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猫传染性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2020-03-30唐雅姝牟丹霞薛水玲吕艳丽

中国兽医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患猫体腔积液

唐雅姝 , 牟丹霞 , 董 军 , 薛水玲 , 王 佳 , 吕艳丽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 北京 海淀 100193 ; 2.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北京 大兴 102629)

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是由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致死性感染,表现为以腹腔和/或胸腔积液为特征的湿性FIP和以各组织器官肉芽肿性病变为特征的干性FIP,是引起幼猫至成年猫死亡的主要原因。FIP诊断的金标准包括病理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可使用病理学方法观察患猫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或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等方法直接检测病变器官组织中的猫冠状病毒,但这些诊断方法难以在宠物临床中推广应用。治疗方面,以往多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但治疗效果不良,多在确诊后1~2周至1~2月内死亡或者实施安乐死术。近年来,随着养猫业贸易的增长和养猫数量的增加,FIP的患病数量急剧增长。2019年1月,本院接诊了2例疑似FIP自然病例,通过病史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确诊2只猫患FIP。应宠物主人请求,对患猫进行了GS-441524试验性治疗,并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对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在治疗过程中患猫感染猫瘟,但经综合治疗后康复,报告如下。

1 病史及体格检查

患猫A,橘猫,6月龄,雌性,未绝育,体重1.6 kg,未做免疫。主诉:患猫被领养1个月,到家2周后开始发烧,3周时出现眼睛异常,并逐渐加重,在出现眼部症状1周后到我院就诊。体格检查:患猫精神尚可,体温40.4 ℃,呼吸90 次/min,被毛粗乱,眼部分泌物多,双眼可见大面积红棕色云翳状斑块,右眼较左眼严重。

患猫B,美国短毛猫,5月龄,雄性,未绝育,体重2.4 kg,未做免疫。主诉:患猫就诊前2周被发现腹围增大,外院取腹腔积液进行猫冠状病毒特异性反转录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就诊目的,请求给予确诊。体格检查:患猫精神尚可,体温38.3 ℃,呼吸60 次/min,黏膜苍白,腹围增大。

2 影像学检查

就诊第1天时,B超显示,患猫A右侧胸膜腔少量积液,腹膜腔少量积液;患猫B腹膜腔大量积液。

3 眼科检查

就诊第1天患猫A双眼重度前葡萄膜炎。

4 实验室检查

4.1 体腔液常规检查及猫冠状病毒RT-PCR检测 B超引导下抽取患猫腹腔液并离心,将上清液进行李凡他(黏蛋白定性)试验和生化检查,沉淀物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2只患猫李凡他试验均为阳性,细胞成分主要为巨噬细胞,其次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最少。患猫A总蛋白(TP)为7.5 g/dL,白蛋白(ALB)为2.0 g/dL,球蛋白(Glob)为5.5 g/dL,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为0.36;患猫B TP为4.6 g/dL, ALB为1.3 g/dL,Glob为3.3 g/dL,A/G为0.4。上述体腔液检查结果高度提示2只猫患有FIP。患猫A胸腔积液和眼前房液分别进行FCoV特异性RT-PCR检测,FCoV均为阳性(+),患猫B腹腔液FCoV特异性RT-PCR检测结果为FCoV阳性(+)。

4.2 血常规检查 就诊第1天,患猫A轻度非再生性贫血,白细胞相正常;第56天,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EU)轻度下降;第58天,血小板(PLT)降低。患猫B就诊第1天表现中度非再生性贫血,WBC轻度升高,NEU升高,其他未见明显异常;用药1周后复查仍存在非再生性贫血,但程度较就诊第1天时减轻,白细胞相无明显异常;至第14天时红细胞相正常,但WBC和NEU升高。见表1。

表1 血常规检查结果

4.3 血生化指标检测 患猫A在试验性治疗初期每周(7 d±2 d)、后期每2周(14 d±2 d)进行生化检查。第1~7周,TP和Glob升高,ALB正常,A/G降低;在第91天时,TP、ALB和Glob均恢复正常,A/G升高至0.6。患猫B生化检查频次与患猫A相似。在就诊第1天,Glob正常,TP和ALB降低,A/G降低至0.4;第7~21天,TP和Glob升高,ALB逐渐升高至正常范围,A/G仍较低;即使在第39天,TP、ALB和Glob均正常时,A/G仍低于参考范围,但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见表2。

表2 部分时间点生化检测结果

4.4 猫瘟病原和猫瘟抗体检查 因患猫A在试验第56天出现呕吐,患猫B在试验第11天出现腹泻,因此对2只猫进行了猫瘟的相关检查。患猫A肛拭子猫瘟病毒(FPV)胶体金检测为阳性;患猫B肛拭子胶体金和PCR检测均显示FPV阳性,采用拜奥高猫三联抗体试剂盒检测,FPV抗体阴性。

5 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眼科检查和体腔液常规检查及猫冠状病毒RT-PCR等实验室检测,确诊2只猫罹患猫传染性腹膜炎,治疗过程中继发猫瘟。

6 治疗及转归

在主人请求和充分沟通后,对2只患猫使用了GS-441524(由Bellen Chemistry有限公司合成)进行试验性治疗,剂量为5.0 mg/(kg·bw),1次/d,皮下注射。患猫A用药时间共计17周:用药1周后胸腔积液消失,3周后腹腔积液消失,葡萄膜炎症状在用药1周后开始明显减轻,云翳状斑块逐渐减小;用药13周,双眼葡萄膜炎症状基本消失,血常规和生化结果恢复正常;停药2周后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故再次用药4周至完全康复。患猫B共计用药4周:用药1周后腹腔积液开始减少,2周后明显减少,4周后积液消失。

2只猫被确诊猫瘟后,采用猫瘟单抗、猫ω-干扰素皮下注射治疗,并根据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进行常规输液和抗生素治疗,以纠正脱水,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患猫A治疗3 d,患猫B治疗7 d,二者精神食欲均好转,无呕吐、腹泻等症状,随及停止猫瘟治疗。

停用GS-441524至今(患猫A停药17个月,患猫B停药21个月),2只猫体况良好。定期复查血常规、生化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但B超结果显示,患猫A肾脏形态不规则,提示出现慢性肾病。

7 讨论

FIP是猫重要的致死性传染病之一,FCoV感染引起的血管炎可导致体液在体腔内积聚,引起胸腔、腹腔和心包等积液,出现腹围增大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而FCoV感染实质组织器官可引起淋巴结、肾脏等组织器官的化脓性肉芽肿变化,导致肠系膜淋巴结、肾脏等肿大,以及葡萄膜炎、发热、共济失调、体重下降等[2]。关于FIP的确诊,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必须通过免疫学方法在组织或者体腔液的单核/巨噬细胞中发现病毒粒子才能确诊本病。受检测试剂短缺、仪器设备昂贵及合格检测人员缺乏等条件的限制,尤其对患猫进行手术活组织采样难以在临床上推行,因此,FIP的确诊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尽管RT-PCR方法操作简便,敏感性高,但存在无法定位病毒的缺陷,其临床应用一直备受质疑。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了突变位点RT-PCR确诊FIP的方法[4],但现有的突变位点检测方法都无法囊括全部FIP病例。有文献报道,当体腔积液中的总蛋白≥3.5 g/dL,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0.4时即高度提示FIP[3]。在本文中,结合2个病例的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腹腔液检查结果,初步诊断2个病例为FIP,结合冠状病毒RT-PCR检测结果,对2个病例进行确诊。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病例确诊过程中,本院医生尝试采集病猫的眼前房液进行FCoV检测,并获得了阳性结果,该技术为干性FIP的确诊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FIP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顽疾,近年来,科研人员在FIP的治疗上有所突破。Pedersen等[5]试验显示,GS-441524是一种有效治疗FIP的药物,建议至少用药12周。参考Pedersen等[5]的研究,我们在与宠物主人充分沟通后,使用GS-441524对2只猫进行试验性治疗,2只猫用药剂量为5.0 mg/(kg·bw),患猫B仅用药4周即康复,患猫A用药17周后康复。该试验结果提示,在FIP的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猫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猫瘟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厌食、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6]。本文中的2只患猫在确诊感染FPV后通过进行抗FPV治疗及对症治疗,分别在治疗3 d和7 d后,FPV感染的临床症状消失。

FIP和猫瘟两种疾病是引起幼猫和青年猫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近年来,随着养猫业的快速发展,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尚未见FIP和猫瘟混合感染治疗情况的报道。2只猫在FIP的治疗期间均继发感染FPV,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这为FIP和FPV感染的预后提供了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患猫体腔积液
1例猫特发性膀胱炎的诊治及病因分析
西安地区猫杯状病毒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2例典型猫下泌尿道综合征的诊治
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损失后的恢复规律及恢复期中轴器观察*
一种新型眼科手术积液盒
转录组测序解析刺参波里氏囊腔与体腔中体腔细胞对吐脏胁迫的响应差异
一例猫自发性膀胱炎病例的诊治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