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20-03-24赵增祥

智慧健康 2020年6期
关键词:夹脊百会穴椎动脉

赵增祥

(莒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莒南 276600)

0 引言

椎动脉型颈椎病作为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类型,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颈项痛、头痛及头晕,长病程,造成痛苦大[1]。本次研究通过选取2018 年3 月至2019 年6 月在我院诊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2 例,探讨部分患者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至2019 年6 月在我院诊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2 例,所选取患者均与《中医病证诊断》当中有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患者均排除梅尼埃氏征及颅内器质性病变等病症。将患者依据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 例当中,男20 例,女24 例,年龄为24-66 岁,平均(38.7±3.5)岁,病程为7 天至18 年,平均(6.4±1.3)年;治疗组48 例当中,男23 例,女25 例,年龄为23-66岁,平均为(38.4±3.3)岁,病程为6 天至17 年,平均(5.8±1.1)年。两组在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1)针刺。依据CT 或X 线片所显示的相应病变部位,就与之对应的风池、百会及夹脊穴完成选取。所选取患者俯伏坐位,保持颈部松弛及舒适。常规消毒腧穴部位后,选用1.5 寸30 号毫针,针刺夹脊穴,深度为1 寸,沿皮下后顶方向平刺百会穴1.2寸,与对侧目内眦方向,刺风池穴1-1.5 寸。若患者伴有血压高低不稳,外加扶突,或伴有恶心呕吐,外加内关。针刺手法选为捻转平补平泻法,行针时间为30 s,需留针时间为30 min[2]。行针10 min/次,1 次/d,14 d 天为一疗程。

(2)推拿。患者先行仰卧位,推施者于患者头部前方坐下,用两手食及中指,揉按腹,或对颈枕部及颈项部两侧肌肉实施拨揉,患者颈项肌肉出现放松为宜,而后将双手中指指腹,于风池穴予以放置,依次加力按压,当出现酸胀感之后,则将此压力予以维持,用两中指,各实施逆时针按揉操作,致使酸胀感,自头外侧向头部前外侧予以传导为宜[3]。右手拇指指腹则在百会穴上实施按压,按压以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各为100 次,而后着力点控制于拇指偏峰,采用一指禅手法,沿印堂穴止于百会穴。采用揉捏及提拿等方法,促使肩部及颈部肌肉放松,将两手拇指,于两侧风池穴予以放置,另外四指则在颌下予以放置,加力向上实施拔伸,力量自轻逐次加重,控制于患者耐受范围内,且缓慢用力,促使头部于两侧位置,分别旋转30-40 度,此操作持续2-3 次。然后则揉按内关,采用拇指端自向上方向为泻,而向下则为补,若患者存有重头痛感,则依据患者头痛部位差异,择宜对风府、头维、太阳及太阳实施按压,若兼有视力改变者,则可外加按压睛明及攒竹,采用两拇指指腹,推拿眉弓;如若兼有耳聋及耳鸣者,则可外加听会及听宫按压操作,且实施鸣天鼓;如若患者伴有背疼痛状况,可按压拿肩井、肩外俞、天宗及肩贞等,用手掌对项背部揉推;如若伴随有血压偏高患者,则采用食、中、环及小4 指,自上往下推胸锁乳突肌,相反,血压偏低,则自下往上操作,1 次/d,14 d 一疗程为[4]。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口服治疗,5 mg/次,2次/d,持续2 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阳性体征及临床症状均全部消失,头部可实现自由活动为治愈;患者上述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头部可实现自由活动,头晕症状显著减轻则为有效,若上述症状均无改善或加重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 实施处理,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当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是,采用P<0.05 予以表示。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相比于对照组,均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 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诱并因素多为后侧型颈椎间盘突出、后伸型椎体半脱位及颈椎骨刺等,对椎动脉周围相应交感神经造成刺激,造成椎-基底动脉系统相应血管痉挛,或对椎动脉造成直接性压迫,致使其血管腔出现闭塞或狭窄状况,最终造成椎-基底动脉,在供血方面出现不足状况。中医理论认为,此病属于“眩晕”范畴。医学名著《素问·至真要大论》当中描述此病为[5]:“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次研究则选取百会穴作为调补髓海主穴,针刺风池,达平肝潜阳目的,采用局部夹脊穴,则达到舒筋活络目的,另外,还可达到调和气血效果。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针刺操作,能够改善颈部椎枕肌群紧张,减轻颈椎退变对于血管所产生的压迫,还可实现减轻颈神经根刺激压迫的目的,从而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促使椎动脉在血流速度及内径方面的增大,至此,对脑干中内耳、前庭神经核区及网状结构等缺血状况给予改善,最终实现平眩止晕效果。针灸对椎底动脉型颈椎病予以治疗,效果显著,缓解症状,同时,针刺夹脊穴及局部阿是穴,可以缓解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痉挛,使得颈椎因肌肉痉挛牵拉变形错位,压迫椎动脉发生脑供血不足状况得到改善[6]。中医理论认为,针刺上述穴位,可补益肝肾、散寒除湿及疏通经络,促使气血通畅,精神乃和,精气充沛,症状便会自然缓解。采用推拿,则可达到消肿止痛、舒筋通络及活血散瘀的最终效果,采用适宜的手法予以治疗,则可放松原本处于紧张状态的痉挛肌肉,与此同时,还可回纳纠正错位逆乱的关节及组织,促使患者气血流畅及筋络顺接,从而实现理筋整复及舒筋通络的作用,将其与针灸联合治疗,二者可达到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对其采用针灸配合推拿予以治疗,效果显著且确切,在临床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夹脊百会穴椎动脉
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调节作用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51例临床观察
弹击两穴赶走秋乏
百会穴:养胃降压就找它
点穴祛疾:头痛(头顶)
健身气功与“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