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台湾妈祖信俗及其文化特征比较研究

2020-03-25刘士祥朱兵艳张春霞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化特征比较研究

刘士祥 朱兵艳 张春霞

【摘要】妈祖文化,源于福建莆田,始于宋代,至今已千年有余。妈祖作为沿海民众崇奉的守护神,随闽越移民进入台湾,已成为海峡两岸海洋文化信仰的集大成者,是全球华人华侨海洋文化信仰的核心。宋元时期,福建移民在海南沿海一带定居,妈祖随着福建移民漂洋过海,逐渐扎根海南,至今已七百余年。妈祖文化在推进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作用。台湾和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岛屿省份,地理位置特殊,海洋属性强烈,都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移民,妈祖均随闽越移民深入本岛。海南、台湾妈祖信俗在信俗起源、祭典仪式、崇拜心理、社会基础、佛道兼容并蓄、妈祖信俗的内容及功能由单一向复合演变、妈祖海内外传播路径、社会教化、社会公益慈善等方面均存在一致性,但台湾妈祖信俗规模更庞大,举办主体主要为民间信众团体,宫庙经费来源更加多元,经费管理更加专业,社会公益成效更加显著。深入研究海南、台湾妈祖信俗文化特征,对促进区域海洋民俗文化交流、增强海洋文化“软实力”、建设“海洋强省”“海洋强国”战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海洋民俗;文化特征;妈祖信俗;比较研究;海南台湾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妈祖文化起源于宋代福建湄州岛。妈祖,亦称“天妃”“天后”“圣娘”“圣母”,曾是一名普通女子,原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3月23日,北宋雍熙四年(987年)9月9日逝世。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在莆田平海建立第一座妈祖庙——“灵女庙”,尊奉妈祖为造福于民的海上保护神。据廖鹏飞在《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记载,妈祖“初,以巫祝为事”;另据《仙溪志》记载:“顺济庙,本湄洲林氏女,为巫,能知人祸福,殁而人祠之,航海者有祷必应。”[1] 据此推测,妈祖生前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巫术高明,引导民众趋吉避凶;逝世后仍坚持为当地渔民排忧解难、趋利避害,深受当地民众爱戴。妈祖“生而行善”,当地民众希望妈祖逝世后可以继续庇佑生灵,济世救人,便立庙奉祀,妈祖逐渐由民间“女巫”变成海上“女神”,地区仅限于福建莆田及周边地区。由于封建王朝国家统一、对外开放、民族认同、文化传承、社会和谐等主客观需求,宋、元、明、清历代封建王朝对妈祖的赐封不断升级,官方举办的国家级祭祀愈发隆重。妈祖文化肇始于宋元、兴盛于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由福建向国内外传播开来,妈祖信俗成为独具特色的国家级海洋文化形态,成为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

通过政治交往、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海外移民等方式,妈祖信仰在東南亚、东北亚、欧美华人社会等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建有大小妈祖庙万余座,信众3亿余人,对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推进经济贸易、加强内外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和谐、传承海洋民俗文化、巩固社会和谐发展等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妈祖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女神”的称号。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民间信俗类世界文化遗产。

一、海南台湾妈祖文化传承概述

台湾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孕育海神信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载体。自宋、元起,历代朝廷鼓励海上贸易,内地人已频繁往返于海峡两岸,妈祖信俗由福建沿海向周边沿海及内地传播。[2]明清时期,大批大陆移民渡海赴台,为了祈求航海安全,大陆移民一般携妈祖上船,上岸后便在家或建庙奉祀,妈祖信俗便从大陆渡海入台。台湾妈祖庙主要有民间捐资建设和官方拨款建设。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妈祖庙当属澎湖马公岛的天后宫,建于元明时期,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已被列为台湾一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康熙23年(公元1684),靖海侯施琅建起台湾岛官方最早的妈祖庙——台南天后宫。截止清末,台湾所建妈祖宫庙已达232座,现已达到1500余座,其中台湾鹿港天后宫、台南市大天后宫、北港朝天宫、新港奉天宫并称为台湾“四大妈祖”。台湾妈祖信众已达1600万左右,约占台湾总人口的2/3左右。2017年9月,湄洲妈祖巡安台湾,参与此次巡安活动的妈祖宫庙达1000余座,历时17天,足迹遍及台湾11个县市,驻跸91座当地妈祖宫庙;2018年12月14日,台湾竹南后厝龙凤宫300多位台湾妈祖信众在湄洲妈祖祖庙圣旨门广场举行妈祖祭祀大典,虔诚拜谒妈祖,共祈两岸和平;2019年9月16日,台湾寰宇妈祖文化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北港朝天宫董事长蔡咏锝率23家台湾宫庙450余名妈祖信众登福建湄洲岛,首次组织进香团赴妈祖祖庙谒祖进香……妈祖信俗既是乡土民间文化也是凝聚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极大地促进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两岸华夏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认同。2001年10月,澳门首次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2004年10月,“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正式成立;2007年9月,山东烟台的“中国·长岛中华妈祖文化节”被国台办列为2007年重点对外文化交流项目;2011年6月,湄洲岛被国务院台办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9年6月,以“中华妈祖情 两岸一家亲”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在湄洲岛举行……随着妈祖文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台湾不仅与福建加强妈祖文化交流,与海南的妈祖文化交流合作也日渐增多。

海南孤悬南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大规模移民是海南海洋民俗文化萌芽产生、蓬勃发展及对外传播的基础,妈祖亦是如此。两宋时期,海南沿海移民大多来自闽越、湖广,妈祖信俗随移民进入海南并迅速扎根,海南七大姓氏之一的林氏多为福建林裕和福建莆田林暹后裔。[3]《海南岛史》记载:“海南岛最初的天后庙,是元朝时代建在白沙津和海口的”。[4]《道光琼州府志》记载:“天后庙,一在白沙门,一在海口所。元建。”[5]宋、元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海南本岛各时期所修妈祖庙曾达100余座,至今尚存47座,其中43座妈祖庙为明清所建,足见妈祖在海南信誉之隆。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海南各地妈祖庙都会举行十分隆重而丰富的祭拜文化活动,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妈祖精神,祈福国泰民安;2011年1月,台湾丽宝建设集团、台湾新港奉天宫妈祖庙基金会董事长率妈祖文化园区台湾投资参访团来琼考察,拟在海南北部投资建设一个类似三亚南山佛教文化苑的妈祖文化园区,形成“南观音、北妈祖”的海南文化旅游格局;2013年8月1日,海南台湾妈祖信众和渔民代表首次在琼海潭门渔港举办“2013两岸妈祖佑南疆祈福活动”,吸引了福建、台湾的700余位妈祖信众、渔民代表;2016年11月19日,海口白沙门中村天后宫、澄迈东水港天后庙的两座妈祖金身,首次受邀赴台参与巡境祈福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海南台湾妈祖文化交流、合作、传承与发展。2018年4月,海口天后宫妈祖赴台参加戊戌年大甲妈祖大巡游。2019年4月,两岸信众会聚海口天后宫共庆妈祖诞辰许愿祈福,引导更多的人向善行善;海南临高天后宫受邀赴台参加妈祖文化交流,弘扬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核心精神。2019年6月,台湾福德宫17名同胞走访临高天后宫,以妈祖文化深耕民间文化交流,增强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情感。

海南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南妈祖信俗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但海南妈祖相关研究甚少,海南台湾妈祖信俗研究比较匮乏,开展海南台湾妈祖文化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海南台湾妈祖文化特征比较

台湾海南的妈祖信俗均渊源于祖国大陆,跟大陆老家的传统基本一致,在血缘、地缘、观念和文化传统等方面与大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保留了海神妈祖崇拜心理,认为尊敬、祭拜妈祖可以趋利避害,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心理色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教化、人格调适。作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台湾海南祭祀海神妈祖主要包括钟鼓礼乐、诵经祈福、虔诚上香、顶礼膜拜、烧纸放炮等祭典基本仪式,信众们普遍希望能得到万能海神妈祖的庇佑,获得期待的福祉;另一方面,由于官方介入资助、民众参与程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特殊地理位置、社会发展进程阶段、妈祖文化的性质及其功能的认识、内外交流合作深度与广度、渔业发展层次、传承与保护力度、文化旅游开发程度等区域方面的差异,台湾海南妈祖信俗也各有特点,具体描述如下:

(一)海南台湾妈祖宫庙佛道兼具,诸神同庙,日常管理人员有道士、僧人、热心人士等

基于台湾大部分妈祖宫庙建筑形态,妈祖应属于道教范畴;基于妈祖由“观音仙丹所脱胎孕化”的出身说,妈祖兼具佛教成分,[6]故台湾妈祖兼具佛道,地域特色浓厚。正是基于这一属性,台湾许多妈祖宫庙由道士或僧人管理,台湾妈祖与其他共同普照众生的诸神和谐共处的现象非常普遍。既然诸神同供,祭典自然会有融合。台湾北港朝天宫每年不仅举行常规的妈祖诞辰祭典,融合供奉其他诸神,还举行上元祭、中元普度、下元祭等。[7] 台湾辅仁大学郑志明教授曾概括:“妈祖信仰可以说是民间各种崇拜仪式、宗教象征与价值典范的集大成者,在内容上是多元合流的文化会集,在形式上彼此共生而不妨害,只要能与其信仰的‘宗相得益彰,就可以随宜附会与相互混用,毫无顾忌地杂揉现成的宗教文化,进行世俗性的大会合,以更为广泛的社会适应性争取到更多民众的支持与拥戴。”[8] 海南的一些妈祖宫庙也供奉观音、土地公等,妈祖宫庙日常管理人员除道士、僧人外还有普通热心人士。正是由于妈祖宫庙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妈祖闻声救难、扬善惩恶、驱凶化吉、崇美向善、悲天悯人的美丽传说正逐步转变为为国为民的“中华传统和善文化”,这一社会属性无论在台湾、海南、福建等国内省市地区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华人圈均已获得普遍认可。

(二)海南台湾妈祖信俗的参与主体、内容及功能由单一向复合演变

妈祖文化节庆期间,台湾北港朝天宫少则几十万人参与妈祖信俗,除了声势浩大的“妈祖绕境”,还有舞狮、龙灯表演、宋江阵、锣鼓阵、八家将、歌仔戏、布袋戏、卸马戏、施放天灯祈福等民俗活动,妈祖信众、民众及游客等参与主体多元;与台湾妈祖信俗相似,海南不仅有虔诚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礼、行“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焚祝文、焚宝帛”等妈祖祭典基本仪式,各地还会举办舞狮、腰鼓队表演、民间歌舞表演、琼剧演出、穿杖、故事会队、妈祖宫庙的文物和服饰展览、妈祖庙楹联展、赠送“福”“寿”等书画作品、百年黄花梨妈祖座骄展演、百桌妈祖祈福平安宴等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活动,游客普遍乐于参与妈祖文化活动,活动参与主体除了渔民、信众还包括了游客等。自宋元开始,海南渔民远赴南海远洋捕捞,一直视南海为自己的“祖宗海”。海南渔民坚持“以海为田”,深耕南海,在思想观念、航海造船技术相对落后的封建社会,尤其祈求海神的庇佑。海南108兄弟公、妈祖、观世音、鲁班大师、南海广利王、三江晶信夫人、镇海广德王等海神备受青睐,成为海南渔民的保护神。海南作为典型的移民地区,妈祖在海南的信众较多,不仅包括远洋捕捞的渔民,还包括商人、普通百姓、归国侨民等。琼海保存完好的商埠古道——溪仔古街已有700余年的历史,石板铺就的商埠古道西连溪仔码头,古时众多内地商船行经琼海嘉积万泉河段,为祈求海神妈祖庇佑航行安全,便在万泉河畔码头东岸修建“南天圣娘庙”,至今仍保存完好,但其信众已不限于渔民,还包括商人、普通百姓、游客等,庙里四季香火鼎盛;每年声势浩大的大溪头南天圣娘军期期间,除了常规妈祖祭典,模拟出军队伍甚是庞大,游客纷至沓来,此时的南天圣娘庙人山人海,成为琼海城区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另一方面,如今琼海嘉积的南天圣娘廟,海洋性特征愈加明显,庙里供奉的妈祖已不仅仅是海南渔民的海上“保护神”,也成为了附近居民、商人、游客等的“万能神”,已成为妈祖信众求子、求学、求财、求平安、求健康、求姻缘的理想之地,[9]妈祖信俗的参与主体、内容及功能多元化趋势明显。

(三)妈祖早期传承主体为移民,路径由沿海到内陆,范围由国内向国外,规模愈来愈大

宋元时期,福建移民开始在琼海、文昌等地定居,妈祖信俗在海南扎根;明清时期,闽越沿海居民渡海赴台,妈祖信俗被同时引进台湾。妈祖信俗早期传播与传承的主体均为内地移民,尤其是闽越移民。明朝国力强盛,为了促进对外交往,明王朝极度崇奉妈祖,支持建设天妃宫,希望得到妈祖佑护,为出使海外的郑和船队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举世闻名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历经36个国家或地区,大力推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随着大陆移民海南台湾民众增多,区域性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妈祖信俗不仅在海南、台湾、广东、广西等南方沿海省份广泛传播,在我国北方黄海、渤海沿岸及内陆江河水运地区妈祖宫庙也相继出现,北方妈祖信俗进入快速传播阶段。[2] 随着近代海南台湾海外移民的浪潮及商业贸易的发展,妈祖信俗随之走出国门,其影响远播东北亚地区的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的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甚至法国、加拿大、美国、葡萄牙等欧美国家,逐渐形成“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全球妈祖文化圈。[10]

(四)台湾妈祖信俗规模更庞大,举办主体以民间信众团体为主,经费来源更加多元,经费管理更加专业,社会公益成效显著

台湾妈祖社会基础更广泛、信众更多,妈祖信俗规模更庞大。无论是大规模的“妈祖巡安”还是声势浩大的“妈祖绕境”活动,涉及妈祖宫庙多达上千座,历时少则几天多则半月有余,活动轨迹遍及台湾各县市,参与信众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甚至多达上千万人次。对比之下,海南的妈祖信俗活动规模较小。台湾的妈祖信俗以民间妈祖信众团体为主。台湾妈祖信众1600万人左右,约占台湾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妈祖宫庙遍及各个角落,妈祖信俗以民间信众团体自发组织为主,纯粹的妈祖崇拜甚于文化旅游。台湾妈祖宫庙经费来源更加广泛,不仅仅包括一般信众捐献的“香火钱”。以台湾“大甲妈进香”为例,约1800妈祖信众为了取得进香优先资格,头香、二香、参香“阶层化的进香团体”需要分别支付100万元、70万元、40万元,各个团体每人平均分摊1100元、1000元、4000元;为了获得不同等级的会员资格,申请区域性妈祖信众“联谊会”的会员、赞助会员、荣誉会员、委员、执行委员、常务委员等年缴费分别为3000元、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上、2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上。[11] 一贯秉承妈祖慈悲为怀、佑护苍生、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台湾各地信众与地方士绅积极参与妈祖宫庙事务,组织非营利性妈祖事务管理委员会或财团法人化,扣除购置常规妈祖宫庙物品、举办例行祭祀活动费用,将结余的信众捐募的善款回馈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公益慈善,对困难民众或地区提供社会福利、筹建医院、普设教育基金、捐建基础教育设施等,进一步增强了信众对妈祖大仁大爱、无私忘我品质的认同,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互动,妈祖信众、宫庙、捐款、公益管理人员越来越多,社会公益慈善成效异常显著;海南妈祖宫庙大多以政府资助为主,妈祖信众、香客及社会捐助为辅,经费主要用于维持妈祖宫庙常规事务及祭祀庆典;“政府主导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的海南妈祖文化节“文化旅游”倾向明显,经费来源相对稳定单一,社会公益有一定进展。2017年8月,海南鼎顶妈祖文化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爱心助学,捐款20万元,圆文昌贫困学子的大学梦;[12]海南省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协会支持慈善活动,参与精准扶贫,2016、2017年累计捐款20万元,力求推动妈祖慈善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13]

四、结语

妈祖文化凝聚着血缘宗族,已成为中国海洋文化遗产最重要的遗产之一。海南岛海岸线约长1823公里,妈祖信众分布在海南沿海各地,妈祖文化的辐射力逐渐增强,但与台湾差距较大。台湾海南妈祖信俗历史悠久、大同小异,已成为联结两地海峡两岸的重要桥梁和精神纽带。深挖海南台湾的妈祖民俗及其文化特征,对于传承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净化社会道德、树立妈祖文化旅游品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增进民族身份认同、推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等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国平,彭文宇.福建民间信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2]曲金良.海峡两岸妈祖文化遗产传承的比较与思考[J].民间文化论坛,2013(5):47-56.

[3]胡冬智.海南妈祖信仰与海洋文化研究[J].红河学院学報,2017(6):37-40.

[4]小叶田淳,张迅齐译.海南岛史[M].台北:学海出版社,1979.

[5]张岳崧等纂,明谊修.道光琼州府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6]郭庆文.台湾妈祖信仰的渊源、特色与活动[J].社会科学战线,1990(4):327-329,219.

[7]王福梅.闽台妈祖信仰宗教属性比较——以湄洲祖庙和北港朝天宫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11.

[8]郑志明.台湾妈祖信仰的宗教形态——以北港朝天宫为例[A].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中华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莆田: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2004:68-69,75-76.

[9]刘士祥,朱兵艳.海南民俗文化的海洋性特征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8-90.

[10]徐晓望.妈祖的子民——闽台海洋文化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11]张珣.文化妈祖[M]. 台北: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2003.

[12]海南鼎顶妈祖文化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17公益之旅·爱心助学活动(文昌站)取得圆满成功[EB/OL].[2017-8-24].http://www. hkwb.net/news/content/2017-12/28/content_3433893.htm.

[13]湘竹.海南省妈祖协会2年捐20万扶贫济困博得社会各界点赞采[EB/OL].[2017-12-28].http://www.hkwb.net/news/content/2017-12/28/ content_3433893.htm.

作者简介:刘士祥,男,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与跨文化交际、南海海洋民俗文化研究等;朱兵艳,女,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与跨文化交际研究等;张春霞,女,重庆医科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等。

基金项目:海南省201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琼台海洋民俗及其文化特征研究”(项目编号:HNSK(ZC)17-8);海南省教育厅2018年度科学研究项目“南海海洋民俗文化传承:海南潭门渔村村镇的乡愁记忆与文化认同”(项目编号:Hnky2018-87)。

猜你喜欢

文化特征比较研究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