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介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术期应用效果观察

2020-03-24晏秀敏

健康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晏秀敏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介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出在院内接受介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6例作对比调查,参考护理模式将常规护理干预18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全程无缝隙护理1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不同方案暗语效果。结果:观察组有并发症发生率0,对照组1例发生定向力障碍,1例发生颅内出血,1例发生术后感染,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2.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18例总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18例总满意度为72.2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围术期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而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判断。

【关键词】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颅内动脉瘤;介入术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242-01

颅内动脉瘤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前后可能面临着诸多风险,包括术后并发症风险与术前疾病突然变化风险等,为此,需要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对相关风险加以控制。本次研究中,以36例经介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例,经对比调查证实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出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在院内接受介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6例作对比调查,参考护理模式将常规护理干预18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全程无缝隙护理1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0例,女8例,年龄42岁~68岁,平均年龄(55.29±3.69)岁。观察组:男11例,女7例,年齡41岁~68岁,平均年龄(55.12±3.07)岁。经统计分析证实两组患者并无基础资料的显著差异,可作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介入术治疗后全程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时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护人员构建护理小组,涵盖两名或以上医师,设计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方案,定期组织学习,强化自身素质与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

(2)术前干预:辅助医生做相关检查,对患者与其家属给予一定心理支持,讲解手术治疗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3)术后干预:维持口腔清洁,48h之内维持手术区高位;术后次日进流食;术后观察患者瞳孔、意识、肢体功能等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做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在并发症情况上,观察组有并发症发生率0,对照组1例发生定向力障碍,1例发生颅内出血,1例发生术后感染,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2.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组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n,%)

2.2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满意度方面,观察组18例总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18例总满意度为72.2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n,%)

3讨论

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对于患者的健康威胁较大,仅次于脑血栓与脑出血,为此,比较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关注。在临床治疗中,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案,常用介入术治疗,主要方向包括控制再出血、降低颅内压、防治脑血管痉挛等。研究中主要对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出,在并发症情况上,观察组有并发症发生率0,对照组1例发生定向力障碍,1例发生颅内出血,1例发生术后感染,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2.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此结果证实全程无缝隙护理对于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而此作用的发挥与医护人员针对性护理干预存在着重要关联。

综上所述,在颅内动脉瘤围术期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而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判断。

猜你喜欢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对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与效果分析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护理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
颅内动脉瘤急诊手术体会
关于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处理的研究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护理体会
颅内动脉分叉部血管结构与分叉部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