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经络,守护健康
2020-04-03萱同
萱同
63岁的王大爷最近总是咳嗽气喘,由于今年冬天乍暖还寒,气温波动较大,所以王大爺只以为是自己不小心受了风,多年的“老慢支”又发作了,便准备去医院开点药。但就诊时,医生却觉得王大爷的咳喘有些特别,除了开药外,建议他去针灸科进行治疗,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近几天王大爷咳嗽气喘时还伴有胸闷、气急、心烦的症状,更奇怪的是,偶尔不咳嗽时,王大爷还会感到肩背部酸痛,王大爷半信半疑地来到针灸科,针灸科医生检查后告诉他是典型的阴气过盛的症状,且王大爷体内过盛的阴气大多会聚于十二经脉之一的手太阴经,这才导致他出现了在咳喘的同时还伴有胸闷、气急、肩背部酸痛等症状。
那么,什么是手太阴经呢?为什么手太阴经气盛会出现这般奇怪的症状呢?
◎ 什么是手太阴肺经
人体共有十二条经脉,它们的名称都有其特殊的组成规律,都分别由手足、阴阳和脏腑三部分组成,手太阴肺经亦是如此。
人体讲究的是阴平阳秘,阴阳调和,阴阳之间此消彼长、相互平衡才能使人体康健平安,正因如此,我们的十二正经才都有阴阳之分。《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有云:“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所以肺经对应的便是手太阴经,合称手太阴肺经。
可为什么医生就能判断王大爷的不适是由手太阴肺经受损导致的呢?
中医基本理论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肺属上焦,而且在五脏之中位置最高,故又被称为“华盖”。由于肺脏上连气道,通口鼻,故其最主要的生理功能便是主管一身之气,司一身之呼吸。所以当医生听到王大爷说自己有咳嗽咳喘、胸闷气急等症状时,便会考虑到有手太阴肺经异常的可能。再加上王大爷还有肩背部酸痛的表现,将这些症状以整体的思维去看待,医生们便不难发现,这些症状都发生于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附近。医生们给王大爷稍加针灸治疗后,果不其然,王大爷的症状很快有所缓解,同时也印证了医生们的判断。
◎ 肺经是如何巡行的
手太阴肺经属十二经脉中的手三阴经之一,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手太阴肺经便在这两个穴位间广泛的空间中穿行、联络,一旦手太阴肺经受损,其所到之处便都有可能出现相应的不适表现。
根据《黄帝内经·经脉》记载,手太阴肺经起于胃脘部,首穴为中府穴,由中府穴先向下走行至约大肠处,与大肠相联络,再向上折回,沿着胃的入口贯穿膈肌,入肺脏,所以手太阴肺经受损的患者轻则肺部胀闷、膨膨而咳喘,稍重则双手交捧而咳。手太阴肺经离开肺脏后,再从气管、喉咙之处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的中府穴,由于途经胸部和气管,所以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咽喉肿痛、气急、心烦的症状。在中府穴处肺经会再次转折,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下行,下至肘中为尺泽穴,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沿大拇指的大鱼际外缘继续走行,终于大拇指桡侧末端的少商穴。
医术古籍中有云“肺为百脉之所朝”,百脉是指我们全身的血脉,也就是说,肺脏是全身气血会聚之处,因此一旦肺经受损较重,便容易导致气血通行不畅,甚至局部气血逆阻,便会沿着手太阴肺经的循行之处,导致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前臂厥冷麻木或疼痛等症状。
像王大爷一样,若手太阴肺经气盛有余,再加上一不小心受到风寒,便有可能沿着经络走向出现肩背酸痛之症,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小便频数、张口嘘气等症状;反之,当气虚不足时,则可见肩背冷痛、气短等症状。
◎ 手太阴肺经的穴位运用
那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当怎么办呢?
手太阴肺经共有11个穴位,当我们出现喉咙、胸部、肺部及其他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的相应症状时,医生常常会针刺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来治疗。须注意,针刺属于有创操作,不可在家自行完成。针对相应穴位的按摩、艾灸虽然不如针刺效果来得快,但仍有不错的防病、保健作用。
1.咳嗽咳喘
选穴:中府、太渊、鱼际
【中府穴】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人体中线旁开6寸,横平第一肋间隙,左右各一穴。
艾灸法:可以使用艾炷灸3~5壮(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艾条灸10~15分钟。
推拿法:每天先顺时针揉按中府穴1~3分钟,再逆时针揉按1~3分钟,坚持这样按摩可以预防胸闷、气喘、肩背痛等手太阴肺经循行之处的病症。但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稍稍施力即可。
注意:针刺中府穴时一定要注意角度及深度,切不可向内深刺,否则可能导致气胸,而且此穴位附近神经分布较多,故不建议自行针刺治疗。
【太渊穴】
定位:在手腕掌侧的腕横纹上,靠近桡侧,触摸到桡动脉搏动处,其桡侧凹陷即是此穴。
推拿法: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太渊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缓慢屈伸活动右手腕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进行,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2次。
【鱼际】
定位:位于第一掌骨中点桡侧的赤白肉际处,即拇指大鱼际桡侧缘的中点处。
推拿法:对搓两手大鱼际,直到搓热为止。随后用拇指的指腹按压穴位并且做环状运动即可,每天做2次,每次坚持做3分钟。
艾灸法:可用艾炷灸2~3壮,或艾条灸3~5分钟。对此穴进行艾灸可治疗咳嗽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病症,亦对小儿疳积有较好的疗效。
2.肺系实热病症
选穴:尺泽
【尺泽】
定位: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应仰掌,并微曲肘,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会显露出一根明显的肌腱,是为肱二头肌腱,肱二头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即是此穴。尺泽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是为“上尺泽”,可以此来验证取穴是否准确。
艾灸法:此穴可以进行艾灸,艾炷灸或艾条灸5~10分钟即可。
推拿法:弯曲拇指,以指腹按压尺泽穴,每次左右各按压1~3分钟即可,可有效泄除肺热。
注意:针刺时应注意手肘弯曲的深度,不可针刺太深而伤及深部血管;艾灸时切忌瘢痕灸,肘关节处若瘢痕增生有可能影响关节活动及功能。
3.咯血
选穴:孔最、太渊
【孔最】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简易取穴法:手臂向前,仰掌向上,用另一只手握住手臂中段处,拇指指甲下压即是此穴。
艾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即可。
推拿法:推拿此穴还可以有效缓解肘臂疼痛、手关节痛,可采用点按法或揉按法,每天用拇指指腹按摩1~3分钟即可,同时还可以预防因长时间蹲坐而造成的痔疮。
注意:针刺时应避开桡动脉与桡静脉,防止刺破血管,导致出血。如不慎刺破血管,立即压迫止血,若无法止血建议立即就医。
4.咽喉肿痛
选穴:少商、鱼际
【少商】
定位:大拇指桡侧末端,指甲角旁0.1寸。
推拿法:可以经常用拇指尖轻轻掐揉少商穴,揉至此穴无痛感,对防治慢性咽炎十分有效,但掐按時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受伤。另外,打嗝不止时持续用拇指按压少商穴半分钟左右,可以有效止嗝,力度以感觉酸痛为宜。
注意:少商穴一般不采取艾灸治疗的方法。
【鱼际】(见上文)
5.头项疼痛
选穴:列缺
【列缺】
定位: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只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即是。
艾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即可。
推拿法:用拇指指腹按住列缺穴,然后以中等力度上下推动即可。
注意:列缺穴附近神经分布较多,且此处皮肤较薄,故不建议瘢痕灸及自行针刺治疗。
(编辑 车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