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实践研究

2020-03-25肖金勇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2期
关键词: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实践

【摘要】现阶段下,由于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参差不齐,再加上传统声乐表演教学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这就为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提供了现实基础。在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拓展教学内容,引进并应用具有可操作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加速理论教学与训练实践指导的转化联系。因此,应当引进分层教学模式、艺术实践教学模式与先学后教再练教学模式,推动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艺术教育事业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高校声乐表演教育教学也开始迈入了深化改革创新阶段,如何更好地开展声乐表演实践活动,如何培养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声乐表演专业人才,成为了高校声乐表演教学必须重视与面对的现实课题。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高校声乐表演教学应当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与声乐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博采“百家”教学模式之所长,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实践活动,使声乐表演教学朝着现代化、专业化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一、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的现实基础

在艺术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过程中,高校声乐表演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置也获得了创新发展,在这种教育形势下,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基础。在生源状况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适化,我国高校声乐表演专业的招生范围与规模不断扩大,这就致使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学习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性,形成了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声乐表演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基本状况,这是高校声乐表演实行多元化教学的主观现实基础。从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分析,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是培养能演唱、能表演及能组织活动的复合型人才,而传统声乐表演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手段较为单一,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往往侧重声乐表演实践而忽视理论知识教学。[1]因此,造成了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与社会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出现脱节,这与高校声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初衷是不相匹配的。而高校声乐表演实行多元化教学刚好能够解决这方面的不足。由此可见,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势在必行。

二、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的实践方向

首先,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减少因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而造成的个体差异与学习差距,不斷挖掘与激发学生的声乐表演潜能。另外,也应当有针对性地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艺术视野,在声乐表演的实践指导、形体姿势基础等内容基础上,渗透诸如艺术文化、声带调整等相关知识,确保声乐表演教学的专业性与创新性;其次,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要引进并应用具有可操作性与创新性的先进教学模式,使得声乐表演教学课堂令人耳目一新、别具一格,更加具有生动性与生命力。其一,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高校声乐表演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及触觉等感官体体验营造全新的课堂氛围,系统整合与综合管理声乐表演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欲望;其二,也可以引进最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进行高校声乐表演教学实践,强化新课堂改革下的教学目标落实,加强教与学的多边合作与互动,推动高校声乐表演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最后,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要加速理论教学与训练实践指导的转化与联系,利用声乐表演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时引导学生的声乐表演实践探索,让学生在声乐表演实践中能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反思与完善自身的个性化艺术特色和声乐表演技巧水平,从而通过声乐表演教学课堂,帮助学生扎实声乐表演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实现声乐表演实践的自我突破与自我发展,促进创新化与个性化的声乐表演实践。[2]

三、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的创设思考

(一)分层教学

教学艺术不在于一本正经地传道授业,而是要善于唤醒、激励及鼓舞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谓分层教学,是当下高校课程教育教学普遍应用的多元化教学管理模式,又可以称之为分组教学或分层次教学。其依据“最近发展区”原理与因材施教原则,在承认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前提下,通过运用分层合作、分类指导及差异分层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教学策略下乐学进取,享受到匹配的教育资源,进而达到相同教学成果。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学生个性发展与自主选择,激发学习欲望与积极性,并且在许多学科课程中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在高校声乐表演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的先天素质与主观努力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性,在音乐表演基础、嗓音条件等方面也是千差万别,造成了学生声乐表演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而传统高校声乐表演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与目标设置方面往往过于简单化,容易一味追求统一化教学标准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长此以往,教学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因此,结合新课程改革与学生实际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并有效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是当下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的典型实践。比如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声乐表演水平、能力及潜质进行等级划分与分组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安排,突出对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关注,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声乐表演素质与艺术表达能力。

(二)艺术实践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高校声乐表演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专业,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以美妙动听的歌声去歌唱与演奏声乐作品,还要以良好的表演习惯与舞台风格去展现声乐作品的情感主旨与思想内涵,属于传达声乐作品语言魅力和情感主题的综合艺术形式。在高校声乐表演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学生好的舞台风格的养成,还是声乐表演教学价值与艺术教育规律的体现,艺术实践教学模式不可或缺,并贯穿于高校声乐表演教学活动的始终。在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既能够检验声乐课堂教学成果,为声乐表演基础教学课堂作出有效补充与延伸,也有利于实现抽象声乐表演理论、单纯声乐表演技巧与舞台表演实践的贯通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声乐表演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声乐素养与专业审美能力。因此,应当把艺术实践教学模式合理地运用在高校声乐表演教学实践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应当始终坚持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与专业发展需求,精心规划音乐表演艺术实践活动与课外体验活动,通过相应的艺术实践活动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打造出具有声乐艺术深度与声乐表演温度的新型高校声乐表演教学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提升文化修养与专业审美能力。

(三)先学后教再练的教学模式

随着艺术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成为了现代艺术教育教学潮流,而先学后教再练这种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种自由化教学理念而延伸出来的,得到了国内诸多高校教学的大力推广。这种教学模式是由蔡林森校长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创设出来的,其以教学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要教学形式,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一脉相承,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减轻教师教学压力与学生学习压力,对于提升教学实效性与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3]很多年以来,高校声乐教育教学一直沿用着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学课堂是教师单人舞台,在课堂上演着独角戏,而学生更多意义上担任着的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习的被动支配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吃力不讨好”,而学生也往往会因为一些教学限制容易滋生厌学心理,致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了无生气。随着艺术教育的发展,许多教学模式实现了跨科融合,并被引进并应用在艺术教学课堂,进而使得艺术教育教学课堂面貌一新,焕发生机。因此,作为高校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艺术教学也应当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让教学方式成为一种优势体现。基于这种模式开展声乐表演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钻研理性实践,也要科学指导与及时检测,使学生能够主动提升声乐表演水平。

在高校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过程中,多元化教学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对于提升现代教学质量与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是解决传统声乐表演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专业化与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因此,高校声乐表演教学应当拓展并调整现有教学方式与形式,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韩华.大學声乐表演专业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v.18;No.82(4):101-102.

[2]范波.探析声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设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No.186(5):337-338.

[3]张洁.声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策略探讨[J].北方音乐,2018,38(19):210.

作者简介:肖金勇(1980-),男,汉族,甘肃陇南人,本科,讲师,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声乐表演,艺术实践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实践
当前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表现力缺失现状与对策探讨
论多元化舞蹈教育及其方法
刍议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声乐表演前的案前准备工作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