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幻连环画《珊瑚岛上的死光》图文关系研究

2020-04-06何豪放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脚本图文科幻

◇ 何豪放 ◇

中国连环画是一种图文结合的综合艺术。它发轫于清末民初,至1927 年6 月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连环图画三国志》而得名“连环图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简称“连环画”①宛少军:《 20世纪中国连环画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8-9页。。它一开始就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而存在,后对旧连环画实行了改造:成立出版连环画的出版社,改进连环画的脚本,对画家进行系统的培养,使得连环画的形式得到进一步完善,内容得到很大的扩展,加深了与生活的联系,总体内容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在社会上发挥着宣传、教育及娱乐的作用。连环画作为一种深入群众的艺术形式,拥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连环画的基本特征是图文结合,它不是单纯的绘画或文学,而是将两者结合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展开连续的叙述。在连环画发展史上,曾经历过多种图文结合的方式,就图文所占的篇幅看,有以画为主、图文并茂、以文为主三种形式;②白宇:《连环画学概论》,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年,第110页。就画面组合方式来看,有上文下图、以口白为主以及文在画外三个阶段;①白宇:《连环画学概论》,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年,第155-157页,第159-167页。具体的结合形式有为连续脚本配图的通用式、脚本并不连贯而需要与画面来完成的风暴式、在画面中加入了对话框的口白式、口白与说明结合、标题式以及使用多幅图像拼接的组合式等等;②白宇:《连环画学概论》,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年,第155-157页,第159-167页。就内容来看,图像与文字之间也可以分为相等、包含、互补或分离的关系。

改革开放后,连环画的创作迎来了一个辉煌时期,其种类、印刷数量远超以前。③“1980年,全国出版连环画增加到1000余种,4亿余册……1982年出版2186种,8.67亿册,平均每种39.99万册。……1985年出版3018种,发行8.16亿册,平均每种27万册……”见宛少军:《20世纪中国连环画研究》,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11页。到1986 年,其种类、印量猛降,④“1986年品种跌至1995种,印行册数跌至1.33亿册,平均每种6.68万册;1987年跌至1248种,印行0.79亿册,平均每种6.37万册……1991年,连环画的出版品种已经下降到350种左右,几百万册。1995年,在书店已经很难再看到连环画……”见宛少军:《 20世纪中国连环画研究》,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11-112页。之后连环画渐渐淡出大众视野,从一种大众艺术转为收藏品。

在连环画发展的最后一个辉煌时期,连环画创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艺术手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题材,其中之一就是科幻连环画。对于这一题材的连环画,在目前研究中尚无详细的探讨。那么,在新时期诞生的这一新题材的连环画,其创作情况如何?采取了何种图文结合的艺术手法?如何理解这一新题材的出现?本文拟以科幻连环画的图文关系为中心,以当时根据同一故事改编的15 部连环画为案例,考察这一新题材的创作情况。这15 部连环画都是以短篇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为故事原本,是当时改编最多的题材之一。

一、文脉与语境:小说文本与科幻连环画

改革开放初期,连环画艺术恢复了发展,在表现手法、艺术语言、内容题材、主题思想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其中出现了“科幻”这一新题材。内容既有根据外国名著改编,如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也有根据电影、电视剧改编,如根据美国科幻系列电影《星球大战》改编,根据美国科幻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改编,更有根据国内科幻小说改编。其中,以《珊瑚岛上的死光》《小灵通漫游未来》《飞向冥王星的人》三部小说为底本改编的连环画,分别有20 部左右,是当时的科幻连环画中被改编最多的三个故事。

《珊瑚岛上的死光》原作为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1978 年第8 期,作者为童恩正。小说情节梗概如下:华侨科学家赵谦发明了“高压原子电池”,他想把自己的成果献给祖国,但因拒绝“某大国”指使的洛非尔公司的收买而被杀害。他的学生,同为华侨科学家的陈天虹继承老师的嘱托,要赶回国,但途中落难,流落大洋中的一个珊瑚岛,遇到了另一个被公司欺骗而为他们工作的科学家马太。在珊瑚岛上他见识到了各种科学发明和先进设施,同时也说服科学家马太认清了公司与其背后的政治势力扩充军备、伸张霸权的险恶目的。科学家马太最终与欺骗他的财团及其背后的政府决裂,临终之际,将陈天虹的“高压原子电池”与自己发明的“激光掘进机”结合(题中“死光”即激光),合力摧毁了乘坐包括公司和政府要员的军舰,帮助陈天虹回到了祖国。

二、图文互仿:传统模式的延续

根据《珊瑚岛上的死光》这一故事改编的连环画共有21 个版本,其中一个蒙语版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版翻译的(见表1)。现收集到15 个版本,其中11 个版本是根据小说原作改编,另外4 个版本不同程度地加入了同名改编电影的内容,或直接根据电影脚本改编。这21 个版本的信息如下:

表1 《珊瑚岛上的死光》改编连环画各版本信息

连环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图文结合是其基本表现方式。其中“图”不止于画作,也包括摄影和对电影的剪辑等等;“文”则指故事情节,图文要结合在一起讲述故事,“文”可以以脚本、对白、旁注等多种方式在图内外出现。连环画要讲述故事,所以第二特征就是连续性。连环画不是画册,它必须前后连贯来讲述故事,而这种连续性依赖图文的密切结合——图文共同讲述完整的情节单元,并前后相接,完成对故事的连续讲述。在不同的作品中,图文结合及塑造连续性的方式都有不同。

纵观以上版本,这些作品首先还是延续着传统的创作模式:图文互仿——脚本图像化,图像摹写脚本,内容上脚本大于图像,这也是连环画创作的一般模式。

民国时期,创作的流程是绘人者画人物,绘景者画背景,缮文者最后根据画面添加文字,没有脚本可言;①白宇:《连环画学概论》,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年,第85-87页,第148-149页,第97页。1949 年以后,连环画的创作者分为了脚本作者、绘画者和编辑,创作过程一般是先创作脚本,后绘画,最后由编辑进行图文合成。②白宇:《连环画学概论》,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年,第85-87页,第148-149页,第97页。连环画大部分是由别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原作被分割成一段段的脚本,每一段脚本只有一个描述中心,而图画就围绕这个描述中心来画。如此,就形成了图文互仿的态势——脚本有意形成图画,而图画则模仿脚本的描述中心。这种互仿并非任意,而是要以写实手法塑造一个现实的空间。实际上具有时间性的是脚本,叙事由脚本来完成,而图画是这个流动叙事中的片段。图像是点,而脚本是线,③白宇:《连环画学概论》,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年,第85-87页,第148-149页,第97页。在这里,脚本的重要性是大于图像的。

这种创作模式是脚本优先,画家可以发挥的地方就在于深入生活,让故事显得真实、细致,发挥艺术的创造能力,显出自己的语言特色,让画面更有表现力。但对于《珊瑚岛上的死光》这样一个科幻故事来说,很难再“深入生活”。连环画最初几个版本都凸显局限性,如初期的福建人民出版社版、河北人民出版社版皆如此。福建版的人物造型和部分场景的元素来源于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原作的插图(见图1)。作品总体上按照连环画的一般程式来创作,图像之间大部分是场景到场景的转换,情节跨度大,没有连续性,对场景的描绘含糊,表现不佳。再如广西版和吉林版中,经常出现图文错位的情况,如图像相对脚本提前或延后,图文不符或图意模糊等。这种失误或许是缺少图文合成的环节,但也反映了传统模式的矛盾:图像摹写现实,只是某一刻的空间,面对流动的叙事,图像显得很无力。

图1 (左)《珊瑚岛上的死光》,福建人民出版社版内页;(右)《珊瑚岛上的死光》,河北人民出版社版内页

三、图文互补:图文结合新形式的探索

通过第二部分的分析可知,传统创作模式下,图像摹写脚本,图像内容少于脚本。如果脚本内容过多,图像便无力承担,那么就要增强图像的表现力,探索图文恰当结合的新方式。其中所采取的策略可以分三种:第一,塑造流动的空间。达到空间的时间化,制造与脚本同时进行的连续性;第二,挖掘绘画的内涵。发挥绘画本身的优势,增加图像的层次,挖掘图像的意义深度;第三,图像叙事的强化。使用叙事符号,增强图像叙事能力,使图像内部也有叙事时间的流动。

这三种方式都让图像超越了对脚本的描摹,增强了自身表现能力,与脚本形成图文互补的态势。

(一)塑造流动的空间

如果图像因脚本过于繁杂而无法表现,那么此时可以疏通脚本,对脚本进行分割、增删的处理。这一点体现在该改编连环画的上海版上。上海版是这些改编中篇幅最长的,有158 幅,因此有更多可作详细描绘的空间。作品本身也有详略的处理,如赵谦博士遭暗杀的情节,仅用3 幅处理而没有破坏连续性;小说原作中体现主旨的辩论情节,作品的笔墨更多(见图2)。在此,图文关系有微妙的变化。传统模式下,图间多为场景转换,因为图仅仅是情节的浓缩。在该版本中,原本语言辩论的部分,改编时,脚本承接了语言,而图像之间却形成了另一种连续性。如图2 中所表现的,在人物进行对话时,也在图像的空间中运动,图像从断裂变成拥有一定程度的连续性,讲述独立的内容。实际上,这也是连环画本应有的连续性内容之一:通过塑造人物定式,塑造实在的空间,让前后内容连贯。在这种情况下,图文呈现出明显的互补关系,脚本负责说话,图像负责活动,而图与文之间又各自前后相接,组成整体的连续性。

图2 连环画《珊瑚岛上的死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版内页

(二)挖掘绘画的内涵

如果没有办法通过延长篇幅来让图像讲述更多的内容,与脚本更契合,也可以通过增加图像的深度来达到这一点。图像的深度是指:图像中并非只有一个时间或空间的维度,而是有多重的时空维度。在故事的叙述中,除了作为故事舞台的真实空间,也经常出现心理的活动,人物表露出情感,作回忆或预想,通过姿势、神态来表现这些又比较有限,那么应该采取别的手法,将不同的时空连接起来。

大量运用这一方法的是该改编连环画的山东版。这一版本是收集到的15 个版本中篇幅最短的,但叙述清楚,图文结合也较好。这部作品采用了装饰性的画法,凭借其平面性,它超脱了具体空间的限制,画面内容不再限于某一时刻,而是组织起不同的时空,完成对脚本的表现。这样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人物背景、故事情节、回忆、心境等等(见图3)。

绘画的层次加深了,也就可以表现更多的内涵,从而在很短的篇幅内做到图像与脚本的契合。

图3 连环画《复仇的光焰》,山东人民出版社版内页

(三)图像叙事的强化

增强绘画的层次,其实是将不同的时空组合在一起,在绘画内部制造出不同的空间。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可以把这种时空的组合确定下来?让图像不仅仅是呈现,而是图像本身就有某种叙事的规则?

连环画大多是上图下文式,图文之间分隔明显。文字也是可以进入图像的,这种图文组合方式称之为“口白式”,在民国时期曾大量使用,十七年时期的连环画也有这种方法。在这里,通过使用对话气泡框,语言转移到图像上,是画中的人物在说话或对话,因此图像内部就有了短暂的时间流逝,图像更多地承担了部分脚本的内容。后来这种形式逐渐不用,这其实是文图分离的一种表现,脚本承担了连续性,图像则发挥审美价值,而读者则常只看文字或只看图像。更有人主张,连环画脚本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①董青冬:《连环画文学概论》,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63-64页。这其实已经表明,图文之间并未达到恰当的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连环画恢复发展,这种方法也被重新使用。而在该改编连环画的15 个版本中,虽然没有出现“口白”,但也用了类似对话框的符号,将不同的叙事时空融合在一起。以人民美术出版社版为例(见图4),其图像的表现常常超出了脚本。如第56 页马太教授意识到洛非尔公司的阴谋,这些在脚本中没有明确写出来,属于暗示的内容;而第57 页,脚本中是陈天虹对洛非尔公司的控诉,图像指示着陈天虹本人落难的遭遇,这也是脚本没有明说的。

此外,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版本中还使用了几处图像拼接的手法(见图5),在传统连环画的固定画幅内再分割,用多个图像来表示故事中发生的变化,即便没有脚本也能明白一定的故事进展。通过这些符号,图像更加活跃,不再是某一“包孕性的瞬间”,而有了流动的时间,也不再只是作为“点”的图像与作为“线”的脚本相互模仿,而是试图把两条“线”结合,共同叙述连续的故事。

还有的作品有某种“语法”的运用。在山西版中,画幅的比例大小不再是固定的,狭长画幅常用于表现一段情节的开始或结束,而方形的则用于表现开展着的情节,类似于标点符号,其实也是对连环画“语法”的一种探索。

图4 连环画《珊瑚岛上的死光》,人民美术出版社版内页

图5 连环画《珊瑚岛上的死光》,人民美术出版社版内页

结 语

综上所述,这些作品总体上沿用着传统连环画的形式, 其效果各有千秋。其中也包涵着新的探索,例如通过图文之间的紧密结合来实现连环画的连续性。所以,可以说这一时期发生了从图文分离到重新探索图文结合的转变。在科幻小说的问题上,本有对其姓“科”还是姓“文”的争论,前者认为其作用在于普及科学常识,后者认为在于“幻想”,在于文学性。故事原作者也属于后者,他认为,科幻文学的重心在于情节,目的在于塑造对科学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大众对科学的热情。①童恩正:《谈谈我对科学文艺的认识》,《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这种重想象、重情节的倾向在后来的改编电影中得到强化。在电影中,增加了对科幻奇观的展示,增加了男主角陈天虹与其老师女儿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两位科学家之间的同学情谊。同时反面角色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对个人情感和正义公理的破坏。无论是哪个,都隐去了现实政治的背景。

这种改编也促进了叙事技巧的发展。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版本中,主人公被改成了女性,同时这个故事也被改编成了广播剧。广播剧结合了小说和电影的情节,为了让声音更好分辨而把主人公的声音换成了女声。②马丽:《1980年新中国第一部科幻片 再忆“珊瑚岛”》,人民网,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56/3267452.html,2005-03-24.也就是说,这个版本的连环画是经历了小说—电影—广播剧—连环画三次改编的。在作品的最终呈现上,也确实用了多种手法,是一个很成功的作品。

除了外部的文化环境的要求,这也是图像叙事的内部要求。罗兰·巴特在分析一则广告时,把其中的成分分为三种:文字;外延形象,即图像的自然意义,是未编码的;内涵形象,是编码的信息,需要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才能解读。③罗兰·巴特:《形象修辞学》,周宪主编:《视觉文化读本》,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81-285页。连环画的探索也有某种程度的类似:塑造真实的空间;挖掘绘画的深度,通过各种象征性的图像叠加,加深了图像的内涵意义;增加图像的叙事价值,用各种符号直接指示出叙事的进程,它像文字一样直接提示我们信息。因此,连环画在图文结合方式上的探索,也源于自身的需要。

有学者在分析连环画的衰落时指出,连环画的衰落除了电视、漫画的冲击,除了出版发行上的困难、创作上的资源枯竭,也有自身的内部原因,即叙事能力不足:连环画的叙事策略是“时间的空间化”,是从连续的脚本叙事中画出一个个包孕性瞬间,而漫画则是“空间的时间化”,通过把一个个图像串联,用图像本身来讲故事。也正是叙事能力的差异,造成了同样是图文结合的艺术形式——漫画的崛起,而连环画衰落。④尹士刚:《叙事学视野下的连环画和漫画书的图文关系研究》,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51-53页。

图像要叙事,就必须要流动起来,不再限于固定的时空,这样才能与脚本一起讲故事,而不仅仅是呈现。新时期科幻连环画的种种探索不仅仅有外部的影响,其实也体现出图像叙事的内在需要。

猜你喜欢

脚本图文科幻
酒驾
画与理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安奇奇与小cool 龙(第二回)
快乐假期
小编的新年愿望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图文配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