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为高校“双一流”建设赋能

2020-03-31陈亚敏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科服务双一流高校图书馆

陈亚敏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学科服务意识创新、组织架构创新、文献信息资源创新、学科服务模式创新和学科服务水平创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赋能。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

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流”建设方案),作出了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同年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这一方案,提出“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其后,各高校纷纷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作为发展战略,将工作重点聚焦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文化传承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毫无疑问,“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在一流学科建设,而成为一流学科的关键在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团队的学术造诣和科研水平。从这个角度讲,图书馆与“双一流”建设似乎关系不大,也对“双一流”建设没有多少贡献。其实不然,大学不是单纯的研究机构,其最重要的职能是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如果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何来“双一流”。众所周知,图书馆与教学、实验并称为高校的三大支柱,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它既是教辅机构,也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因此,一流的图书馆对一流的学科建设也许不是首要条件,但一流的图书馆肯定是一流高校所必不可少的,图书馆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是可以有所作为的。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辅助机构,是通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来发挥作用。所以,在“双一流”建设中,也应该是通过改进其现有服务,实现学科服务创新来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赋能。

一、服务意识的创新

要放下身段,甘做绿叶,建立按照学科发展的需求引导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的观念。过去图书馆强调的是为所有教师和学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这是一种广普的服务。限于资源的有限和配置的平均化,导致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资源利用效率也不高。“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在学科建设,所以图书馆及其馆员要树立学科服务理念,注重满足不同学科的个性化需求。要满足个性化需求,就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主动去了解各学科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服务。

二、组织架构的创新

过去图书馆的组织架构大多是按职能、按流程设计的,它与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广谱服务相适应。在提倡学科服务理念,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情况下,图书馆的组织架构要有所调整,做到既能与不同学科实现对口连接,又能对其需求实现快速响应。针对各个高校的不同情况,这既可以通过对图书馆前中后台的内部分工调整实现组织架构改良,也可尝试对重点学科按学科设立部门直接对口服务。更现实的应该是以院系资料室为学科服务直接对接前台,以图书馆为学科服务提供支撑的中后台的学科服务架构。

三、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创新

文献信息资源是师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是保障学科发展的必要支持。要改变过去平均化构建文献信息资源,撒胡椒面式的分配资金方式,以学科建设为导向构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体系,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优化文献信息资源采选,丰富采购方式。通过动态评估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和保障率来不断完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优化资源结构,实现与学科服务的有效结合。

四、学科服务模式创新

高校图书馆用户可以分为学习型、教学型和科研型三类。针对不同用户的特点和要求,其服务模式要有所区别。现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能基本满足学习型和教学型用户的,但对科研型用户的服务现有模式是无法提供有效服务,这也是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的难点和短板。目前在国内一流大学较多的采用“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科馆员担负着向对口学科教研人员提供经过精加工资源信息的角色,从各院所挑选的图情教授则将本院所的科研信息需求及时提供给图书馆学科馆员,这样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协作关系。从实践结果看,这种模式建立在对等协作的基础上,限于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难以进行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只能进行一些浅层次的学科服务。也有一些高校采用“双伙伴”服务模式,即图书馆馆员与学科科研团队结成科研伙伴,其实这种模式不过是前一种模式的进一步细化,还是以对等协作为基础,难以改变无法进行深层次学科服务的弊端,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和学科对文献信息资源需求两张皮的矛盾始終存在。新的学科服务模式应是由重点学科和重点学科带头人来主导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内容和模式,根据他们提出的学科发展规划来配置各种资源,学科馆员根据重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的安排来开展工作。这种模式将以往对等协作的关系变为从属关系,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科服务中两张皮,图书馆难以为学科建设提供及时、高效和深层次服务的问题。

五、学科服务水平的创新

为学科建设服务是更个性化、更高层次的服务。这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主要包括文献信息资源、设备设施和建筑、环境等。软件主要包括管理和人力资源。就硬件创新而言,主要是要加大对图书馆和图书馆体系的投入,加快更新换代和维护保养。软件创新则是要改进完善针对学科服务的规章制度,建立对学科服务人员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选用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熟练掌握图情技能、学习沟通能力强的馆员从事学科服务工作。

六、结语

“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既需要学校统筹规划,更离不开学校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所以,图书馆除了自身在学科服务上不断创新外,也需要相关学科和部门的相互合作,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肖希明,尹彦力.服务于"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建设,2018(4):79-84.

[2]储节旺,汪敏."双一流"ians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精准服务对策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7):107-127.

[3]张希胜.以用户为中心 提升学科服务质量 助力"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研究[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8,28(2):46-50.

[4]李燕,魏义群,孙锐,等.高校图书馆面向一流学科建设的资源保障策略与服务模式探索[J].图书馆建设,2017(9):51-57.

猜你喜欢

学科服务双一流高校图书馆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基于SCIE和ESI的燃料电池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进展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