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标测引导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效果及其优势的分析

2020-03-30李文屏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标测时限消融

李文屏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曲靖 655000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AVNRT 常见的治疗方法[1-2],作用机制是在术中通过X 线的持续透视引导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使用较为广泛,但传统方法存在立体感缺乏、对导管位置及心脏解剖关系无法进行精确理解等不足之处,而且患者和术者长期处于X 线透视状态, 会增加患者和术者的身体损害。 近年来,三维标测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AVNRT 患者的治疗,可精确定位心脏解剖与导管位置的关系,具有靶点记忆功能,同时可有效减少患者和术者X 线的曝光剂量及曝光时间[3]。 为探讨分析三维标测引导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效果及其优势,该研究选择了2016 年5 月—2019 年5 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72 例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72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实验组,每组36 例,普通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行三维标测引导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射线剂量、X 线曝光时限、 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 普通组中有男性患者21 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分布在17~62 岁,平均年龄为(35.54±4.31)岁。 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19 例, 女性患者17 例; 年龄分布在16~53 岁,平均年龄为(33.07±4.59)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被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知情并同意该研究的患者;该院伦理委员会准许该次研究。

排除标准:术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2 方法

普通组行传统X 线透视下行射频消融治疗, 实验组在三维标测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两组患者的导管室、X 线曝光系统、透视模式、手术操作者要保持一致性。术中经颈内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对冠状静脉窦电极至冠状窦进行放置,对心室、心房等进行分级刺激,通过腔内心电图显示对心律失常(心率)类型进行判断,必要时可对患者行异丙肾上腺素静滴诱发措施, 对消融策略进行明确后放电消融治疗。

三维标测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则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参照冠状窦导管在三维系统中的影像,对His 束范围进行标测,后与腔内心电图程度结合,对心室确定方向及心房进行刺激,诱发AVNRT 的出现。 对消融靶点进行确认并标记,通过温控法将射频电流进行设置,温度预设在55℃、功率保持在35 W,对患者进行60~120 s 的单次或累计放电。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射线剂量、X 线曝光时限、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x±s)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射线剂量、X 线曝光时限分析

普通组患者放置标测导管的射线剂量为(1.5±0.9)mGy,X 线曝光时限为(2.3±1.0)min;操作消融导管的射线剂量为(10.9±2.3)mGy,X 线曝光时限为(8.7±1.9)min;手术过程中的射线剂量为(12.1±2.6)mGy,X 线曝光时限为(10.9±2.8)min。 实验组患者普通组患者放置标测导管的射线剂量为(1.4±1.2)mGy,X 线曝光时限为(2.2±1.1)min;操作消融导管的射线剂量为(3.4±1.6)mGy,X 线曝光时限为(2.4±1.7)min;手术过程中的线剂量为(5.1±1.7)mGy,X 线曝光时限为(4.8±1.9)min,两组患者放置标测导管的射线剂量与X 线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相比较普通组, 实验组患者操作消融导管及整个手术过程的射线剂量更少,曝光时限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分析

普通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3.17±12.36)min,手术成功率为91.67%(33 例);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39.48±11.91)min,手术成功率为100.00%(36 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虽低于实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AVNRT 的主要治疗方式就是射频消融术, 传统方法下,射频消融是二维空间内对患者进行X 线透照,虽能发挥相应的治疗效果,但X 线会产生较多的电离辐射,严重危害术者及患者的身体健康,白内障、肿瘤、皮肤损害等是其常见的并发症[4-5]。 近年来,三维标测引导射频消融逐渐应用于AVNRT 患者的治疗,并呈现出较为优异的治疗效果[6]。 三维标测可通过对空间电场技术的应用重新建立三维心脏电解剖模型,在治疗过程中无电离辐射,不会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7]。 射频导管抗干扰、记忆等功能,可达到较高的精准度,通过对患者进行三维标测引导射频消融治疗, 可对手术过程中的X 线曝光剂量、曝光时间及手术时间进行减少,但实施过程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治疗过程要求手术者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及专业素质,想要推广普及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原为非常困难的)[8-9]。 通过该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放置标测导管的射线剂量与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普通组, 实验组患者操作消融导管及整个手术过程的射线剂量更少,曝光时限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普通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3.17±12.36)min,手术成功率为91.67%(33 例);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39.48±11.91)min,手术成功率为100.00%(36 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虽低于实验组, 但差无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对AVNRT 患者进行三维标测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能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射线剂量及曝光时限, 避免对患者造成较多的伤害,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在各治疗方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何义等[10]在其研究中也指出:三维标测引导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有效率为99%, 而传统X线透视下行射频消融治疗下的有效率为91%, 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研究与该研究观点一致,仅有较小的数据差异,可能受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射线剂量、X 线曝光时限对比(x±s)Table 1 Comparison of radiation dose and X-ray exposure time limi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s(x±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surgical success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综上所述, 通过三维标测射频消融术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治疗, 可对手术中的射线剂量及曝光时限进行有效降低,对手术时间进行缩短,提高治疗成功率,呈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

猜你喜欢

标测时限消融
消融
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终点的探讨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平行时空
高精密度标测技术在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PaSO起搏标测软件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百味消融小釜中
Ripple标测技术及其在复杂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