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与心跳“同步”的耳鸣,究竟是怎么回事
2020-04-03邱轲任建君
邱轲 任建君
提到耳鸣的声音,我们可能会想到电视机没有信号时发出的吱吱声,蚊子飞过时发出的嗡嗡声,又或者是微弱电流的嘤嘤声。
但有一些耳鸣患者听到的却不同,他们听到的是心脏咚咚的跳动声,或者是呼呼的脉搏声,并有一种耳鸣声与心跳、脉搏同步的感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专家表示,如果耳朵里长期听到这样的声音,可能暗示您患上了搏动性耳鸣,但是,跟一般的耳鸣不同,搏动性耳鸣只要找准病因,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什么是搏动性耳鸣
耳鸣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全世界10%~30%的成人都曾有过耳鸣的经历。在我国,耳鸣的发生率约为17%,约占耳鼻喉科门诊量的10%~20%。
搏动性耳鸣则是耳鸣中较为罕见的一种类型,只占全部耳鸣的4%左右,但我国人口基数大,全国的搏动性耳鸣患者仍有约1,000万之多,并且逐年增加。
搏动性耳鸣患者通常会这样描述他们所听到的声音:像心脏或血管脉搏跳动样的耳鸣声,具体说来有点像波涛声、水泵声、呼呼声等。
当然,不论听到的是哪种声音,搏动性耳鸣与其他耳鸣最大的区别就是耳鸣的声音节律与患者的心跳、脉搏同步,有的人一直都能听到,有的人只会偶尔听到。
跟其他类型的耳鸣一样,搏动性耳鸣最大的危害在于,长时间的耳鸣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睡眠,甚至会引起抑郁、焦虑等精神异常。
● 哪些因素会引起搏动性耳鸣
目前,医学上对搏动性耳鸣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对其病理生理过程尚没有清晰、深入的认知。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能引起搏动性耳鸣的因素有几十种,其中血管源性因素最为常见。
耳朵緊邻一些头部大血管,如果血管里的血流“吵吵闹闹”奔腾而过,耳朵就有可能听得到,尤其是我们一旦关注到这种声音并认为是“噪音”后,就会越来越注意到它的存在,甚至为此而烦恼。
那么,哪些血管源性因素容易引起搏动性耳鸣呢?
1. 动脉源性因素:最常见的是脑动静脉畸形、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大家可以理解为血管发生了“短路”,流速较快的动脉血直接汇入静脉血从而造成血流紊乱。此外,颈部和颅底动脉的动脉壁因外伤和粥样硬化产生的狭窄和动脉夹层,都可以因血液流体动力学的改变而产生和心跳、脉搏跳动一致的杂音。
2. 静脉源性因素:大部分都是由于脑静脉窦的解剖变异所致,如较大的乙状窦憩室、乙状窦扩张前置、高位颈静脉球、乙状窦前壁骨质缺失、乳突导静脉异常及横窦与乙状窦交界区狭窄等。
3.肿瘤性因素:最常见的就是鼓室体瘤和颈静脉球瘤,这些肿瘤因为血供异常丰富而产生了局部的血流紊乱,也可以理解为血管源性因素。
这些血管源性因素,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血管就像黄河九曲十八弯,本来流得四平八稳,如果遇到河道陡然变窄,或者绕到一个回水湾里,又或者受阻于中间突起的石柱,水流就会变得快慢不一并产生旋涡,然后这些杂音就会传到血管紧邻的耳朵里,从而形成耳鸣。
与此同时,不论是动脉还是静脉,都会随着心脏一起搏动,流速一阵阵节律性的变化,就会产生患者听到的耳鸣声。
● 发现搏动性耳鸣,应该怎么办
大部分的搏动性耳鸣背后都有特定的、有迹可循的原发病理改变,只要找准病因并予以正确的对因治疗,多数患者可得到良好的预后。所以,一旦发现自己听到这些跟脉搏、心脏同步的声音,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检查。
1.及时就医。医生会询问病史并进行查体,拿听诊器压在你的耳道及周围,听一听有没有血管杂音,还会压一压颈部大血管,看耳鸣是否会发生变化,这些方法可以初步判断搏动性耳鸣是否为血管源性的,是静脉源性的还是动脉源性的。
2.接受检查。为了明确诊断,患者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颈动脉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RV)、CT血管成像(CTA/CT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手段,可以有针对性地应用到不同个体,全面地扫描头颈部血管情况,并排除肿瘤等其他疾病,准确地揪出病因。
● 搏动性耳鸣应如何治疗
搏动性耳鸣的治疗可以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行为认知疗法或者声掩蔽、声习服等声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顽固的患者,可以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积极纠正解剖结构的畸形,大多数患者可取得良好疗效。手术方式包括乳突探查加乙状窦缩窄术或乙状窦回纳术、高位颈静脉球回纳术、乳突导静脉异常矫正术以及血管介入手术等。
虽然是在头颈部周围开刀,但多数手术是在局麻下完成,医生一边手术,一边与患者聊天,很快就结束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幸检查出肿瘤源性的因素,手术就会复杂一些了,不过也不用太过担心,医生自有解决的办法。
虽然耳鸣的治疗并不简单,但并非完全治不好,特别是搏动性耳鸣,准确找出病因,并及时对因治疗,一般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如果你的耳旁出现了特殊的“音效”,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别让这些杂音扰乱了你的生活。
(郑源 整理)
(编辑 杨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