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合理性提问”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0-03-27王德军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效益思维能力高中数学

王德军

[摘  要] 课堂提问不仅关系到理解性教与学的展开,而且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源泉. 文章着重强调合理性提问的作用,并对合理性提问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引起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视.

[关键词] 高中数学;合理性提问;教学效益;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本质上是“思维的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明确了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作用. 中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影响,缺乏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若是教师能以合理性提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萌生自主学习的冲动,在师生共同释疑的同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从合理性提问的作用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就合理性提问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合理性提问的作用

(1)合理性提问可以充分激活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并感知到自身处在活动中的具体位置,使自己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将自身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

(2)这样的提问,既有助于更好地贯彻启发式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走出简单思维的窠臼,取得认知上的提升. 当学生身处思维“交叉口”时,可以为学生找寻到正确的突破口.

(3)合理性提问还可以起到反馈信息的功能,也就是说,通过提问掌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对所学内容的领悟程度以及思维严谨性与思维方法上的欠缺,从而灵活机动地应对生成的方式与方法.

合理性提问的方法和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性提问有着如此巨大的功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实施呢?

1. 激趣性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和兴趣时,他们的学习热情度自然提升. 富有趣味性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激趣性提问成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诱发学生的内部因素,使之成为一个“好知者”,自发自觉地投入到探究中去[1].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借助教师的一“问”激起学生“兴趣”之浪.

案例1:以“黄金分割”的教学片段为例.

问题1:当一台节目开场时,为了快速聚焦观众的目光,并保证音响效果,主持人一般会选择站在舞台的哪个位置?

问题2:你是否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的正常体温为37 ℃,而最舒适体感温度却为22 ℃~23 ℃?

问题3:小美身高为168 cm,下半身高为102 cm,你是否可以为她挑选一双最适宜高度的高跟鞋?

教学说明:这些是与“黄金分割”相关的经典问题,很有意思.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感受到数学问题与日常生活的链接,又体验到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最为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了思考力. 教師创设有趣、精炼、自然的开局问题,充分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从而使他们在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投入到新知的探究中去.

2. 递进式提问

所谓的“递进式提问”,也就是以“问题串”的形式针对性地推进问题,由此及彼,牢牢把握数学本质,发掘知识信息之间的差异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数学思维“饱餐一顿”,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大的思维容量,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

案例2:以“几何概型”的教学片段为例.

(1)问题情境.

问题1:已知A={1,2,3,4,5,6,7,8,9},那么从A中任意取出不大于3的数的概率为多少?

问题2:已知A=(0,9],那么从A中任意取出不大于3的数的概率为多少?

教学说明:问题1是对“古典概型”的巩固,为学生搭建了层次性的“思维脚手架”;问题2巧设悬念,也是问题1的变式,让学生在思变中掌握概念的基本原理及本质. 原本单一的问题,由于教师的巧妙设问,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引发了真正的数学思考.

(2)建构知识.

问题1:有一根布带,其长度为9 m,将其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开,请思考剪开后的两段长度都不小于3 m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2:一岛屿四周环绕海域的面积约为170000 km2,若在该海域中蕴藏着面积约为1000 km2的石油,假设在该海域任意一点进行钻探,请思考并分析钻出石油的概率.

问题3:已知一杯1升的水中含有1个细菌,现用一个小杯从中取出 的水,试求出小杯中含有此细菌的概率.

教学分析:以上探究过程中,借助递进式提问,重点展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过程性目标导向:一是实现了知识的自然生长;二是与本课题的教学目标相匹配,进行递进式探究,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经历了过程,结果自然而然地浮现了.

3. 类比性提问

类比性提问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熟练度通盘考查,并实施周密性安排,引领学生多方向进行思考,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思考,为统摄全课奠基.

案例3: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片段为例.

问题1:请阐述圆的标准方程形式,并思考如何推导.

问题2:思考并阐述圆的几何特征是什么. 将一条长是2a的细线的两个端点固定于黑板上的同一点,再用一支铅笔的笔尖用力拉紧细绳,使笔尖缓缓移动,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请写出该圆的最简方程.

问题3:除上述特征外,是否还存在点的轨迹是圆的其他特征?

(借助多媒体演示,并得出多个结论)

问题4:请类似地提出与轨迹相关命题并进行广泛的探究.

问题5:当圆中的定点不变,在改变定长的情况下,轨迹是什么样的呢?

问题6:当圆中的定点不变,在改变另一个定点的情况下,轨迹会是圆吗?若不是,又是什么图形呢?

问题7:将一根没有弹性的细绳两个端点用两颗钉子固定在一张纸板上的F1,F2两点上,当细绳的长度大于F1F2时,以笔尖拉紧细绳,使笔尖缓缓移动,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呢?(至此椭圆的概念正式登场)

教学分析:本案例中通过具有目标指向的类比性提问,把脉此课题中数学问题的正确取向,问诊学生学习中的“瓶颈”,更好地发挥提问的功能和价值,从而实现指向于探索能力的发展.

4. “脚手架”式提问

“脚手架”原意就是建筑行业中所使用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就是指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起到辅助作用的框架,也就是以“问题链”作为桥梁和纽带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并关注联系,拾级而上,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深入探究和思考,让学习更有效.

案例4: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片段为例.

问题1: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著名数学家高斯幼时解决的一道数学题:1+2+3+…+100=?

問题2:1+2+3+…+n=?

在探究过程中,有学生提出问题:n为偶数还是奇数?教师引导学生从回避奇偶性讨论的角度进行探究,学生从问题1中生成以下解法:

设Sn=1+2+3+…+n,又有Sn=n+(n-1)+(n-2)+…+2+1,

则2Sn=(1+n)+[2+(n-1)]+[3+(n-2)]+…+(n+1),

所以Sn= .

问题3: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a1+a2+…+an= .

学生易从问题2中获得“倒序相加”的方法,而当a1+an=a2+an-1=a3+an-2=…=an+a1时,该如何处理呢?从等差数列的定义出发,则可以引申和推广得出以下结论:当m+n=p+q时,有am+an=ap+aq[2].

问题4:是否还有其他方法?

学生从问题2的结论出发,经过讨论后得出以下解法:设等差数列的公差d,则a1+a2+…+an=a1+(a1+d)+(a1+2d)+…+[a1+(n-1)d]=na1+ d.

教学分析:上述提问中突出了搭建“脚手架”的重要导向,将问题1和问题2为问题起点,一方面将问题转化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新的发展水平,通过问题3对问题进一步深化,为学生增添了探索的欲望,从而使问题探究之路越走越通畅.

总之,“问”无定法,却也要“问”得有法.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合理性提问,成功的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当然,成功的提问亦可以步步为营,以思维为主线,通过连续性的、序列性的、开放性的提问,落实每一个问题特有的巩固与生长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逐步深化,这才是合理性提问的意义与价值所在[3].

参考文献:

[1]  温建红. 论数学课堂预设提问的策略[J]. 数学教育学报,2011,20(03).

[2]  钱从新. 运用推广与引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数学教育学报,2003,12(01).

[3]  温建红.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及特征[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06).

猜你喜欢

教学效益思维能力高中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妙用音乐渗透,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活力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效益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