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基础设施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推动作用

2020-03-27牛学勤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作用乡村振兴战略

牛学勤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础设施科学合理的规划,将直接关系着总要求中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作用

一、引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各级政府立即开始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规划,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在具体实施和落实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县、乡两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对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迅速形成乡村振兴发展的框架,为乡村振兴战略分步走的目标,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将决定着乡村今后振兴发展的方向和发展成效。

二、基础设施建设应采取的策略

基础设施建设是决定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发展方向的基础性建设,因此在前期规划时,每个乡村就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建设,确保乡村长远发展的方向明确。基础设施从功能性来说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生活方面的基础设施

1. 道路交通设施

乡村道路建设的规划,应结合乡村内已完成情况,如乡村内道路的硬化基础情况、距主干道的距离、乡村产业规划等情况的不同,分步、分类逐一进行实施。道路硬化基础差的村,应优先提高道路硬化的公里数,扩大道路硬化范围,逐步实现道路通村、通组、通户;距主干道较远的乡、村,应优先实现与主干道的组网互通,切实解决偏远乡村的出行难问题,然后再深入推进道路提升工程;乡村道路交通的规划还应根据产业规划的不同进行分类设计,如发展乡村旅游类、仓储转运类等产业的乡村,应根据人车流量较大的实际,提高道路建设标准,起到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作用。

2. 电力设施

随着乡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等高耗能电器已走进千家万户,老旧的乡村电力设备已满足不了用电量激增的用户需求,以至于部分乡村在用电量高峰期仍需要拉闸限电,而用电高峰期恰恰是在最需要用电的时期,严重影响到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应逐步加快对老旧电力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的步伐,切实解决电力设备落后与群众用电量需求日增之间的矛盾。

3. 农村厕所改建

要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就必须要对村内传统式旱厕进行改建。在进行厕所改建的过程中,对可以进行污水管网组网的乡村,应加快入网组网,然后进行无害化水冲卫生厕所的建设;对污水管网覆盖不到的乡村,应结合村内实际,根据污水处理条件,科学合理解决厕所改建的污水处理问题,并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切忌一刀切式建设,不能让厕所改建成为农村环境的又一污染大问题。

4. 文化设施

随着村内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进行文化广场、文化书屋等群众性文化设施建设的时候,要根据乡村人口集中程度,科学规划文化设施建设的地理位置和设计标准,充分切实发挥文化娱乐的作用,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

5. 亮化绿化设施

村内路灯亮化工程及绿化工程的建设,相对来说,投资较小,重点需要后期的长期维护,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部分乡村在前期均进行过相关的设计建设,但因缺少长期维护,造成效果不佳。在实施建设时,应建立后期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确保亮化绿化设施有效的发挥作用。

6. 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较难,规划不科学容易造成污水横流现象发生,并且严重影响硬化道路的使用寿命,乡村应结合道路建设规划设计,合理配置排水设施,确保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应加大对陈年垃圾和隐藏区域垃圾的清理力度,确保垃圾清运不留死角,建立健全垃圾清运处理的长效机制。

(二)生产方面的基础设施

1. 农田水利设施

针对乡村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解决农田灌溉难、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对重点发展农业的地区,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可以大大节约农业投入的成本,增加农民种植的收入,极大促进基本农业的发展。

2. 生产养殖设施

对重点发展养殖或牧区养殖的乡村,应加强对养殖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建立健全生态养殖业循环体系,在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同时,让农牧民减少养殖业投入。如在高寒牧区增加暖棚的建设面积,提高牲畜抗高寒灾害的能力;在重点养殖区建设粪便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减少养殖户的投入成本。

3. 其它特色产业的配套设施

乡村应根据长远规划,加强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特色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打好产业兴旺发展的基础,才能引导特色产业的兴旺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一)存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县、乡两级都会对区域内乡村振兴发展有一个总体规划,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结合乡村实际情况,生搬硬套规划方案的问题。应针对各乡各村的不同情况,邀请专业机构与专家学者参与的方式,多方征求意见,科学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更要邀请公众进行规划设计的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公众的接受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能否执行及执行的有效性,应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达到最优化配置,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最优作用。

(二)存在面子工程问题

部分乡村存在片面认为乡镇振兴就是村容村貌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只考虑人居环境改善问题,不注重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不结合村内产业的发展需求。针对这个问题,乡村应该根据规划设计的方案,明确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提高乡村发展的效率。

(三)存在重点照顾,放弃偏远乡村问题

鄉村振兴战略必须结合脱贫攻坚全面振兴乡村经济,全面解决“三农”问题,针对乡村的不同情况,可以合理将乡村采取示范村、提升村分步的策略。但部分乡村存在追求政绩工程,只发展部分村用于迎检,放弃一些偏远的地区。只有有效和合理地分配社会性资源的地方,经济发展较快,反之较慢。针对这个问题,乡村应进一步结合脱贫攻坚战的要求,对越是偏远贫穷的地区越应该优先照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重点加大投入力度,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四)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

随着各级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部分乡村将争取到的资金,对一些近期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进行重新规划建设,美其名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存在着重复建设、浪费财力的问题。各乡村应结合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均衡配置建设资金的使用,将资金科学使用在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的地区,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人民网,2017-10-27.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Z].新华社,2018-09-26.

[3]王沪宁.行政生态分析[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4]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作用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政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动作用
浅析背诵输入对职高生英语写作的推动作用
中国旅游业助力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中国旅游业助力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PPP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