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民族地区贫困县特色电子商务平台助力扶贫致富的研究与实践

2020-04-01吴文辉徐冰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脱贫实践

吴文辉 徐冰

摘 要:以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分析民族地区贫困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讨解决的对策,提升专业人才素质,更好服务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关键词:打造特色电子商务平台;脱贫;实践

一、项目研究县域经济背景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农村职业教育应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坚持学校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大力开发人才资源,逐步形成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現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昭平县地处广西东部,漓江下游,位于桂林市、梧州市、贺州市三市交汇处,全县面积3273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有汉、壮、瑶等13个民族,总人口44万,共有贫困村60个,占全县152个行政村的39.5%,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7087户69999人,贫困发生率为18%,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

昭平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民族地区生态县,具有丰富的特色产品资源。①我县拥有广西唯一的国家级有机茶产品示范区,茶园种植面积达20.15万亩,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达4.5万亩,拥有桂之茗富硒茶、亿健特级珍品茶、昭妃旅游文化茶等知名茶叶品牌,茶叶远销国内外。②我县是中国长寿之乡、中国长寿美食之乡,长寿食品丰富,姚江大米、黄姚豆豉、桂江生态鱼等特色农产品品牌逐步打响,黄姚洞藏青梅酒、元合黄精酒、天润黑木耳等长寿食品畅销全国各地。③我县旅游资源丰富,是首批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单位,拥有黄姚古镇、黄姚花海景区、桂江生态景区、南山茶海景区、走马观画景区等优秀景区景点,初步打造了“古镇寻梦、田园观光、民宿体验、茶海度假、山水养生、温泉休闲”六大行色旅游产品。依托旅游业发展,昭平县酒店客栈行业发展迅速,挂靠在第三方交易平台的酒店客栈数量迅速增长,其中去哪儿网128家,携程网93家,艺龙网116家,县内所有的A级景区与国内知名旅游电商平台进行合作。综上所述,昭平县具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

到目前为止,昭平县虽然荣获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长寿乡、中国长寿美食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中国有机茶之乡等国家级荣誉,但也是国务院确定的贫困县和扶贫开发重点县。我县目前坚持把发展电子商务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实现产业转型、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新途径,把发展全县电子商务确定为全县发展战略。因此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唯一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担负为县域经济服务的责任,只有紧贴当地经济建设发展需求,才能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因此,近年来,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本着服务社会、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三农”的办学理念,就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助力扶贫攻坚工作。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我校从电子商务专业平台建设方向入手,结合昭平县特色经济资源,开发面向昭平农村电子商务专业平台。以打造电子商务专业平台为依托,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特色流通体系。根据中职教育应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服务地方为落脚点的基本思路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体系,实现“宽基础,多方向”的培养目标。做到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既满足本地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又助力当地农民通过多种商务创业致富奔小康,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此项目对于探索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县级中职学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模式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

1.开发电子商务专业平台

①确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实践的路径和方法。②研究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安排计划。③全面推进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随着昭平县特色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调整,突出知识应用性和技能综合性,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新体系新模式。④通过校本培训和企业锻炼的方式,培养一批优秀的综合型、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和优秀团队。⑤探索建立县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实训中心,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2.建立面向农村的电商服务平台,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以我校电子商务平台项目为载体,帮助昭平县每个行政村建设1个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点,鼓励和支持农民依托茶叶、食用菌、山茶油、蜂蜜、砂糖橘、桂江鱼等特色农产品开展网络销售,引导农民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助力农民脱贫致富,努力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特色示范中职学校。

3.深化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2+3”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建成电子商务核心服务平台及育人新模式

在联办高校的指导下,深化专业课程改革,推行模块化分层次教学改革, 建成电子商务核心服务平台及育人模式。

4.利用我校电子商务平台资源,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利用我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建立集“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其他增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服务平台,承担县域电子商务创业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电子商务咨询服务工作。

三、研究项目的特色

1.在内容上的创新,根据中职教育应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将电子商务专业核心技术的内容与昭平县经济资源有机融合,实现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教学资源的“本土化”。

2.在形式上的创新,我校将建成“教学、实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农民”五位一体的电子商务示范专业平台,助力县域脱贫致富的教学新模式,为县域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技术和人才支撑。

四、项目研究的思路、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教改项目实施的基本思路是在学习借鉴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精品课程方案,组织研究与实践,着重抓好以下环节:

1.学习借鉴:课题组通过网上、教育书刊等资源学习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到较成功开发课程的中职学校和联办高职院校参观学习,为构建民族地区电子商务专业平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通过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以及昭平县各乡镇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为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专业平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素材。

3.制定研究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昭平县及学校的资源,在联办高职院校指导下,科学制定构建民族地区电子商务专业平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操作方案。

4.开展活动实验:与昭平县电商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服务、管理模式,让学生“学中干,干中学”,开发形成“教学、实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电子商务专业平台教学模式。

5.总结活动经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总结提炼成功做法。完成6篇论文及研究报告、构建民族地区电子商务专业平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配套实训系列讲义8本,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专业平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实训中心,打造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示范性中职学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查阅德国“双元制”职教办学模式,行为导向教学,职业技能训练的文件以及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资料。

2.调查法:主要是利用问卷对昭平县农村收集有关电子商务管理与服务的资料,组织学生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共同诊断昭平县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3.行动研究法:以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平台为依托,围绕选定的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整个实训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通过任务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

4.历史研究法:借助昭平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整理,从而正确认识昭平县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并预测其发展未来。

五、成果与效果

(一)项目成果

我校從打造民族地区电子商务专业平台方向入手,结合昭平县特色经济,助力农民脱贫致富。制定符合昭平县经济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形成了一批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构建了校企合作的民族地区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平台和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实训中心;创新产教研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法;开发并出版校本教材,并培养“能工巧匠型”的专业骨干教师。该项目实施研究的预期效果显著。2019年,学校被评为广西四星级学校。

(二)项目效果

“打造民族地区电子商务专业平台,助力县域脱贫致富”研究实践项目,是根据中职教育应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科学设置课程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服务地方为落脚点的基本思路来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宽基础,多方向”的培养目标。项目完成后,我校将建成“教学、实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农民”五位一体的电子商务示范专业平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增强,助力民族地区贫困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1.“对接产业链,建设特色专业链”,将现有的茶叶生产与加工、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进一步优化,打造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链,促进专业集群发展,探索“民族地区县级中职学校产业+专业育人”共同体。

2.通过聚合中职、企业、高校的优势资源,创建“三融合”的特色专业群育人模式。学校立足县域经济,中职、高职、企业“三融合”共同研讨制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材,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共建实训基地、共育课程教学团队、共同实施课程评价,打造电子商务为核心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3.特色专业建设与为国家级贫困县提供教育精准扶贫服务有机结合,建立了具有开放共享效益的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专业群服务平台,为昭平县贫困村劳动力就业进行技能培训,引领昭平县贫困村农民生产、经营茶叶、发展休闲旅游,帮助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红利,极大地推动了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为昭平县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做出重要贡献。该成果在服务县域经济、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脱贫方面有示范引领作用。成果的实践创新及应用成效,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9年,学校被评为广西四星级学校。

参考文献

[1] 张禹,郑凉.基于开放API的电子商务网创实训平台设计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7):292-294.

[2] 刘睿.“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17):29-30,33.

[3] 刘盈丰,郭泉,金明,等.应用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视角[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8):152,154.

猜你喜欢

脱贫实践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唐县精准发力助推精准扶贫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巴士在线 “脱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