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治疗结直肠癌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
2020-03-23王发勇王文菩
王发勇,王文菩
(上蔡县小岳寺乡卫生院,河南 驻马店 463800)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我国每年的发病率超过15万,并且呈继续升高的趋势[1]。多数患者就诊时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可选择的治疗有限,治疗的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强调对患者的早期筛查及手术治疗[2,3]。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人们对美容的需求,腹腔镜在实践中的应用越发广泛[4],本文旨在探究对于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的优势所在,以为临床上的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0月在上蔡县小岳寺乡卫生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44∶36,平均年龄(62.9±3.3)岁,所有患者均经结直肠镜及病理组织活检明确诊断。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9∶21,平均年龄(63.0±3.6)岁,结肠癌12例,乙状结肠16例,直肠癌12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5∶15,平均年龄(62.2±3.0)岁,结肠癌10例,乙状结肠14例,直肠癌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明确且具备手术的条件和指征;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的内容和相关操作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器官的肿瘤;已经发生远处转移;存在精神意识障碍而无法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择期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全身麻醉,下腹正中切口,首先进行腹腔的探查,找寻病变位置,仔细分离腹膜及肠系膜,进行组织血管的结扎和淋巴结的清扫,切除肿瘤病灶及部分肠管,切除的范围为近端8~10 cm,远端结肠5 cm,直肠2 cm,彻底止血和冲洗体外进行肠管的吻合。研究组采用微创腹腔镜治疗,患者取截石位,全身麻醉,采用5孔操作,气腹压力12 mmHg,同样进行腹腔的探查,肠系膜的分离,血管的结扎及局部淋巴结的清扫,通过直线切割吻合器切除肿瘤后进行两端肠管的吻合,检查局部有无出血,彻底清洗后撤出Trocar管并且缝合。两组研究对象术后均接受一致的抗感染、对症支持及营养治疗。
1.3 评价内容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胃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比较分析 包括感染、出血、吻合口瘘、尿潴留;炎症与免疫细胞因子比较组间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周时的C反应蛋白(CRP)、IL-6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表达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2.2 并发症比较分析
研究组内仅2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的尿潴留,经过有效干预后症状完全消失,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5.0%(2/40);对照组内则出现2例感染,1例吻合口瘘,3例尿潴留,2例出血性贫血,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0%(8/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6,P<0.05)。
2.3 免疫及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见表2)
表2 组间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比较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普外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法虽然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患者长期的生存预后并不十分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就诊时通常已经处于中晚期,手术效果不佳,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差,且传统开腹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术后肿瘤会复发[5]。
微创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开展,操作较为细致,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手术视野,容易在显微的环境中完成血管的结扎和淋巴结的清扫,对肠管本身及周边神经软组织的牵拉及刺激较小,术后患者的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6]。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可以满足患者对美容的要求,又降低了术后切口的感染和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肠管功能的早期康复及下床活动,与汪刘华等[7]研究结果一致,患者的诊疗体验显著提升。但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亦存在一定的缺点,包括手部感觉的缺失,部分患者存在解剖的变异或术中止血困难时仍需要转至开腹手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但本研究中无类似病例发生。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对于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实践中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