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唱中的音准问题
2009-08-21李琨
李 琨
摘要:音准问题是合唱艺术的基础性问题之一,是其他技术及艺术手段继续发展的前提。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复杂多样,比如律制因素,个人音乐综合素质。指导者的音乐素质,作品的力度、音区,等等。善于发现音准问题、总结成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及方法,对合唱指挥者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合唱艺术音准影响因素
著名合唱指挥家杨鸿年先生指出:“对合唱整体在技术及艺术手段上的一致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良好的音准、准确的节奏及理想的音色变化,其中,最基本的是对音准的要求。没有良好的音准,其他一切都谈不上。”纵观国际各类合唱比赛,音准也似乎一直是评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比如,日本全国中小学的合唱比赛,不需要任何鲜亮的外形包装,比拼的只是合唱实力(音准、音质及整体)。再如,世界合唱比赛的评分标准分为两个部分:技术分和艺术分。技术分中最关键的部分依然是音准,每一首作品演唱完毕,评委均要给出音准分,最终得到平均分。整体性固然重要,但有时会在一定时间内(给人们的印象)定格在一个层次,而音准却是细致到每一首作品,每一个小节甚至是每一个和弦。可见,在合唱艺术中音准是使作品能够艺术性呈现下去的前提,是“其他一切”的根本基础。以下,笔者就音准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常用的三种律制比较
目前,常用的有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和纯律三种律制。不同的律制中各个音的频率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有时差异会非常明显,如果单凭习惯只以一种律制为标准,音准得不到准确的把握,就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原貌。
以下是大音阶三种律制音分数的比较图: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看出:
1频率比相等(教学中最常用)的十二平均律在差数上与五度相生律、纯律有着明显的不同。
2比较而言,五度相生律更接近十二平均律,而纯律更远离十二平均律(差数值更大)。
3在各音级中,Ⅲ、Ⅵ、Ⅶ级音差异显著。以Ⅲ级音为例,纯律比十二平均律小了足足14音分,近乎及十二平均律半音的1/7,理应区别对待。一些应用纯律演唱的作品,在音程大小的处理上需提出明确的要求。
鉴于我国学校音乐教学中伴奏乐器以钢琴为主,并且在其他音乐课程的教学中也普遍进行十二平均律的训练。故在平时的合唱活动中我们仍必须以十二平均律作为音准参照。但在无伴奏的合唱作品中,则建议采用纯律为主,平均律为辅,重要音上重点强调练习的方法。因为平均律的协和性远不如纯律,同样的一个和弦如c-e-g,对于e音的处理纯律显得理所当然,e音本来就是c音(基音)的其中一个倍音,而平均律中的e音则要比纯律中的e音大十几个音分,和弦也自然没有纯律那么和谐纯净了。
二、合唱音准的影响因素
合唱是一门集体歌唱的艺术,众人参与的特点决定了合唱艺术操作上的难度。身体动作上的整齐统一是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在短期内做好的,对于出现问题的个体也可以很方便地予以纠正。然而,对于合唱来说,要想做好整齐统一绝非易事,音准、节奏、声部进出、音色、音响平衡、情绪等等,任何一项不到位均会给人一种不完满的印象。在以上这些当中,笔者认为音准是基础性的、棘手的、急需重视的、演出比赛中又常出状况的问题之一。
合唱音准不容易掌握,除了人多因素外,还有合唱艺术自身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建立三维式的音准观念,即横向音准、纵向音准及整体音准。此外,在适当的情况下,音准的可变性相对于绝对音准需作出必要的调整。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很多,笔者就目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
1合唱队员自身的音乐素养。合唱艺术,以其可参与性极强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按不同的艺术目的。合唱团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及型,另一类则是提高型。针对有兴趣同时又具备良好音乐基础者,可以高标准、严要求进行合唱艺术指导。提高型合唱团必须要求队员进行入团前的选拔考试,以使得合唱团整体的音乐素质达到一定的要求。在笔者曾经教学的合唱团中,有部分团员音准常常出现问题,有些问题并非短暂的纠正就能解决,对音准要求稍高些的作品排练起来显得难度颇高,这些势必影响某个声部的音准和整体音准,也影响到合唱排练的效率和继续下去的信心。
2力度。在合唱排练中,常见的情况是音准随着力度的加大而偏高。随着力度的减小而偏低,这在非专业性的合唱团表现得尤为明显。笔者曾同时在大学生合唱团和中老年合唱团做过相同的实验:
实验结果:在力度不变的延绵长音中(非自然音区),当循环呼吸开始后,两团整体音准都有所偏低,表现以女高音声部(旋律声部)最为突出,其次为女中音、男高音声部;在力度减弱的过程中,音准通常逐渐偏低;在由长强音突转弱后,转为弱声的那个音(长音)开始处即音准严重偏低。经过训l练,学生团音准情况较训练前好得多,而中老年团则进步不明显。
短音时由强转弱的部分(②中“扔”字,后迅速归韵)音准情况尚好,即使在中老年团亦如此。
3音区。中音区的音准对于各声部而言是比较容易控制的,而两端音区的音准相对就较难控制,再加上力度、速度、气息等变化,有时就会给音准带来更大的障碍。以女高音声部为例,她们常常担任主旋律的角色,音色要求明朗、清亮、有较强的穿透力。然而,有的作品对旋律音区的要求比较高,这样女高音声部的声音易出现挤压现象,直接导致整体音响的不融和,这也是常见的其他声部都比较谐和的时候,女高音一旦加入则破坏协和性的原因之一。此外,对发声的要求提高则音准就常常出现偏离,严重情况时会影响其他声部音准一起出现偏离,从而导致各方面整体性的扭曲。
4长音。上文中提到,在力度不变情况下,长音的音准很容易偏低,这与个人呼吸、整体呼吸、内耳听觉等都有密切的联系。长音的音准控制相对短音较难,因为在延续的时间内,它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力度与表情的变化。比如同样一个长音,其力度的处理可以保持不变,可以渐强也可以减弱,甚至可以做强弱间的折回转换。对于音区较高的音,力量的加大可以帮助音准不偏低,声音不挤压,然而有的作品则要求高音处减弱力度,这对合唱团个人的歌唱水平提出了高要求。诸如此类的作品处理,若要达到较高的艺术效果,则需加强团员个人的基本功训练。
5合唱指挥者的音乐素质。合唱指挥不仅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还是艺术的指导者。在作品与合唱团之间,合唱指挥者既要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理解完善,又要对合唱团进行统一、有序的排练指导,从帮助团员视谱、填词到具体难点处的精雕细琢,无不体现了指挥者的重要性。因此合唱指挥者需要有较强的音乐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就音准而言,首先,合唱指挥需要对作品的每一声部做到熟悉,包括音准、节奏的了解,填上歌词后的演唱,而非仅是对旋律声部的了解。其次,指挥者要有敏锐的正确的音准辨别能力,即当团员中有人音不准时,可以立即予以纠正,当混声练习时,有声部出现音准问题,也要停下来单独再练习。最后,要能帮助团员建立整体音准概念,训练合唱的耳朵,提高合唱团的音准能力。
综上所述,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还有其他的因素,在此不一一叙述。合唱中出现的音准问题,往往不是由一种因素决定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同时性的综合,所以,指挥者要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音准问题的突破口,采取各种手段,克服音准难题,为谈“其他一切”打好基础。
注释:
杨鸿年.合唱训练学(上).2008.3,第一版:211
参考文献:
[1]杨鸿年.合唱训练学2008.3,第一版.
[2]缪天瑞.律学.1996.1,第三版..
[3]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2000.1.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