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综述
2020-03-31石晓义
石晓义
摘要:在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及创新绩效等相关理论与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解析协同创新机理并探寻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互动关系。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梳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最后总结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创新绩效
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市场环境的疲软、创新成功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复杂性等多种因素耦合交织,合作创新、开放式创新、供应链集成创新等成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模式。企业在国家政策和机制的驱动下,通过契约关系、合作网络、社会关系,与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组织、政府等联结交互形成协同创新网络。企业构建协同创新网络的本质在于实现非线性协同效应,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本文研究从协同创新网络视角进一步深入探讨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拓展两者关系机理研究,为企业通过协同创新更有效地利用创新资源和开展协同创新提供新思路。
一、协同创新的内涵
协同创新是各个创新要素的整合以及创新资源在系统内的无障碍流动,将各个创新主体要素进行系统优化、合作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从由沟通一协调一合作一协同的过程。沟通过程中涉及到知识的整合,大学以及科研机构作为知识的主要生产者和提供者,对知识的传播,整合,流通起到重要作用。知识分为学术知识和经验知识,学术知识强调有用的普遍性和持久性,而经验知识则强调能够直接应用于具体情境,具有很强的时空聚焦性。创新过程是学术知识和经验知识的融合过程。学术知识是理解和应用经验知识的基础,协同创新不仅注重知识的幵发和创造,更强调知识的灵活应用和价值转换。
未来企业的盈利能力取决于企业从外部获取创新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能力,也就是获取知识、利用知识,实现知识增值的能力政府层面上,以知识增值为核心的协同创新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财税收入,降低失业率,实现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知识增值有利于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科研中介机构包括各类大学科技园以及创业园,孵化器等组织。科技中介机构为产学研合作以及协同创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有利于降低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以及道德风险。总之,协同创新是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因此在实践操作层面,需要构建协同创新的组织和平台推动协同创新的科学发展。
二、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关系
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但不同学者诠释协同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作用机理的视角不尽相同。本文将从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和网络强度等方面剖析协同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1)网络规模与创新绩效
网络规模与创新绩效密切相关,一方面,创新网络展现出来的人才地理邻近性、面对面非正式沟通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网络集聚人才间智力资本、协同合作平台更趋稳定和丰富,为企业提升创新绩效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创新网络规模越大,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越多,资源配置越丰富,产品创新的可能性越高。唐书林(2015)指出企业拥有的网络规模越大,合作组织间人才知识共享意愿越强,获得外部知识的渠道越广,就越有机会获取市场信息、管理知识和技术动态等多样化信息,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创新绩效。
(2)网络异质性与创新绩效
异质性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机会,促进不同类型的组织实现摩擦性创新。Powell(2003)等研究指出,创新网络内不同组织间人才的聚合增加了网络节点异质性,人才异质性增强了创新活力和组织绩效。刘志迎(2006)则在组织层次发现技术距离对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换言之,节点之间的技术异质性有利于增强组织间人才的知识吸收能力,扬弃旧知识,生成新知识,从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3)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
网络强联系通过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传播、吸收与创新,提高产品创新成功率和创新绩效。谢洪明等(2004)认为,网络强度对企业开发新产品、学习新技术和实现资源共享等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Nadine(2007)等研究發现,网络强联系能够使企业拥有更多合作机会,深化组织间人才协同创新,实现人才间信息共享和集体学习,进而获取复杂性知识、最新技术和市场动态,促进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总之,协同创新网络引致组织间人才形成紧密联系,产生人才集聚协同效应,提升创新速度,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绩效。
总结
企业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自身知识储备,更需要获取外部新知识、新技术。通过提升知识共享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知识溢出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获得的知识、技术进行传播、学习、吸收、利用和再创新,实现人才集聚效应,从而将新知识、新技术转化为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在开放式、多元化创新模式下,重视外部创新资源的价值,加强企业与创新网络关键节点如核心企业、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服务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角色互补和匹配效应。一方面,建立协同创新网络内各相关组织人才集聚的物理和虚拟平台,鼓励开展组织间人才的正式或非正式沟通和交流,促进集体学习,增强知识传递、共享和溢出;另一方面,政府需要根据产学研合作实践,对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和实施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制定有效的制度,推动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人才弹性流动和集聚,建立人才交流、协作的长效机制,为组织间人才集聚效应的产生和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蔡坚,杜兰英.协同创新网络嵌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基于知识协同的中介效应 [J].工业技术经济,2013(11):3-13.
[2]刘志迎,单洁含.技术距离、地理距离与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效应———基于联合专利数据的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13,31(9):1331-1337.
[3]解学梅,左蕾蕾.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 [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3):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