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音准能力的训练方法探究

2020-03-23吴婵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5期
关键词:音准

吴婵

【摘要】音准问题是歌唱教学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这一问题看似最简单,同时也是最难真正解决的问题,往往成为儿童歌唱的一个拦路虎,也是教师棘手又无奈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近年来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些解决音准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音准;听觉训练;模唱

歌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各年段的演唱要求均细致的规定,总而言之是要让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改革,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通过多年来在歌唱教学的实践研究,学生的歌唱能力有了普遍提高。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在教学或者合唱比赛活动中大部分班级合唱时都能达到音高准确、音色和谐的要求,然而,在用个唱方式进行测试时,学生要用准确的音高、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气息运用、自然放松的音色、丰富的感情和自信大方的状态歌唱却是十分不容易的。音准问题虽然是最为基本的问题,但是却非常难解决,常常使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往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整体听都有了提高,但个别一唱还是效果甚微,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歌唱的积极性,也会很大程度上地影响教师的职业自信。

其实一般说来学生的音准问题是不存在生理缺陷的,研究表明,真正五音不全者的比例极低,音准的问题经过有针对性的、系统的、科学的学习和训练,完全有可能逐步纠正过来。下面就具体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点滴体会:

一、充分了解学情,以科学的方法设计有效的训练内容

音乐是一门严谨而科学的学科,音乐教育发展至今我们早应抛开音乐就是唱唱歌、跳跳舞,轻松轻松,快乐就好的这种浅薄认识,在教学過程中以严谨的科学价值观对待教学内容的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年龄心理及生理特点,比如,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一书中提到:一般地说,学前儿童比较容易掌握的是三度和三度以下音程,纯一度也包括在内。对小二度音程,4岁以下儿童还不太容易唱准。在四度及四度以上的大音程中,学前儿童容易掌握的是四度、五度和八度音程。对六度和七度,即使是6岁或6岁以上的儿童也不太容易唱准。第一,教师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地设计训练内容。第二,训练内容要根据年级的变化,从易到难地构建科学训练体系,这样才能使训练有效地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

二、听觉训练

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先听准才能唱准,听觉训练是扎实音准训练的基础。多数学生即使有“跑调”的现象,但是旋律整体的音感却还不错,这是因为缺乏扎实、系统地专业听觉训练造成。因此,要让学生通过聆听充分感知和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加深对音高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无聊乏味,教师可针对学情用生动有趣或富有变化、挑战性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聆听学习,比如,1.对于低年级小朋友,可以听一听谁高谁低的游戏,教师演唱或弹奏两个音,让两个小朋友用站或蹲动作,形象地表现音高的差异;2.可以通过随音符用手指画一画图形谱或用身体律动来感受音高的变化。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体会到音高变化。在进行听觉训练时笔者认为有两个练习非常有帮助:

1.以视助听,直观帮助

科尔文手势的运用是最好的例子,在用手势帮助学生唱音阶的时候,学生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音高的变化,并且科尔文手势的设计对于音高变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教师们除了常规地唱音阶,还可以在手势的帮助下进行音程跳跃的练习,好好利用这一教学手段相信会有不小的收获。

2.坚持模唱训练

模唱训练可以以集体、小组或单人抽查的多样形式充分练习,既能让教师充分了解到所有学生的情况,同时充满挑战和竞争性,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在内容上可以从单音到音程,可以练习旋律音程以及和声音程,再结合分组的形式,以分解或同时的方式进行。比如,当模唱旋律音程的时候,第一小组听第一个音,第二小组听第二个音,然后看指挥手势同时唱;模唱和声音程时,可以让第一小组听辨出低音,第二小组听辨出高音,记在心里然后同时模唱。这样不仅练耳、练唱,同时很好地建立了多声部的概念。这种练习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们会觉得既充满挑战又有很直接的满足感。

3.音高记忆的训练

在模唱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加强音高记忆的训练,培养学生内心听觉和构唱的能力。比如,低年级可以用给音符排排队的游戏方式,5个音为一组,听完以后用身体站、蹲、跳等方式,边模唱边把音符表现出来,再给音符按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的方式排排队。对于中高年级,可用科尔文手势帮助,教师唱出一个音,在没有钢琴提示下,用手势指示学生唱另一个音,这样训练学生在心里构建音高的距离,使音准训练更加扎实。

三、持之以恒的坚持歌谱视唱练习

听觉训练就是主要是练耳,在学生构建了一定的音高概念和模唱及构唱的能力以后,教师可结合节奏从易到难,以2-4-8小节为进阶,以视唱作为课前热身,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可以非常扎实地训练好学生的音准、节奏、读谱的基本功,学生的基本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加强演唱技巧的训练

正如大多数教师知道的,有时音准的问题不一定是对音高没有概念,气息的运用不到位也会直接影响音准,并且不能有美妙的音色,这样会打击孩子歌唱的自信心,所以正确、科学的歌唱技巧教学必不可少,不仅能稳定音准还能最终做到有感情、自信地歌唱这一要求。

五、课前细调查,课后多辅导

课前仔细、深入地调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音准、模唱能力的情况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该在最初授课时就先检测每个人的情况,找出音准较差的同学,在排位置的时候,搭配在音准好的同学身边,并注意观察他们,找出他们走音的原因是因为紧张还是音准概念真的不够,如果是音准概念较差、模唱音高成问题的这部分学生,要以委婉、真诚的方式要求他们先听不开口,因为在集体中大家习惯听着不准确的音高唱歌的话,会对本身音准达标的大多数同学产生很不好的影响,久而久之大家对音准都会变得不敏感了。要求音准不好的学生先不开口,而是耳听在心里默唱也是一种听觉训练,对于这部分同学一定要课后留下单独进行听音、模唱等训练,等情况有所好转了再开口一起唱。

在单独训练音准较差的同学时要注意,他们往往在钢琴弹一个单音时没办法准确模唱音高,此时可以让他先唱一个他感觉舒服的音高,教师听辨出并在钢琴上找到这个音高,以这个音为基准,练习这个音附近小音程。对于音高距离不好的孩子来说,反而不适合一下就模唱大多数人觉得简单的四度、五度,因为跨度大的音程会让他们摸不着头脑,此时应该从他唱的这个附近的二度开始练习模唱,让他体会音高的细微变化并模唱准确,这是非常锻炼人的听辨能力的。每次课后的音准训练最好不要单独训练而是2人一组互相学习,在听别人模唱的时候积累经验,这样更有利于反思和调整自己,效果非常好。练习不宜太长,控制在5分钟之内,每次最多只增加一个音,让学生反复比较、记住这个音高和他唱的基准音的关系。这项课后练习会非常有效地帮助教师纠正、训练有音准问题的学生,从而使整个集体都有提高。

以上所述,是笔者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探索的一点方法,通过实践和研究,学生的音准有了明显的提高。音准的记忆和训练是个漫长的过程,音准是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基础,只有长期持续的进行下去,才会有收获,我们要从低年段的学生抓起,关键在于真正做到持之以恒!相信经过科学、严格、系统且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学生的音准概念就会牢牢固定在脑子里,当他们能以准确、优美的声音歌唱时,自信心也会得到大大的增强,音乐意识也会跃上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8-32.

猜你喜欢

音准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路径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论左手手型的定位对大提琴音准的影响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浅谈视唱的音准训练
关于大提琴音准的教学研究
关于大提琴音准的教学研究
浅谈合唱中的音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