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

2020-03-23高姗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5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阅读方法阅读教学

高姗姗

【摘要】本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以一节阅读教学课例为例,针对阅读方法、阅读策略、阅读中的思考与提问以及阅读后的积累与运用来浅谈高年段阅读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高年段;阅读方法;阅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高年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高年段老师们致力于研讨的问题。本文以笔者结合执教《慈母情深》一课为例,对小学高年段阅读课提出一些见解。

一、阅读教学的目的

在正式开始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因为不同的学段对阅读教学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是不同的。高年段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对文本做到深度的解读、能够集合查找到的资料深入的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并通过对字词句的运用分析出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基于此,教师在进行高年段的阅读教学设计时就要为这个目标服务。

二、阅读教学策略

首先,在设计一节阅读教学课,我们要考虑到学生掌握的阅读方法。基于经过低年段阅读教学的训练,学生掌握的阅读方法相对更多样化、灵活化了。例如,在执教《慈母情深》一课,笔者在开课前让学生先带着问题自由阅读全文,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开课之后注意力还不是很集中的特点,也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接下来,在教学环节中的阅读方法则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高年段的阅读目标,设计了重点句段的范读法、分角色朗读法,带着问题的默读法和快速浏览法等阅读方法。这种多样的阅读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每一个阅读方法的实施,都是以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为目的。例如,笔者执教本课课例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到母亲工作的环境中,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与生活的紧迫,笔者在这一块设计了分角色朗读,学生在反复分角色的朗读中体会母亲和“我”对话的节奏快,体会“我”在看到母亲工作环境后却还要要钱买书的犹豫与自责。这样阅读方法的设计,在角色的语言品读中让学生融情入境、触景生情,而对文本的理解也自然而然的达到了效果,有一种不说自明的效果。

而阅读策略的选择和实施在阅读教学中是和阅读方法相辅相成的。统编版教材的一个新的特点就是在整本书中安排了阅读单元,针对不同年段来训练学生的不同阅读方法和策略。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即为阅读单元,在本单元中,每一篇课文前面的导读都有相应的阅读策略指引,学生带着这样的指引,结合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效果颇为高效。在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和策略后,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加地有效。经过一个单元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训练,在学习《慈母情深》一课时,学生已经可以驾轻就熟地运用这些方法了,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又增添了一笔有力的色彩。

小学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不仅仅通过不同的阅读方法,运用不用的阅读策略,来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和锻炼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和阅读后的提问。

高年段的阅读教学要提高它的有效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因为《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带着问题读文,带着问题思考,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在笔者执教《慈母情深》时,开课时设计学生在自由读文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课中设计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我鼻子一酸?”课后设计学生再读文,总结“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设计层层递进,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都是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定位,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

那么,在读过之后、思考之后,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阅读教学中,如果仅仅是按照老师的指引,带着老师给出的既定问题思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能还是停留在表层阶段,不能够深入挖掘出文本更深层次的内涵。所以,高年段阅读教学课更为重要的是启发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探究的能力。笔者在执教《慈母情深》时,在描写“母亲抬头起身”“坐下工作”等关键句段,先通过反复的品读,然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到答案。这样的设计就将老师的主导性变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积极思考了,并且在提问时教师要有意的引导学生用精煉的语言进行提问,语言的表达也得到了锻炼。虽然提问只在阅读教学中占有小小的一部分,但是从学生能够真正提出问题那一刻开始,文本也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中。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的,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联结在二者之间的就是文本。那么如何能够入情入境的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呢?是高年段阅读教学中一个重点和难点。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先要考虑文本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文本,定义不同的角色。比如,在讲授说明文《松鼠》时,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严谨,而不同于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但在执教课例《慈母情深》时,教师的定位则要润物细无声。教师的每一个角色定位,都要从文本出发,为文本服务。教师定位后的角色也将带动着学生的角色扮演。这样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和写作背景对话,而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也将更为显著。

三、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的高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每一节阅读教学课的实施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正是这些不完美,才更加能够促进教师的教与课后的反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高语文课程的有效性也需要在语文实践中完成。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学中的重难点,也在教师与学生的不断实践中慢慢破茧。所以,关于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的探究与思考之路依旧漫漫,我们只有不断地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燕,田诗涛.浅析如何做好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海北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

[3]段静.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J].小作家选刊.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阅读方法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