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读文本 分析人物形象

2020-03-26上官连香

考试周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人物分析小说阅读小学语文

摘 要:众所周知,小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解读的关键是对人物的分析,因为在小说中,人物的刻画不仅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蕴含着作者深层的情感。在解读人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把握文本的发展脉络,还可以感知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进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提高阅读质量。在本文中,我将以《穷人》这篇小说为例,就如何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展开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说阅读;细读文本;人物分析

小说阅读教学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难题。在传统的解析文本语言此方法的应用下,尽管部分学生可以理解小说在讲述什么内容,但是却难以深入其中,感知到故事的深层内涵,也难以体会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文字解析下,忽视了人物此关键因素,难以使学生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对人物形象展开透彻的分析,由此无法透过人物感知作者的创作意图。因为人物是小说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刻画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展露思想的具体表现。由此,在组织小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想提升教学质量,需要带领学生细读文本,分析刻画人物的语言、语句,从而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那么,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分析小说人物呢?一般情况下,我会采取以下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

一、 细读对话,通过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对话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获知故事的发展情况,还可以感知到对话双方的性格特点,以此实现对人物的解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曹文轩在其教育研究过程中,对于小说中的对话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指出,小说中的对话,其功能不在向读者叙述故事的发展,而在于辩论,由浅入深地引导读者透过一句句语言,感知到文本主旨,体验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所以,我在组织小说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会从人物对话入手,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从中发现真知。比如,在《穷人》这篇文章中,故事发展的高潮是由安娜和自己丈夫的对话来推动的。在文章中作者用“哦,是你!”这样简短的一句话描述了安娜在听到敲门声的反应。为什么安娜会说出这句话呢?结合这句对话,我引导学生对安娜的家庭生活进行了分析。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安娜的家庭本就不是很富裕,在自己要教养自己孩子的情况下,还是收养了邻居家的孩子。但是收养邻居家的孩子是没有与丈夫商量的。当听到敲门声的时候,安娜的内心深处是慌张的,害怕丈夫会让自己将邻居家的孩子送回去。如此短短的一句对话,将安娜当时矛盾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在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可以通过品析语言文字,对文本的内涵进行感知,同时感受到人物身上所具备的美好品质,为其深刻的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解读动作,使人物形象愈加鲜活化

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语言、动作等是不可分割的。一般情况下,作者为了在小说中为读者刻画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其会回归现实生活,将人物参与生活的种种行为进行凝聚,从而以语言、动作等直观地展示出来。而且,动作的演绎,不仅展露了主人公当时的心理活动,还使其自身的性格特点愈加的突出。在组织小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如果忽视人物动作,直接引导学生理解文字语言,不仅会加重学生的理解负担,也会使其对人物的理解存在片面性,无法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从而阻碍其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面对此情况,我在组织小说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会从人物动作入手,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细致分析,从而透过动作感知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其身上所具备的品格,进而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活起来。在《穷人》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动作对安娜和丈夫进行刻画。其中,在安娜发现邻居去世之后,这样对安娜的动作进行了刻画:“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立足“裹住”和“抱”这两个动词,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将这句话改变为安娜叫醒孩子,带着孩子们走回家,合适吗?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会自主地对安娜的动作进行分析。一裹,一抱,体现了安娜当时的小心翼翼,害怕将沉睡中的两个孩子吵醒,害怕孩子们在醒来之后,看到自己的母亲去世了,这无疑对孩子们来说是一大伤害。如此体现出了安娜的善良,也将其身上浓浓的母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样的分析人物动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感受到主人公的性格,还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地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细读心理描写,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刻畫人物的时候,心理描写也是不可缺失的一个因素。心理描写不仅展现了主人公当时的心理活动,更以此活动展现了其当时内心最深刻的想法,彰显出其性格特点。在分析小说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对人物心理进行描写的时候,一般会从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方面入手,以此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心理描写内容,感知到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还可以深入其中,对其所思所想积极性深入的分析,以此全方面地把握人物形象,增强对人物的理解,为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小说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因为人物心理描写内容较为抽象,对于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学生而言是一大理解难点。不少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会直接忽视心理描写内容,最终导致学生难以建立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自然而然使得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文本。针对该情况,我认为,在小说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深入到文本之中,通过文字语言的描写找出有关心理描写的语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展开分析,甚至可以给予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其在自主性的发挥下,建立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认知。我在组织《穷人》这篇文章教学的时候,通过分析文本内容,发现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笔墨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于是将此作为了解读这篇文章的重点。首先,我给予学生自读文本的机会,使其在语言文字的阅读过程中,找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接着,我结合学生所找出的内容,运用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比如,在安娜将邻居家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之后,她的内心深处是忐忑不安的,作者对此做出了这样的描述:“他会说什么呢?……揍我一顿也好!”在引导学生感知的过程中,我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其回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自己才会忐忑不安?在这样的引导下,不少学生提到在考试成绩不理想,害怕父母批评的时候,或者在自己做错事情,害怕受到惩罚的时候,内心才会忐忑。学生的这种心理与安娜的心理是相符合的。在心理契合下,学生可以感受到,安娜当时内心深处的恐惧,害怕丈夫因为自己家庭贫困,将邻居家的孩子还回去。但是,在这段描写最后,安娜的心理出现了变动,由之前的忐忑变为坚定,就算丈夫揍自己一顿,也要将孩子留下来,从中可以感受到安娜的善良。在这样的分析下,学生不仅可以自主地建立一个形象的人物形象,还可以透过人物形象感受到真善美,从而受到良好道德的熏陶。

四、 细读空白,多层次地解读人物形象

就我们所使用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其中收录的大部分小说中,都有空白描写。一般情况下,空白描写会给读者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引发读者的想象,从而使其在自主性的发挥下,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但是,在当前的小说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会直接忽视文本中的空白描写,或者直接将空白描写布置为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地对其进行分析。对于自主学习能力有限的小学生而言,其难以在课后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尤其分析空白内容,最终白白浪费了宝贵的阅读资源,限制了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基于空白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首先分析文本,搜集其中的空白描写内容,给予学生发挥其自主性的机会,对空白描写内容进行补充。在这样的补充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对文本的理解引入其中,也可以将自己独特的感受引入其中,从而在丰富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感受的不断丰富,从而继续品析文本,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在《穷人》这篇文章的结尾,作者就使用了空白描写,安娜在拉开帘子之后,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丈夫有何反应呢?他们今后的生活会变得怎样呢?这些都是学生需要自主想象的。基于此,我在引导学生解读了文本之后,立足这篇文章的空白描写,在读写结合的原则指导下,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写作任务:根据文本中对安娜家的家庭环境、安娜收养邻居家孩子的活动表现等,想象他们家今后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以此进行续写。在这样的续写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渗透其中,同时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其语文思维品质的发展,可谓是一举两得。需要注意一点,学生的如此续写是以其自主性的发挥为主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关注是否进合乎情理,是否符合逻辑等,避免用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也避免将学生引入到传统写作的老路。

总之,在小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以故事中的人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读对话,通过語言感知人物形象;解读动作,使人物形象愈加鲜活化;细读心理描写,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细读空白,多层次的解读人物形象,从而在理解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感知人物的血与肉,从而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小说阅读质量,实现小说阅读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朱水平.小学语文教材中小说文本特征及教学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2017(81):22-24.

[2]郭自安.对小学语文教材中人格特质词及人物性格的分析研究[J].学周刊,2017(4):88-89.

[3]叶兆芬.聚焦共性 发掘个性——例谈苏教版小学语文小说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6(5):42.

[4]孙冬梅,陈霞.小学语文教材的人格特质词以及人物价值取向分析研究[J].教育评论,2015(8):134-137.

作者简介:上官连香,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金峰小学。

猜你喜欢

人物分析小说阅读小学语文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探讨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略谈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小说教学,将对比策略贯穿始终
《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