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2020-03-27车凤娥周晓涛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养老问题劳动力转移

车凤娥 周晓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此次研究以平凉市草峰镇农村留守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的方法,对当地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草峰镇农村地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数量逐年增长,留守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农村留守老人群体问题日渐突出,留守老人已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健全服务网络,拓宽资金渠道,建立协作机制,这对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极大影响,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对促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平凉市农村青壮年开始外出务工、求学等,逐渐远离出生地,而农村老年人由于生活习惯、传统的乡土观念、外出打工子女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选择留在农村,进一步加剧了老龄化现象。由于家中缺少青壮年劳动力,主要以老人和小孩为主,老人在承担繁重的田间劳作之余,不仅要处理日常家务,还要照顾孙辈的生活学习,生活负担极重。所谓农村留守老人是指其子女离开户籍地在外务工时间累计6个月及以上,而自己留在农村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目前,农村留守老人规模巨大,对于这一弱势群体,解决与其相关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一、平凉市草峰镇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

本次调查主要对草峰镇峁洼村、九龙村、丁寨村100户60岁及以上农村留守老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草峰镇留守老人家庭的生活照料情况、经济供养状况、情感精神需求及身体健康状况四个方面,考虑到当地留守老人的文化程度不高,对相关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本次调查采用現发现收的方式,对调查对象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解答,保证问卷的质量。本调查总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10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100%。

(一)健康状况

从整体上讲,草峰镇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虽然“新农合”政策对其治病起到了帮助作用,但这一群体在医疗费用支付方面,依然有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此次调查发现,有71%的老人反映承担医疗支付费用有一定的困难,而可以依靠自己来承担医疗费用的仅占29%。这一问题与医疗费用的高低密切相关。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93%的农村留守老人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在一定程度减轻了子女的负担,据受调查老人每年的医疗费用显示,52%的留守老人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在1000~4000元之间,更有4%的医疗费用支出在10000元以上(如表1所示),这对原本收入水平不高的农村家庭而言压力很大。

(二)经济状况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在对草峰镇的100户留守老人进行调查时,该镇留守老人年收入主要集中在2000~3000元之间,收入5000元以上的老人仅占4%,老人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外出务工子女的供养,其次才是养老保险,通过调查得知该镇的养老保险已经实现了100%全覆盖,据调查显示,52%的正在领取养老金老人反映,养老金在老人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大,只能勉强支撑家庭的日常开销,一部分家庭老人的养老金被子女代领,养老金并未落到实处。

此外,外出务工子女对家中老人所给予金钱或物质赡养的程度,反映了老人的生活状况。但是,子女所给予的金钱或物质只有在满足老人的需要情况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帮助老人提高生活水平。外出子女向家中老人提供的力所能及的帮助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实物加现金、实物、现金。

(三)情感慰藉

留守老人情感孤独。精神状况是影响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子女长期在外是导致老人情感孤独的直接原因。一方面,由于子女常年在外打工,离家时间较长,与老人见面次数有限。据调查结果显示,57%的留守老人会经常感到孤独寂寞,30%的老人偶尔会有孤独寂寞感,从未有过这种感觉的老人只占13%(如图1所示),子女长期在外会使老人感到空虚寂寞,缺乏倾诉对象和情绪低落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另一方面,农村老人休闲场所有限,休闲娱乐方式缺乏多样化,老人在干完家务活后主要以串门聊天、闲呆在家、看电视和打牌下棋为主要休闲方式,仅有极少数老人依靠体育锻炼和读书看报来放松自己。

部分外出务工子女认为只要对父母提供一定的经济供养就够了,老人的情感状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视。调查显示,外出子女主要通过电话和老人联系,每次通话时间大多在30分钟以内,通话内容主要围绕孩子的生活学习,对老人关心不够,有少数老人的子女半年甚至更久才与老人联系,不能顾及老人的情感需求。由于老人的情感生活长时间被子女忽视,致使很多老人不同程度的出现脾气暴躁,孤独烦闷等消极情绪,尤其部分女性老人不愿和外人倾诉自己的想法,缺乏发泄渠道,长期积压在心,会产生处事悲观,消极抑郁的负面情绪,对孙辈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二、平凉市草峰镇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次对草峰镇三个村的100户留守老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镇留守老人的养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养老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可观的发展,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保障体制还存在很大差距,通过与老人交流得知,该镇每村只有一个卫生所,医疗设备不足,老人看病极不方便,加之近年来药费增幅较大,据调查显示,在老人的日常支出中,医疗费用支出是老人的主要支出,在子女不能提供充足的医疗费用的情况下,老人普遍存在看不起病,看病不方便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参加医疗保险的老人而言,报销比例有限,老人们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没有能力去报销医疗费用。而子女的经济补贴有限,老人生病后大笔的医疗费用会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调查表明,草峰镇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制度不够健全,其作为农村老人中最弱势的群体,由于身体、交通等各方面的原因,在养老金的领取方面,有不少子女会代替家中老人领取,并不会交到老人手中,相关部门对养老金的发放和领取缺乏有效监管,实际上,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二)经济收入较低,生活质量不高

随着消费水平的节节攀升,除外出务工的子女收入日常开销外,留给老人的供养金额并不多,在子女对老人的供养类型的调查中发现,子女对老人的供养类型主要以实物供养为主,现金供养难以满足老人的日常开销。而土地政策的改革使得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减少。

受轻老重幼观念的影响,子女的收入主要用来支持孩子的成长教育,整个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都花在了孩子的身上,老人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老年人能够使用的自由资金极为有限。通过对草峰镇留守老人的调查,发现他们的基本需求也不多,生病后的基本医疗费用,每年添置两件新衣服,男性主要靠抽烟喝茶娱乐,但有些家庭连老人的这些基本需求也难以满足,老人的幸福感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日常生活缺乏照料

首先,老人的负担加重。的确,劳务经济使农村留守家庭经济条件变好了,但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也使得留守家庭农业生产的重担全落到了留守老人肩上,随着子女外出务工,老人的日常生活只能靠自己和配偶打理,村委会和邻居的帮助十分有限,对于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来说,配偶的照料压力更大,在与留守老人交流中得知,47%有劳动能力的老人需要耕种自己和子女的地;32%的老人表示自己已经很难承受种地这种高强度的劳务活动了,但是又不得不勉强去做。第一、由于子女长期外出,自己不耕种就没子女来代替,经常雇人耕种成本太高;第二、老人多年来形成的劳作习惯,不忍心大片土地撂荒,只好负累劳作。

其次,留守老人生病时无子女照料的情况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渐渐衰弱,老年人患病的几率相对于青壮年而言大大增加。受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老人在年老患病时更多的寄希望于子女的陪伴与照料。但是,受人口外流的影响,子女长期在外,经调查发现,子女外出后,有28%的留守老人得过大病,而得了大病后身边没有子女照顾的比例达59%。

(四)情感孤独,精神需求难以满足

精神情感需求是当前留守老人的又一重要需求,通过与老人的交流得知其情感交流匮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方面,由于子女长期在外,老人与子女在居住空间上分离,老人缺乏精神慰藉,因而孤独感普遍加强。外出子女一年回家一两次,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与老人缺少沟通交流。调查显示,子女外出前老人感到经常孤独和偶尔孤独的比例仅为17%,没有孤独感的老人占83%;子女外出后,老人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孤独感剧增,感觉到孤独寂寞感的人数占样本总量的87%。另一方面,农村休闲方式比较单一,娱乐设施比较贫乏,随着中青年流入发达城市,农村更无生机可言,而本应由青壮年劳动力承担的重农活就落在了留守老人的身上,繁重的农活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老人休闲娱乐的时间,增强了老人的孤独感。

目前平凉市草峰镇的老年活动室和老年协会没有充分发挥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的作用。老年活动室大多成为低龄老人打牌,聊天的场所,老年协会也仅在节假日进行一些常规的老年慰问活动,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退化,抵抗力下降,恢复能力差,受气候的影响大,老人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医疗费用支出占日常开销的比重高,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条文,相应提高农村60岁以上的参保老人门诊费的报销标准,减轻老人的医疗费用支出。此外各级政府应加大乡镇一级医疗设备的投入力度,对医生的医疗水平进行考察,定期组织医生去各省市级医院学习,各镇级医院可以定期对老人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并建立档案,方便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

第二、巩固并完善传统的家庭的养老模式。一方面,政府应该促使家庭养老由道德的软约束转变成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加强思想教育,大力弘扬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对善待老人的子女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对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老人的子女进行惩罚;同时对部分由于子女残疾等原因无力赡养老人的家庭,当地政府和有关社会组织在就业、救济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

(二)多种渠道丰富留守老人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政府应加大农村娱乐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建设农村文化广场,构建留守老人相关协会,村集体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宣传引导,促使老人积极参与相关文化活动来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与此同时,政府积极倡导当地学生及社会人士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沟通交流,使农村留守老人注意调节好自身心态,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寻找精神寄托,充实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通过和邻居聊天、下棋等娱乐活动,打发闲暇时间,拉近邻里关系。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减轻老人监护压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在外,老人的知识水平有限,使得孩子学业上的困惑无人解答,孩子过度贪玩,老人约束力不从心,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基层学校或者社会组织可以发挥作用,组织农村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教育机构 ,通过鼓励知识水平较高的村民和动员高校毕业生针对孩子课后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辅导孩子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缓解老人的监护负担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大力发展镇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返鄉就业

首先,镇村干部应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增强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为镇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根据各村镇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吸引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

其次,上级政府部门应该对为镇村经济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鼓励,组织基层干部到先进村镇参观考察,激发基层干部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热情。

最后,鼓励村民积极创业,对镇村特色产业实行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政策,降低创业门槛,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对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引导外出村民返乡创业,这样不但实现当地农村增收,还可以照顾家庭。

参考文献:

[1]李瑞芬,何美丽,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形势与对策[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商务印书馆,2000.

[3]吴瑞君.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研究[J].人口,2002(02).

[4]杜鹏,李一男,王澎湖,等.流动人口外出对其家庭的影响[J].人口学刊,2007(01).

[5]周祝平.城市化加速和体制转轨背景下的代际关系研究[J].中国老龄研究,2004(03).

[6]周祝平.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状况研究[J].人口学刊,2009(05).

[7]郭昕.城市化给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带来的新问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05).

[8]杜鹏,丁志宏,等.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J].人口研究,2014(06).

[9]孙娟鹏.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6(04).

(作者单位:车凤娥,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周晓涛,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周晓涛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养老问题劳动力转移
现代社会养老问题的全新演绎
刍论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宣传及培训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社会支持理论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关于老龄社会中养老问题的几点思考
浅议偏远小岛推行社会化养老模式
吕梁地区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