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西坦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0-03-23韩星伟
韩星伟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脑卒中是一种导致患者致残或者死亡的临床疾病,据有关统计显示约有75%的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损害表现。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常表现为记忆能力缺失、语言能力受损及辨别能力损害,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对患者的运动肢体功能恢复带来严重影响[1]。因此通过何种方案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期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及提高预后恢复质量成为众多医务工作者共同研究重心。奥拉西坦是极易透过血脑屏障的GABA衍生物类益智药物,能够促进大脑磷酰胆碱、磷酰乙醇胺合成,具有促进大脑组织修复与重新构建作用;使得患者神经功能状态得到有效改善,进而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2-3]。本研究拟观察奥拉西坦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脑卒中病人提供有效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7.68±6.21)岁;出血性脑卒中15例,缺血性脑卒中31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83±5.98)岁;出血性脑卒中17例,缺血性脑卒中29例。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基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纳入标准:(1)参与研究患者符合中华第四届心血管会议确定的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4],经MRI或CT技术检查确诊为脑卒中;(2)患者出现记忆减退、辨认能力下降及视力空间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患者脑卒中前有精神疾病病史;(2)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严重,无法完成量表评定工作;(3)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肝肾功能障碍患者;(4)患者合并有其他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完成降血压、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及认知训练法治疗基础治疗,具体要求及标准参考《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版)》实施[5]。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奥拉西坦注射液(生产厂家:朗天药业(湖北)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53030,规格:5 mL:1 g)予以治疗,20 mL奥拉西坦注射液+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均匀,静脉滴注给药,1次/d;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认知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的语言能力、视力空间能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认知功能越强。(2)颈动脉粥样硬化状态:采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HD5)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PA)、斑块厚度积分(Crouse积分)及管腔面积(LA)等指标水平;诊断依据为IMT≥1.3 mm并伴有不均匀回声或声影呈现为斑块状,斑块厚度计算由患者同侧颈动脉的各个孤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最大厚度叠加值,并由Crouse积分予以评估。(3)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全自动血液黏度动态分析仪(生产商:重庆南方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所用试剂由生产厂家配套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
将采集数据输入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MoCA评分、ADL评分及MMSE评分比较
两组脑卒中患者予以治疗后的MoCA、ADL及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加奥拉西坦治疗后的MoCA、ADL及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ADL及MMSE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ADL及MMSE评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患者治疗前对比,a表示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对比,b表示P<0.05。
t P 0.603 0.584 5.735 0.000 0.756 0.673 9.027 0.000 1.036 0.692 5.986 0.000
两组受试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指标(IMT、PA、Crouse积分、L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IMT、PA、Crouse积分、LA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比较()
表2 两组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比较()
注:与同组患者治疗前对比,a表示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对比,b表示P<0.05。
对照组(n=46)观察组(n=46)3.93±2.58 3.34±1.82a 3.90±2.56 2.57±1.79ab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43±0.25 1.23±0.15a 1.45±0.24 1.12±0.14ab 0.36±0.06 0.30±0.07a 0.35±0.06 0.26±0.06ab 0.62±0.14 0.53±0.11a 0.64±0.15 0.42±0.09ab
2.3 两组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突发性脑部血液循环系统障碍性疾病,临床又称其为脑血管意外,其主要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脑动脉狭窄闭塞或发生破裂,进而造成脑部急性血液循环障碍[6]。脑卒中根据病症特点又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一段时间内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该障碍的出现可能与脑部认知与记忆细胞缺血缺氧、脑细胞损伤缺失及脑组织结构遭受严重破坏[7-8]。脑卒中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常出现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执行力下降及辨认能力缺失症状,部分严重患者甚至丧失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与负担。
表3 两组脑卒中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脑卒中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患者治疗前对比,a表示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对比,b表示P<0.05。
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 P 55.63±3.17 54.48±3.25 1.439 0.087 41.68±2.17a 36.87±2.03ab 5.753 0.004 8.55±0.93 8.48±0.99 1.127 0.153 7.87±0.30a 7.01±0.29ab 9.795 0.003 1.56±0.35 1.58±0.40 1.289 0.182 1.24±0.61a 1.06±0.52ab 8.461 0.003
目前,临床上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常采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药物、提升脑代谢药物剂相关认知能力训练等[9]。奥拉西坦为 γ-氨基丁酸环形衍生物,是新一代促进脑部代谢药物,其药效较吡拉西坦增强约3~5倍,有效改善脑组织代谢能力。奥拉西坦可以透过血脑屏障,从而进入脑部选择性作用于海马、纹状体及大脑皮层,激活并促进损伤的神经细胞及相关组织结构功能恢复,其具有吸收迅速、药物消除迅速及代谢排泄快等优点[10-11]。目前,奥拉西坦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包括:(1)通过促进脑部缺血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增强脑组织代谢,提高代谢效率,增强ATP的合成及转运,加快康复;(2)通过增强Ach的合成释放,使得大脑皮层及海马对Ach的利用率,增强胆碱摄取亲和力,进而激活胆碱能通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3)通过增强脑部膜结合态蛋白激酶(PKC)的活性,促进其空间记忆能力的恢复与提高;(40通过正性调节机体中对神经元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AMPA)敏感的谷氨酸受体,进而促进钙离子内流增加,提高AMPA的效能,进而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状态[12-1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加奥拉西坦治疗后的MoCA、ADL及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更好;观察组IMT、PA、Crouse积分、LA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更好。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加奥拉西坦治疗对改善血流灌输情况更显著,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奥拉西坦和积极认知训练治疗,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颈动脉粥样硬化状态及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灌输有明显益处,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但因研究样本量、受试者随访时间及用药依从性、耐受性因素影响,需要进一步排除干扰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探索获得更加完善、严谨的研究结果,为促进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恢复提供有益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