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物质存在背后的本能信念探析
2020-03-30尹航
尹航
【摘 要】 本文解释了罗素本能信念出现的原因,分析了实践对于人本能信念形成发展的重要性,阐释了本能信念的本质及其研究意义。本能信念是人对于这个世界认知背后所存在的力量,它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无限的接近于人认识的世界的本质。
【关键词】 罗素;本能信念;实践;物质存在
对于何种知识是具有确定性是不辩自明的这一问题,在西方的哲学发展史中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在罗素看来,物质是存在的,但是何以证明它存在的实在性。从人的认识出发,谈到感觉材料,但是仅仅通过感觉材料人是不能够完备的论证物质存在的实在性,对于这一问题罗素的解决办法是人要假定物质是存在的,这种人所相信的并且认为有一种东西是超乎于知识之外的共同客体,在人脑中所形成的这种概念就叫做本能信念。
一、罗素本能信念出现的原因
罗素认为人对物质的认识最直接的办法即人在认识客观物质时,会通过声音、颜色、质感、气味等感觉材料对物质进行认识。但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物体所形成的感觉材料是不尽相同的,那是否存在一个超乎感觉材料之外与之上的持久性的共同客体呢?罗素所给出的答案是存在的。但是人所感受到所思考到的在本质上来说他都属于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样只通过感觉材料,人将很难分析在人的感觉材料之外还是否存在一个实在的物质客体。罗素在《哲学问题》中就提到“世界是由我自己、我的思想,感情和感觉所组成的,其余一切都纯属幻想——这种假设并没有什么逻辑上的错误。”的确,当人只是用人的感觉来分析物质的存在是很难自圆其说的,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人必须承认人永远都不能证明在人的感觉材料之外和经验之外那些物体的存在。从否定和怀疑的方法中,罗素难以找到证明物质存在的确定原由。于是他转变了思维,从人的常识的角度出发来论证物质的存在,由此罗素提到:“要假定真有物体,问题就自然很多了。”这也就是人所谈到的本能信念的问题。
对于罗素的本能信念,多数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会认为这是一种牵强甚至是荒谬的说法。所以在人开始讨论本能信念问题之前,人要先明确本能的信念与信仰的区别,所谓的信仰人多用于宗教是一种不证自明的信念。而罗素所谈到的本能的信念是承载着人普遍世界观,和潜藏在人日常思维中的信念。例如:当我们看到和摸到一个桌子的时候,我们都认为它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因为我们不去看它不去触碰它而消失,因为当我们闭上眼睛再次睁开的时候桌子依旧存在,并且如果桌子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我们也无法触摸到它。这种本能的信念源于人与客观物质世界的联系,和人长期与自然界之间的活动联系。在人对事物进行探索和考究的时候,人需要一种超越于感性认识而独立于人感觉材料之外的一种共同客体,这是人做科学研究的基础,于是人需要有这样的一种本能信念,例如:“大家都相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诸如此类等来确保知识的肯定性与确定性。
二、实践对于人本能信念形成发展的重要性
人的本能信念的形成绝非偶然,在人认识一件事物前,人就已经拥有了这种本能的信念,它是在人以往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的存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感受到。毛泽东就曾在《实践论》这本书谈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因此人与物质之间的实践关系比认知关系更本源。人的感觉材料的形成是源于人的实践活动,人与物质的联系的中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人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对事物的感觉材料,感觉材料又构成了人知识的基础。例如当人看到、摸到、感觉到一个桌子时,人所做出的动作就代表着实践。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动作,人获得了感觉材料的认识,即桌子的颜色以及桌子的硬度等,通过这些感觉材料人构成了知识基础。所以在人探讨本能信念问题时,要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肯定人的实践能力,人的认识依赖于人的社会实践。人在某一领域的本能信念正确与否也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来加以证明的。对于人的本能信念是物质存在这一问题,贝克莱持有反对态度,他否认这一信念的存在,他认为物只是人观念的集合,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可被感知,而人不去感知的东西就不会存在。可是如果物理对象不是实在的人何来的感知,人能感知谁呢,没有实践活动人又何以获得知识、观念等形而上的东西。所以这种看似是常识性的本能信念,如果不加分析,不用实践的观点去论述也会出现错误。
罗素在《哲学问题》中也谈到人的本能信念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当然,我们全部的信仰或其中的任何一条都有可能是错误的,因此,对一切信仰都至少应当稍有存疑。”但是在判断这个信念在何种情况下是对的何种情况下是错的,罗素也只是简单的论述除非有其他的信仰证明它是错的,不然人不能拒绝它。在这一问题上罗素的回答是简单的不明确的。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却能够找到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向人清晰的回答了这一问题。人通过实践得到对客观物理对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这种认识是不能够全面的反映事物的本质的,所以人需要再次通过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上升到理性认识。人的本能信念也是如此,感性的认识具有狭隘性,但是人通过不断地社会实践活动会丰富人的知识,同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会检验人所形成的本能信念的真伪。
通过上述两段的论证,民众了解到实践对于本能信念的产生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是信念的来源,更是检验人本能信念真伪的标准。
三、本能信念的本质及其研究意义
本能的信念是人在探索哲学时所必然要探讨的问题,罗素在《哲学问题》中解释道:“哲学应当为我们指明本能信念的层次,从我们所最坚持的那些信念开始,并且尽可能把每种信念都从不相干的附加之物中孤立出来、游离出来。”人都相信在自然界中,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同领域的规律规则。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些规律,并为人类所运用和遵守。但是人的本能信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实践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是狭隘的,人的总体思想和概念就是: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神所创造的。这种信念在当时看来就是一种本能的信念,它受人类社会实践的制约。生产活动范围小,能力低,那么人所认识到的领域也就越小。当自然界出现一些人难以理解的问题时,人类就会把它归结为看不见摸不到的神的力量。这种本能的信念就只是一种幻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社会实践能力不断变强,人们对科学的信仰力便逐渐的取代了曾经的一些神学观念,也就导致了人们对于知识的本能信念问题的转换。
本能信念是人对于这个世界认知背后所存在的力量,它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无限的接近于人认识的世界的本质。本能信念所探讨的问题不同于宗教的信仰,它是站在人的角度探讨人的发展、人的社会以及人的世界的问题,具有一种入世精神。对于本能信念问题的探讨将会是一个延绵不绝的哲学问题,因为每个时代的本能信念都是不一样的。它的发展历程就展现出了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它所体现出来是人类对于知识不断探索的进取精神和敢于否定自我的勇士精神,这种本能信念带有着人类思辨能力的智慧之美。
【参考文献】
[1] 罗素.哲学问题[M].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4.
[2] 刘勇.试论罗素感觉材料理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1)63-68+72.
[3] 黃家瑶、杨林林、吴红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辅导[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尹 航(1995.04—)女,吉林安图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