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应用超声诊断效果分析

2020-03-23贺小立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肠系膜先天性多普勒

贺小立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为临床常见小儿疾病,其也是导致患儿出现十二指肠肠梗阻的重要因素,以间隙性腹痛、呕吐含有胆汁的内容物等作为临床表现,同时存在便秘、腹泻和营养不良情况,一旦出现肠坏死情况时,易出现腹膜炎和血便等严重症状[1]。肠扭转为肠旋转不良的常见并发症,肠扭转一旦出现坏死情况,易导致患儿生命安全受到威胁[2]。本研究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0年4月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入组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观察组100例,女50例,男50例,平均年龄(2.01±1.15)岁;对照组100例,男49例,女51例,平均年龄(2.11±1.26)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均使用X线诊断。使用X光线机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患儿无需镇静,使用硫酸钡口服稀释,分别进行俯卧位、侧卧位、仰卧位实现其小肠肠管、胃、食管等部位动态观察。

观察组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采用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仪器型号和生产公司为荷兰菲力普公司PHILIPS、IE33、PHILIPS IU22型,指导患儿空腹4小时以上,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7.8 MHz,若患儿存在哭闹情况,应给予其10%体积分数水合氯醛0.5 mL,口服,镇静处理后接受检查[3]。取患儿仰卧位,将其上腹部充分暴露出来,对其十二指肠水平区域进行重点扫描,首先对其胃及十二指肠是否存在扩张情况进行观察,并在胰颈部位找到十二指肠的上动脉、静脉,对二者位置关系进行观察,并对其是否存在软组织团块进行观察;将探头进行缓慢移动,并对软组织团块是否伴有旋转感进行观察。

将两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检查结果详细记录。所有患儿均经过造影检查确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超声表现情况。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检出率、误诊率和漏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内容中采取SPSS26.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表1 2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诊断结果(%)

3 讨论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为小儿常见疾病,其属于一种消化道畸形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胚胎早期受到多种致畸因素的影响所致,肠系膜和肠管上动脉作为轴心的逆时针旋转运动不全或异常,均可导致肠管位置异常和肠系膜附着不全。早期患儿无特异性症状,通常以发生呕吐症状入院,呕吐物多含有胆汁。通常情况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不会导致患儿发生死亡,但疾病一旦与肠扭转合并时,易导致其小肠与肠系膜上动脉作为轴心发生扭转,严重情况下可引起肠系膜血运循环障碍,进而导致小肠坏死,导致患儿死亡风险增加。故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后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患儿预后改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表现以及X线表现通常以胃和十二指肠充盈扩张作为典型表现。研究显示,通过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能够明确十二指肠上动脉以及十二指肠上静脉的位置异常,进而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进行确认,患儿多以十二指肠上静脉与十二指肠上动脉围绕旋转作为表现,旋转角度约为270度直至720度,一般为360度。经二维超声可见,十二指肠水平区域能够探及一软组织包块,中央为肠系膜上动脉,周围为肠系膜以及肠系膜上静脉,缓慢移动探头具有旋转感,能够形成“旋涡征”,而“旋涡征”的中央为动脉血流频谱,周围则具有静脉血流频谱环绕。 X线造影虽然能够将胃肠道形态充分显示出来,能够直观显示由于肠旋转不良所致的回结肠位置关系异常,当机体出现严重肠梗阻时,X线无法将扭转部位以下肠管形态充分显示出来,通常伴有漏诊情况发生。而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诸多优势,无创伤、检查简便等,能够早期发现肠旋转不良,同时能够对于合并肠扭转患儿及时做出诊断,能够预防出现肠坏死等不良后果的发生。但彩色多普勒超声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新生儿通常伴有胃肠气体干扰,且肠系膜血管细小,进而导致合并肠扭转患儿存在误诊情况。观察组中误诊为腹部包块2例、消化道梗阻1例,1例为漏诊,经手术证实为复合型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由于此疾病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临床容易误诊,同时本疾病临床少见,部分医生对本病症诊断缺乏经验,容易被忽视,同时还与询问病史不详细,不全面有关,患儿由于检查过程中无法积极配合医生实现影像学诊断导致造影不清晰,如医生对漫长的复杂多变病程了解缺乏耐心,只注重多发病的诊断容易产生误诊。关于防范措施,医生需要提高对本疾病的认识,全面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病史,在患者出现腹胀、腹痛以及餐后加剧伴呕吐,需要提高警惕,及时为患者实施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进行及并确定。故此,需与临床多项检查进行结合诊断,由此提高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以及漏诊概率。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检出率96.00%高于对照组、漏诊率2.00%、误诊率2.00%低于对照组,3项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取得显著诊断价值,能提高检出率,避免误诊和漏诊情况发生,能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猜你喜欢

肠系膜先天性多普勒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