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脂代谢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2020-04-05莫北溪郑伊颖杨方权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瑞舒伐血脂常规

阮 敏,莫北溪,郑伊颖,杨方权

(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5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血脂异常变化关系密切,而炎症反应进一步推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冠心病患者常出现血脂水平变化大、炎症反应迅速等特点,严重影响斑块的稳定性,极易导致急性心血管病事件[2]。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广泛使用于临床的调脂药物。瑞舒伐他汀目前在临床上逐渐普及,为评估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本研究从脂代谢和炎症指标入手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入治阳江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中,按2011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HA/ACCF)所制定的《冠心病和其他AS性血管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及降低风险治疗指南》中关于冠心病的相关标准诊断纳入病例[3],所有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冠状动脉CT等检查后确诊。排除拒签知情同意书者以及本次研究所涉及的药物有过敏史者、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期者、患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代谢性疾病者和心脏其它疾病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常规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其中常规治疗组中男56例,女49例,年龄41~77(62.33±16.84)岁,病程1~4(2.85±1.47)年。瑞舒伐他汀组中男55例,女50例,年龄42~80(63.21±18.05)岁,冠心病病1~5(2.76±1.8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采用抗凝、改善心功能及血循环等治疗措施。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斯利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0008)10 mg/次,每晚1次,口服,连续治疗12周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随访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痛、恶心、腹泻、腹痛、便秘、肌肉痛等。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脂代谢指标和酶联免疫法检测炎症指标。前者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后者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

瑞舒伐他汀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的情况,有恶心2例,腹痛2例,便秘3例,肌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1%(8/105);常规治疗组有头痛1例,腹泻2例,腹痛2例,便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7/1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2,P=0.789)。

2.2 脂代谢变化

治疗前,两组TC、TG、LDL-C和HDL-C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脂代谢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而HDL-C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炎症指标变化

治疗前,两组TNF-α、IL-6、MMP-9及CR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MMP-9及CRP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瑞舒伐他汀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变化比较

注:*表示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同。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变化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诱发心梗、血管栓塞等危重症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患者血脂异常有关,过高的血脂水平将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还将使机体出现慢性炎症反应,其中TNF-α、IL-6、MMP-9及CRP等炎症因子均在炎症反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主要通过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进而促进血栓形成[4-6]。TNF-α可加快炎症反应及细胞坏死的速度,促进生成内皮素-1,从而损伤血管壁,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促进作用。IL-6也属于促炎因子,使粥样斑块处于不稳定状态。MMP-9主要由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生成,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血管再生及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也发挥重要作用。CRP是机体重要的反应炎症标志物,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促炎因子之一,其水平的高低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呈正相关,高水平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为造成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因此,观察血脂及炎症指标变化水平可评估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瑞舒伐他汀作为第三代他汀类药物,具有更显著的控脂降压效果,其可在用药后迅速改善机体的内皮状态,同时可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并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相关症状表现,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7]。使用剂量方面,有研究表明每日10~20 mg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水平,有效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但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能会加重肝脏的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还可以导致肌痛风险的显著增加,甚至导致横纹肌溶解[8-9]。因此,本研究采用瑞舒伐他汀组使用每日10 mg的剂量治疗。瑞舒伐他汀使用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相当(P>0.05)。1个疗程后,外周血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而HDL-C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这可能与其具有减少肝内胆固醇的合成,增加肝细胞表面LDL受体的活性,从而加快LDL的清除;胆固醇合成受到抑制,进而使LDL的分泌受到影响,从而降低TG水平;同时,还可有效提升HDL-C水平的药理作用相关。此外,瑞舒伐他汀组的TNF-α、IL-6、MMP-9及CRP水平均有所降低,且低于常规治疗组,提示瑞舒伐他汀还具有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符合改善血管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异常增殖的药理情况,较于常规治疗更有利于保护心血管,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瑞舒伐血脂常规
瑞舒伐他汀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小鼠心肌线粒体稳态的影响
常规之外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破常规 获巧解
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2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