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自由”的论述
2020-03-30李泽盛
【摘 要】 马克思关于自由的理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本文梳理了人类早期历史对自由概念的诠释,分析了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阐释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实现自由的终极选择。
【关键词】 自由;马克思;自由王国;必然王国
自由,一个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被无数思想家津津乐道、樂于考究的主题。关于对自由概念、自由内涵、自由本质等问题的探索与讨论,历久弥新。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先贤们在探索何为世界本原的过程中,萌发出来的对自由的认识,到伴随着人类历史进步而深化的对自由的认识,哲学家思想家们通过不断地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一部人类的自由思想史的恢宏巨著。而马克思,这位世界人民眼中的“千年第一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前人自由思想的积极成果,通过对社会矛盾的考察、具体历史问题的探究,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科学地阐释了自由的主体、根据、属性、历史发展等基本内容,从而正确的把握住了自由的内涵,并为世界实现自由找到了正确的归宿——共产主义。
一、人类早期历史对自由概念的诠释
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思想产生之前,西方哲学史上的自由思想主要经历了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宗教神学时期以及资产阶级时代。而在这些不同的阶段,人们对自由的看法均有着的不同的见解。
1、关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由观念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自由的原意为脱离控制、挣脱束缚。自由,首先涉及的是政治意义上的关于社会权利的概念,因为奴隶是没有自由的,只有“公民”“自由人”才有自由。在这一时期,自由就是指公民能够在城邦法律之下进行合理的行动。因此,人们能感受到的自由或者说认识的自由,也仅仅是政治的自由。在该时期,人们通过对政治生活的思考,形成了人们最初的自由观念。
2、关于中世纪宗教神学时期的自由概念
步入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主导着整个欧洲大陆。然而,即使受限于神学的桎梏,人对自由的探讨也并未因此而停滞。在这时期,人们对自由的解读为:人的自由是上帝所赋予,人的自由必须服从于上帝的意志。其中,基督教神学的典型代表人物奥古斯丁就认为,只有上帝是绝对自由的,而人的任何行动不过是在上帝的控制下进行的。同时他还强调,人本来是有自由意志的,但是由于原罪,人就因此选择了恶,于是成为了自由的奴隶;而上帝的恩赐使人们学会了弃恶从善,因而又开始获得了自由。此外,托马斯·阿奎那在其神学逻辑体系中,也同样阐述了他对自由的认识。阿奎那认为,人是具有理智的灵魂,具有“自由的意志”。尽管这一时期人们对自由的认识极具宗教神学色彩,但其进步之处在于:人们对自由的探讨从纯粹的主观领域步入了对自由与必然关系的讨论阶段。“自由作为人的特殊本质,在西方近代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从人类的罪恶渊薮到人类的至善理想的价值颠覆。”[1]因此对于整个自由概念的发展历史来说,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3、关于资产阶级时代的自由内涵
从人类早期先贤萌发的若干“观念”发展到中世纪滞后便逐渐形成为一种“概念”,关于对自由的理解从来都是一个在不断深化的过程,而进入资产阶级时代,自由则成为现代价值的核心理念,这个时期对自由的理解便从简单的概念探讨升华为内涵的考究。例如,作为西方个人主义自由的奠基人的霍布斯,他强调单向度的自由——如何避免死亡的自由;而洛克则侧重强调人占有财产、追名逐利,各种欲望的自由;除此之外,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他关于坚持人的情感自然的自由。需要注意的是,自由内涵或者说自由思想,随着长期的不断升华,经由康德得到了关键性的转变,康德的自由理论,意味着主观唯心主义自由体系的形成。而后,黑格尔汲取了康德的有益经验,产生了黑格尔哲学。黑格尔强调,自由是内在于精神之中,是精神在其生成、发展所呈现出的状态和过程,是精神发展为绝对精神的过程。[2]
二、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
纵览马克思的手稿和著作,似乎没有专门关于自由的教条性的定义,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对自由没有相关的看法。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论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
马克思从来都不屑于对某一事物进行简单的定义,而是客观地分析产生该事物的根源,并不断的实现它。马克思关于自由的理解,贯穿于他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全过程。不论是早年《论犹太人问题》阐发的关于人类解放的相关政治主张,还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的关于人的本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的观点,亦或者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出的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以及在《资本论》中关于“必然王国”、“自由王国”的相关论述等,马克思的所有理论,皆折射出其对自由的理解和不懈追求。因此,从这个视角来看,马克思的理论是关于实现人的自由的理论。
“现实的个人”是自由的主体。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为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而不懈追求,正如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论文中强调的那样:“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4]马克思的理论不是空中楼阁,是现实地能为人予以指导的理论,因此说,自由的主体是“现实的人”。问题是“人”或者说“现实的人”又是什么呢?鉴于此,马克思通过长期的探索和考究,逐渐对“人”的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把握:博士论文阐述的“自我意识”主体思想;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阐述的“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谈到了人的类本质问题——“自由自觉的活动”;以及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有生命的个人”、“现实的个人”,等等。由此,马克思清晰的诠释了“现实的个人”——全部人类历史的首个前提。“现实的个人”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对自由主体的理解,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的方向就是要实现人类的自由,使那些不自由的个人得到自由。
实践是实现自由的基础和前提,实践是产生自由之土壤。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身是自由的,即使是一个反对自由的人,他在反对自由本身的时候他也在获得自由。诚然,自由是人类的固有特性。“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5] 所谓“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人必须勇于实践,实践能够打破和摆脱外界的限制,如果不参与实践,就无法获得解放,那就更不能谈自由的实现。首先,实践作为人独有的生存方式,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现实活动,人争取自由的过程是伴随着实践而来的,而人类最基本的实践便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人的自由实现程度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一致,社会物质生产条件是人实现自由的物质基础。“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6]所以说,当社会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创造足够多的物质财富,使集体财富得到充分累积之后,自由便获得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前提,这样便可以实现自由。其次,实现人的自由还必须改造旧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社会关系——这二者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7]人的自由受限于社会关系,集中的表现在生产关系对人产生的决定性上,生产关系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性质。“现实的个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依赖于社会关系才得以存续,没有人际交往,一切社会生存便都无法实现。而人际交往能够进行的条件产生于人的自身,首先是在于人的个性之间能够相适应,社会关系由“现实的个人”通过他的自主活动所创造,并且每个人都只产生与他自身相关的关系。此外,人的自由发展能力的提升,必须以自由时间的支配为前提。马克思认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8]马克思通过对自由时间的阐释,进一步阐述了“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自由王国的出现是在外在规定劳动、必需劳动之后,因为根据事物的原本性质,自由王国是在物质生产领域(必然王国)的彼岸;而自由王国的此岸性,必须得益于人类自身能力的充分发展。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人获得自由时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在逐步实现自由的一个过程。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自由的根本特质。在马克思看来,人是有生命的大自然存在物,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告诉民众,民众极度缺乏对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特别是工业文明的到来,极大程度地破坏着大自然,人们以征服大自然为傲。基于现实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类必须正确认识与对待自然。大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而人类只不过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人对自然做了什么,实际上是对自己做了什么。尊重和保护大自然,实际上是在尊重和保护自己,只有在这个前提之下,人才能谈论实现自由的可能。同时,人的真正自由只能是整个社会中的所有人都获得自由,因此必须使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和谐统一,而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的真正和谐则必须要建立人的真正社会性。当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能够和谐统一之时,自由便能得以实现,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提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
三、共产主义:实现“自由”的终极选择
实现自由的根本之路,在于实现“自由王国”“必然王国”这两个王国的统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阻碍两个“王国”实现统一根本的障碍是异化:一个是在“必然王国”范围内的异化,另外还有在“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之间的异化。马克思清晰地指出了资本主义世界异化的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因此只有当社会摒弃异化、消灭私有制,把异化的物质基础彻底性的变革,才可能一统两个“王国”。
那什么是“自由王国”呢?“自由王国”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自然王国”在“必然王国”的彼岸,是一个自由活动的领域;其二史前时期(即人类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结束之后进入的历史时期(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王国。马克思通过对前者含义的描述,主要地告诉了世人:“自由王国”是一个能够真正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的生活领域,它破除了异化,是“必然王国”之上的上层建筑,也是目前人类尚不能够达到的境域。马克思对“自由王国”的探讨和理解,为人们指明了实现自由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类必须把个人的生产实践能力放诸于社会的控制和支配管理之下,二是必须使广泛的人拥有自由发展的能力以及充分展现个性的思想觉悟。再者,马克思通过阐述“自由王国”的第二層含义,向世界大致勾勒出了未来的社会形态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并预言这是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唯一形式。未来社会强调以个人主体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全面充分发展,而自由则是衡量新的社会的一个主要标准。马克思的“自由王国”思想把改变世界和改变个人辩证的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当人尝试对世界作出改变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改变自身。
总体说来,不管是作为“必然王国”的彼岸(即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的“自由王国”还是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历史时期的“自由王国”,都是对“自由”的最大实现;在那个“国度”与阶段,人的各方面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地涌现,并从根本上解放了人类的天性——对自由的向往。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自由王国”是实现自由的终极选择。同时,民众仍需要注意的是,人类历史由“必然王国”飞跃至“自由王国”,是一个不止不休的历史过程。即使当人类进入了“自由王国”,这一过程也不会因此而停止,随着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不断发展,它将持续地进行着。只要人类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活动没有终止,那么主观与客观之间、自由与必然之间这两对矛盾将伴随它而持续存在,也正因如此,自由在不断克服必然的阻碍的时候,自由也就在不断地得到实现。因而,自由的实现是一个永远不停歇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崔宜明.“自由”的生活内涵和理论内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4).20.
[2] 林海燕.马克思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华侨大学,201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0.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07.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6]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2.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1.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6-217.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作者简介】
李泽盛(1992—)男,汉族,江西赣州人,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