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

2.教师加强线上引导监督作用

民事诉讼法授课前,教师应当负责引导和监督学生参与教学互动。授课教师或者助教应当对学生考前、上课纪律、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进行整理。另外,由其他教师负责答疑解惑,解决学生课前、课后练习时出现的问题。团队成员5 位老师可每人分配6 位学生,对学生进行线下监督和指导,根据其个体特点,帮助学生灵活安排学习任务。

线上答疑解惑应具及时性。民事诉讼法线上课程专设课后答疑模块,在课程结束后的30分钟内,由学生在公屏上提出问题。这样学生的疑问解决在课堂,又不占用课程的课时。

3.重新设计线上教学环节

面对混合教学的新挑战,授课教师需要在线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把线上教学都融入进去,让线上教学在授课、实践教学、考试等所有环节发挥作用,弥补线下教学即时性的缺陷。比如要求学生课前做好任务驱动式预习、在线案例讨论后上传案例分析报告、建立电子案例库、改变考试形式和考核占比等。而模拟法庭实际上更适合线下教学,除利用线上平台投送电子版文书、资料等内容外,庭审具有严肃性、仪式性和程序性,这个环节更适合在线下展开。所以,需结合本学科特点探索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三)整合教学资源

1.创新案例库

好的案例贯穿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的始终。一方面,优化指导性案例复杂度。对于过于复杂的案例,可以缩减案件的争议焦点,重点聚焦解决某一个争议焦点;对于指导性案例缺乏的案件材料部分,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搜集材料,无法搜集的由教师团队根据裁判要点等关键信息细化。另一方面,促进原被告双方的抗衡性。为了推动双方的积极性,导师团队应当改变原有的一方当事人的明显优势,给予双方更加均衡的辩论空间,使双方获得有利辩论的机会更加均等,减小因证据优势带来的差距。

2.建立电子卷宗制度

为了满足远程教学的需求,团队应当建立电子卷宗管理制度。以案件为单位,通过百度云盘建立案件电子库,分别向原被告双方发送该方当事人的案件材料,双方当事人提交法院的起诉状、答辩状及证据清单等法律文书作为百度云盘中的共享资源部分,法官所作的判决书也共享至百度云盘,形成完整的电子卷宗。电子管理不仅仅为线上模拟法庭提供了可能性,也方便传统模拟法庭的案件归档,以便导师进行案件追踪和考核学生,促进案例库的完善。

3.线上推送优秀课程

民事诉讼法课程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作为辅助,利用互联网的“云端”集智优势,能够最大限度为课程开展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共享。首先,团队和助教应当对线上课程资源进行筛选,严把质量关,公开课程要经过审核才能上传平台。其次,团队不定期整理其他名校讲座视频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学校官方认证平台推送。第三,学校不定期展开“学术月”“云比赛”等线上学术活动,对获得名次的学生给予物质或学分奖励,鼓励学生足不出户也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4.增加线上线下教学设施投入

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小班教学要求学校在软硬件设施方面给予支持。一方面,线下需要增加创新型教室的投入。我校虽已初步完成教室改造,百变型课桌已经投入小班课堂,但数量有限,只有个别教室拥有这种课桌,模拟法庭也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学校应根据实际需求,继续推进多样性教室改造。另一方面,在线教学需要技术升级和后台保障。学校信息技术中心应不时升级网络教学平台,完善硬件配置,为教学平台的测试和数据准备提供技术支持保障,不断优化教学平台和软件。

(四)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

小班授课需要师资力量的有力保障。研究生助教成本低、基数大、审批程序简单,学校可以考虑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由助教负责日常教学辅助工作,分担授课教师的教学负担。研究生助教可以在基础教学、教学资料、案例库建设、模拟法庭四个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在基础教学辅助中,助教要做好学生讨论和交流过程中的引导,以及之后的归纳、总结和点评,为课堂讨论做好收尾,引导学生对案例中所体现的问题进行法律上的分析、论证,并引发他们进行后续的进一步思考。在教师无法及时进行日常答疑时,助教应和提出问题的学生沟通,帮助其就课程的重难点、内容概要、思维逻辑等进行梳理。

第二,教学资料的更新,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案例库、试题库、教学PPT 等。

第三,在模拟法庭中,由助教负责记录庭审过程。庭审过程是最能清楚地反映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环节,所以助教要对小组成员材料准备是否充足、庭审表现做好记录,作为平时成绩打分的基础。

为了使研究生助教制度更加规范化,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和激励体系也十分重要。助教考评以学生评价为核心,教师评价作补充。学期末可以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网上评教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助教的看法和建议。同时也要加强对研究生助教的激励,采取培训考核、岗位津贴补助、模范助教评选等多种形式的奖罚措施,形成良好的助教文化,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向全国输出经验。

(五)建立线上线下教学评价体系

真实的教学评价,能够帮助学校和授课教师对教学进行客观诊断。线上线下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主体,覆盖教学全过程,学生既可对在线授课内容、在线授课时长、教师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进行评价,也可对线下答疑、案例讨论、模拟法庭演练等活动内容进行评价。学校和教师基于数据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需求,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线上教学环节。只有对教学动态追踪,才能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教学环节,实时监控教学质量,实现真正有效的小班教学。

结 语

民事诉讼法课程小班教学是培养涉外卓越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小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控制教学规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另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可以创新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小班混合教学模式让教学在网络虚拟空间和传统课堂之间有序开展,或可为破冰之举,能打破小班教学改革目前所面临的停滞不前的僵局。

猜你喜欢

诉讼法民事小班
民事推定适用的逻辑及其展开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论民事共同诉讼的识别进路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也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浅论民事证据中的虚假自认
加强民事调解 维护社会稳定
合同继续履行判决实现障碍之解决——兼论2015《民事诉讼法解释》“一事不再理”之适用
民事保全:价值回归与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