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一次语文生命之旅
2020-04-01纪波
纪波
静静的会场中聚满了热爱小学语文教育的人,一个刚入职三年的年轻人带领着可爱的孩子们和凡卡进行着心灵的对话,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拨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弦,所有人共同感受着一个异国孩子的苦与乐……
——题记
一、不负初衷,用深爱去走近语文
我就是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当一名语文老师是我从小的理想,三年前,当手捧教师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喜极而泣……带着欣喜,更带着对语文的热爱,我走进了这片心灵的热土。
我深知语文教学应该直抵学生的心灵深处,教学伊始,我在教学笔记的扉页上写上了这样的文字:我要像一条流动的小河,滋润学生的心田;我要当一根火柴,点燃学生的情思,让他们更好地走近语文,走进真、善、美。
在课堂上,我用激情鼓舞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因为,我始终相信,老师有激情,课堂上才有热情,学生才能有感情,从而更好地走进文字,走进语文。无论是随堂课,还是公开课,我都全身心投入,讲到激动之处,激情飞扬;情到愤怒之时,扼腕长叹。可以说,每一次语文教学都是我和学生的心灵共鸣,他们和我一样,也热爱上了语文,热爱上了文字,难道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
我知道,语文教学光靠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丰厚的文化底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翻阅一个个特级教师的成长史,我发现他们几乎都热爱读书,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让自己在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我研读了不少前辈们的书籍,除此之外,我每次在上完课后,还会潜下心来写一些教学随笔或者教学心得,不断地反思也让我有了不少的成长。
二、不负使命,用探究去研磨课堂
见到那些名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像见招拆招的武林高手一样在语文中挥洒自如时,我总是羨慕不已,这才是生命价值的体现啊!
2017年11月机会来了,巫山县两年一届的语文赛课来了!我心里窃喜,这是多么来之不易的机会,我格外珍视。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教,甚至在下班后,我一个人在教室里打磨。在一个人的课堂上,我一会儿扮着老师,一会儿又扮着学生,在这两个角色之间不断地找感觉,不断修改教学预案。
在教《凡卡》一文时,我凭借巧妙的情境营造、生动的语言描述、感人的配音朗读、活跃的师生交流,打动了所有学生、评委及听课的老师,获得了全县一等奖的第一名,还将代表巫山县去重庆市参加市级赛课。听到这个消息,我既激动又紧张!为了让教学更有深度,在教学理论方面,我又进行了充电,汲取理论的营养。经过一次次的打磨,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两点:
1. 理清人物关系,梳理故事内容 ;
2. 体会悲苦命运,用情渲染课堂。
当然,在试教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在提取信息环节中,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在语用环节费时较多;在阅读策略的处理中,始终都是我在牵着学生走,而不是学生自主构建的。困惑并不可怕,困惑就是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的教学生长点。在4月5日,我虔诚地去教研室请教赵清云老师。
赵清云老师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要定点设角色,让学生习得本课小说的阅读策略——角色带入法,即把自己设定在文中进行角色思考,从而感受人物的形象,进而更好地突出小说的文体特征。在重视文体意识的基础上,我重新确定了教学设计的环节:
1. 整体感知——讲述人物故事;
2. 走进凡卡——读出饱满形象;
3. 聚焦表达——感悟对比反衬;
4. 迁移反衬——深化悲怜之情。
在磨课团队的指导下,我的课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高度。我知道了教阅读要有清晰的文体意识,小说就要讲出小说的特色和味道,尤其是用对比的阅读策略,品读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不同。感悟对比、反衬的表达方法及其作用,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想象凡卡的生活,感受他命运的悲惨,与他同悲喜。
磨课团队所提出的目标意识和强化训练意识让我醍醐灌顶,再一次地提醒我教学中一定要把目标和语文要素牢牢装在心里。结合学段目标,进一步钻研教材,结合学情研究教法和学法,明确本节课教什么及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什么及学到什么程度……就这样,在磨课团队的指导下,一次一次地磨课,一次一次地点评,一次一次地调整。
通过团队的磨课指导,提出的既有理论高度又可实践操作的修改方案,让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有了全新的突破。衷心感谢这个团队的精心指导,对我个人而言,受益的绝非这一节课的设计,而是观点和理念上的更新,这必将对我今后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体会最深的几处:
1. 要重文体意识。以前教每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并没有非常清晰的文体意识,一直以来不管什么文体,都是按照记叙文的方法去教。通过磨课我明确了教学一定要有文体意识,《凡卡》一文属于小说,拟定教学目标中要时时凸显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在课堂上应该努力去呈现小说的味道。深感“今是而昨非”,好在迷途之未远。
2. 要重目标定位。在磨课前的备课中,我会用心地挖掘每一个可以教的点,就像满院子打井,但是由于哪一个坑都没有深挖,以至于每一个井都没有出水。通过这次磨课,我明确了一定要抓大放小,对比和反衬是本篇小说的特色和亮点。在调整后的设计中,我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定位,重点放在对文章写法的揣摩与体悟上,聚焦对比、反衬的写法,让学生在对比、反衬中读出悲惨的凡卡。通过迁移反衬,深化悲怜情怀,学生在对比读的时候,眼眶湿润了,这才是真正有深度的语文学习啊!
3. 要重阅读策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团队的指导,我更深入地领会了这一点,教阅读要有阅读策略的渗透,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磨课后的教学,我适时地教给学生阅读策略,如猜测策略、连结策略、对比策略等,相信这些实实在在的阅读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通过团队的指导,我有了满满的收获,特别是在我的教学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一些具有小语情怀的人,我是多么荣幸啊!他们是我成长路上诲人不倦的引路人。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大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