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评价
2020-03-24张华麟汤奉琼
张华麟,汤奉琼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磁共振科,云南 曲靖 655000)
0 引言
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神经身上,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避免病程延长,造成上肢运动功能与感觉丧失,对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降低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显微外科技术逐渐应用成熟,在神经损伤的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有助于神经损伤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然而,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疾病状态,因此,应当采用科学技术手段,诊断疾病,促进疾病的治疗。本文将以60 例试验者为对象,探究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涉及对象为30 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视为研究组,研究时间为2018 年2 月至2019 年1 月,选取同期健康者30 例,视为参照组。参照组中男19例,女11 例,年龄52-78 岁,平均(67.50±5.80)岁;研究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54-76 岁,平均(67.55±5.8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分析,结果可见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1.2 方法
所有试验者均行磁共振成像诊断:设备:磁共振扫描仪(型号:GE Hdxt 1.5T),诊断之前,向试验者详细介绍诊断过程,避免出现紧张、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良好配合操作者,以便检验过程顺利进行。指导试验者保持正确的检查姿势,以便顺利获取诊断有效数据。扫描过程中,指导试验者腹式呼吸,不可吞咽,应用饱和技术,避免患者因吞咽活动造成运动伪影[2]。整个扫描序列如下所示:常规T1W1 与T2W1,横轴位、正中矢状面T2 图像定位,与椎管中神经根走形的平行方向划线,图像中心需包括椎管,OCor 3D-Fiesta-c,在冠状面节前行神经扫描,获取图像;随后,实施OCor STIR,在椎管外节后的神经根冠状面进行定位扫描,对于疑似患者,需应用OCor 3D-Fiesta-c 进一步扫描,在冠状面前实施神经扫描。在使用仪器之前,需进行检查,确保正常运转,以及成像可靠性,仪器在使用完毕以后,需关闭并定期保养。
在序列扫描完以后,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以OCor STIR 实施冠状面薄层的脂肪抑制,重建STIR厚层曲面。最大强度投影(3DMIP)与多平面重建(MPR)等多种处理技术需合理利用,进而获取有价值图像,以不同方位对图像进行旋转,对臂丛神经的组织情况进行观察,包括位置、形态,以及邻近结构信号、解剖关系等信息。
随后,在外伤后的节前神经损伤中,应用3D-FEISTA-C 图像,评估神经缺失。
1.3 观察指标
所有检验者均应用磁共振成像,分析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记录的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述,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 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分析
30 例臂丛神经损伤者,30 例健康者。STIR 序列与FEISTA 序列的臂丛神经节、臂丛神经根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1。
表1 诊断结果分析(n,%)
2.2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实施不同序列成像特点分析
30 例臂丛神经损伤者,5 例椎管内节前神经损伤,症状为脊髓一侧发生水肿、出血、脊髓移位,2例患者伴随神经根损伤。23 例患者椎管外节后神经损伤,症状时臂丛神经走行区水肿,且神经干离断、迂曲、增粗。使用平扫诊断可见T2W1 信号出现增高,而T1W1 信号为低信号或者等信号,使用STIR/long TE 序列诊断损伤神经可见信号增高;使用DWIBS 序列诊断可见臂丛神经不连续、迂曲、增粗。众多序列内,神经损伤的斜冠状位与横轴位T2W1 在病变的显示中具有较好效果,但T1W1 诊断脊髓出血更加确切。对于节后神经损伤,使用冠状位DWIBS 序列、STIR/long TE 序列诊断可良好显示病变,可清楚显示出信号异常或者神经干增粗,准确定位神经损伤;使用T1W1 序列诊断能够特异性显示出血肿信号、组织内出血。3 例患者为肿瘤放疗者,8 例患者因乳腺癌实施术后放疗,3 例患者伴随右侧手指麻木,手臂功能障碍,存在疼痛感,但可以忍受。使用STIR/long TE 序列或者常规扫描序列可见,右侧臂丛神经的走形区无明确的臂丛神经信号,且伴随混杂信号。使用DWIBS 序列诊断可见右侧锁骨下臂丛神经信号均消失。
3 讨论
臂丛神经损伤常因碰撞、挤压、车祸等外力因素而引发疾病,手臂具有复杂的解剖特点[3],因此,应当准确诊断疾病,以便促进治疗。磁共振发展于20 世纪40 年代,不会对样品产生破坏,可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与有关密度分布,广泛应用于医疗事业中,特别是磁共振成像技术。由于很多损伤并非在发生于表面,通过肉眼难以判断与诊断[4],且无法通过评估外部组织判断内部损伤情况。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以不造成伤害为基础,良好的判断患者的内部伤害,以便实施针对性治疗。当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不仅有助于减少不必要损伤,还可精准诊断,以便争取时间,促使治疗效果有效提升[5]。
研究结果可见,使用OCor STIR 序列、OAx 3D-Fiesta-c、OAx 3D-Fiesta-c 序列具有较好的臂丛神经干成像,可显示神经干粗细或者信号异常,以便神经损伤准确定位。STIR 序列与FEISTA 序列的臂丛神经节、臂丛神经根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6]。
综上所述,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可运用磁共振成像诊断,促使诊断效率提高,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