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模式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探索

2020-04-02张小花

决策探索 2020年6期
关键词:就业创业高校

张小花

【摘要】在OBE教育(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通过反向设计原则设计课程及教育模式,调整培养方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完善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搭建实践平台,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拓宽就业渠道,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可有效解决现代社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OBE模式;高校;就业创业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经济也快速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中,明确了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于服务制造业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建议。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地方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脚步。OBE教育模式下,可以通过反向设计原则设计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转换教育模式,强调个性化评定,以此来巩固教育成果,完善高素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也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教育体制现状,目前我国高校更多的还是把第一课堂作为对学生培养的重点,尽管近几年一些高校已经开设就业创业课程,但是实践环节仍是薄弱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全国“互联网+”大赛的开展,不仅为高校师生参与双创搭建了新平台,也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空间,就业创业教育与传统高校教学改革融合是一个必然路径。

一、OBE教育模式的含义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是专业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这种教育模式能够清晰地聚焦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预期效果提供一个专业可靠的平台。OBE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的产出进行分析,反向设计教育的每一個环节,并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快速提高教学质量。在OBE教育模式理念下,对毕业学生的教学达成度和企业对就业学生的满意度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教育成果,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持续改进教育环节和培养环境,不断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为学生就业和长期发展提供可能。

二、OBE教育模式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第一,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绿色可持续工程教育、交叉跨界、国际视野等新理念,构建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学院教学改革要和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紧密结合,逐步形成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环境,形成科学合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环境,逐步完善教育教学培养体系,聚焦跟踪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

第二,结合专业实际和具体情况,发挥专业特色,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模式,通过强化工程与实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通过深化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教学理念,深入落实项目式教学体系的规划与实施,同时着力构建能够促使若干专业课程三级项目与专业课程设计二级项目统一融合的核心专业课程项目模块,通过核心专业课程项目模块来引导学生在“做中学”,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通过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项目,通过建立实习基地、资源共享(实验设备、导师团队)、共同举办赛事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实践机会,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可以解决实验设备短缺、资金短缺、导师力量薄弱等问题,为学生提前了解企业、了解岗位创造机会。

第三,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一系一赛”活动,进一步丰富双创教育渠道,创新活动方式、构筑活动载体、拓宽参与渠道,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多渠道、多层次、频繁性、多样化的双创活动体系,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学习、双创理论培训、双创参观学习、双创实践活动等,打造相关创新创业类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科研训练中去,积极参加和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通过比赛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和应用技巧,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OBE教育模式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探索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包含两个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另一方面是企业招聘不到合格的人才,高校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工作岗位、毕业生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等是造成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但从根本上来说,就业质量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基本的专业素养,还包括诸如创新能力、组织协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等因素。据权威机构调查统计,一名合格的应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构成为:专业能力44.39%,综合素质55.61%,由此可见,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决定了毕业后的就业质量和发展前景。所以,高校急需构建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打造一支专业的学业指导教师队伍,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职业生涯的规划,进而开设就业创业课程,进行就业创业培训、创新创业网络课程培训等,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提高。打造创新的创业环境,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和科研活动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把理论学习和企业实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为学生搭建一个可靠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在实践中培养其职业能力和道德,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有力的支持。从具体实践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全面完善学生培养模式,创新工作思路,最终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一)完善就业课程体系,制定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就业创业培养体系

在OBE教育模式下,就业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紧紧结合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本学科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完善的就业创业培养氛围。要通过第一课堂就业指导专业课程,让学生在理论上掌握就业前必备知识。就业课程不仅能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顺利就业提供一个服务平台,也能为引导学生的发展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参考。同时,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具有非常大的价值,一方面,可以提供主要渠道和途径让各高校实现就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阵地。就业课程主要是通过解析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求职择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做好择业准备,以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良好的心态选择相对正确的、适合自己的、专业对口的工作或者以正确心态面对企业的选拔。开设就业创业课程固然重要,但常常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所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实践平台十分重要,在OBE教育模式下,通过就业模拟面试、企业实习、暑期实践调研等课外活动的方式或平台,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其尽快适应就业形势。

(二)加强学业导师队伍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在OBE教育模式下,不仅要在课程上进行反向设计,注重教育成果,同时也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有清晰的认知,这就需要加强学业导师队伍建设,首先学业导师要对所带学生的培养方案有一个总体的把握,然后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培养方案上的课程。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规划大学四年生活,并逐年进行总结、调整,从而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四年学习。学校要建立校、院两级学业导师聘任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评比制度,并对学业导师的指导工作规定一定的工作量,逐步完善学业导师指导学业、引导就业的制度体系,促进学业导师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确保学业导师工作的时效性和长效性,为学生学业上“时效”“长效”双保险,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三)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业生涯的合理规划,能够为自己顺利完成大学学习生活奠定一个良好基础。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引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业生涯规划不仅能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搭建桥梁,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个人的长效、长足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个体自我职业潜能的分析培训、规划能力意识和技能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等相关教育。学生可以通过接受相关教育来提高自身技能,教育工作者们也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个人的规划活动中去。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有目的性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规划的重要渠道之一。

进行職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普及和教学,所以高校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授课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素质、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设计、社会用人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要求,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和就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来引导帮助学生熟悉相关就业政策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细则等等。在就业创业相关方面,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结合尤为重要,所以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也要积极为学生搭建与就业相关的实践平台,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入企业实习等,进一步做到“三个了解”,即“了解社会、职业、自我”,让学生及早结合自己的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按照自己的正确规划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主择业的意识以及立业创业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凝练良好的择业道德、保持健康的择业心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依据社会发展的现状和与职业相关的需求以及个人自身特点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促使其正确择业,为学生发展以及成长、成功、成才打下基础。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是人的事业发展,旨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可持续发展。

在OBE教育模式下,通过引入学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两项决定个体未来发展的规划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明确、正确、准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让学生正确、自由、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这对学生的长足发展有着十分极其重要的意义。将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教育活动融入到高校教育系统中,由专业的学业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完成学业规划,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课程要以社会需求人才类型为培养主要导向、学生综合发展为培养重要核心,以科学、完善、合理为课程内容的首要定义。设置就业指导相关课程时,要着力搭建就业类实践平台,通过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引领指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形势指导、就业政策普及以及就业心理辅导等能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普及和就业技巧指导相关活动,帮助学生解读相关的就业文件和就业政策。要根据学生在学校的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情况来设定有针对性、有具体性的就业指导课程,“高校在就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要更加突出以学生就业为中心,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并突出能力本位教育”。对于大一新生要有大一新生的相关指导,指导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为顺利完成学业做好准备。进入大二,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等各类接触社会的活动,引导学生们积极走进社会,去了解社会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素养。大三、大四要为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培训,为学生了解就业信息和岗位信息提供支持,帮助学生熟悉最新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流程,通过帮助学生了解、掌握面试中需要注意的面试礼仪问题和推销自我的技巧,全方位、全视角、高深度地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建设三级联动就业指导机构,完善就业机制

学校应当完善就业指导的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负责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工作。然而,就业创业的相关培训和指导不是一时之功,该机构服务的应该是大一到大四全体大学生,而不仅仅是毕业生或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目前,尽管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就业处或学生工作处来管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大多浮于监督管理层面,从实质意义上还不能称为就业指导机构,学校所设立的就业指导中心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而不仅仅是监督、记录。

就业指导组织应设立三级联动就业指导模式。首先,在学校层面要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学院要在学生管理办公室设立二级机构,指定专业的老师负责就业工作,从而形成校、院、专业就业指导老师三级联动的就业服务体系,全方位上下联动服务学生的就业工作。在学生就业前期,结合院系实际情况以及本专业特点,通过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不仅能解决学生就业盲目甚至心理压力问题,而且也能精准瞄准人才需求点,以点看面,了解社会需求人才的类型。其次,与用人单位保持高度联系的同时也能为学生找到合适的企业,通过到企业实习积极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应用工作岗位有一个具体的认知。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能力和相应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目的地完善自己,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在学院的配合下,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机构,实现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强化就业指导机构职能,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要根据毕业生就业的需求合理地把就业指导机构分为相应的职能部门,如有的高校就业处把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分为就业管理、就业市场、就业指导三个工作职责方向,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积极组织协调、沟通递进,共同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机构的服务目标是将就业工作的中心由管理向服务与指导转移。同时,就业指导机构要大力整合学校资源,统筹协调一切力量,推进毕业生就业机制和体制改革。

(五)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完备的就业信息网络

高校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经常与用人单位进行市场调查和反馈。互联网时代,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择业,用人单位通过网上招聘已经成为一种高效、快捷的普遍现象。用人单位通过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公布用人需求,学校通过整合各企业信息,实现省内和其他高校之间的信息链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同时,学校就业信息网要及时和政府、社会的有关就业信息网络进行端口对接,保证信息及时更新、内容可靠,“要在高校、政府和用人单位三方在通力合作的条件下,按照OBE导向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环境”。综合各方面资源,融会贯通,形成政府、高校、社会三级就业信息网络的合力,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信息,为其高质量就业提供前置保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与时俱进,工作方法要向信息化、网络化的转变,同时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络、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等相关的网络服务项目,拓宽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打通信息壁垒,全方位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育模式下,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打造专业的学业导师队伍,指导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高质量完成大学生第一课堂成绩单;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平台,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注重生涯規划,及早认识自我,确定奋斗目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熟知就业程序,掌握就业技能,做好就业准备;同时,要加强就业机制体制建设,完善就业信息网络,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主动和用人单位形成长期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全方位地为学生实现成功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提供支持。

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由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在一定时间内还将持续。从区域经济角度分析,河南省近年来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巨大,机械类学科毕业生未来就业的行业基本上为制造业,而制造业也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这些因素对于机械类学生的就业前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面临新的挑战,机械类学科要从源头上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能够适应新形势、新时代、新要求的合格高校毕业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从根本上确保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爱桦.国内外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及启示[J].科技资讯,2007(24).

[2]马金晶.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张瑶祥.基于三方满意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5:82-86.

【本文系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基于OBE模式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探索——以机械类学科为例”(JYB2018510)、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机械类专业为例”(19)、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改革与实践项目“地方高校机械类新工科的欧林项目制校企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2019SJGLX07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创业高校
“一带一路”背景下就业创业理念引导及对策研究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性因素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途径的研究
企业英才俱乐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