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发式教学融入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0-03-22张金霞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工程学学时灌溉

张金霞

(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

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型”迈向了“大众型”,政府对深化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决心进一步增大,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急剧增加。作为一种有效培养创新人才的手段,启发式教学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教学实践中,也是现代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和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1]。灌溉排水工程学是农业水利工程的核心课程,也是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的专业课,具有开设专业面广、实践性强、综合知识要求高、涵盖内容多等特点。学生不仅要掌握灌排的基本理论、技术及其工程管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探索新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因此,研究如何在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启发式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我国最早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强调了启发的目的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教学时要抓住“愤”“悱”的时机,培养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以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方法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启发式教学,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及客观的学习规律,采用多种方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容易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4]。

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挥,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式传统

在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中,教学团队中仍有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当然,依据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的特点,若采用灌输式教学,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方便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进程。但是,却容易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化、绝对化,教师往往一味强调自己在课堂上的权威,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完全主宰课堂,“照本宣科”“满堂灌”,把自己准备的现成知识和结论强行灌输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是否理解接受这些知识和结论,教师往往未完全考虑,致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忽视。灌输式课堂上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形成了“记而不分析、背而不归纳总结、教师不要求学生就不主动”的不良学习习惯。因此,在这种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中,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5]。这不利于新形势下创造型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灌输式教学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2.2 教学效果不显著

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教学。以板书为主的课堂教学,无法直观反映大型灌溉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无法形象地展示现代节水灌溉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多媒体课堂教学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工具,将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多媒体课件涵盖信息量较多,在课堂上学生常常因为记笔记而忙得焦头烂额,如土壤水分运动的公式推导、作物需水量的计算等问题,学生往往没有时间去反应和思考,导致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下降,容易产生惰性,进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创造性思维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

2.3 教学学时不断减少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灌区信息化管理、智慧农业、新型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农业水权与水价等知识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人们对灌溉排水工程学的基础和原理认识不断深化。同时,农业及社会的发展也对教学内容提出新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这样,教师除了讲解灌溉与排水工程基础理论外,还必须补充近几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尤其是新提出的管理理论及相关应用。但是,在丰富教学内容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灌溉排水工程学的课时却一再缩减,如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专业中的灌溉排水工程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一般需要36学时,但是由于目前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专业课程也不断增加,导致学时由36学时缩短到25学时。学时的缩短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理论、案例及发展历程一一描述清晰,还要让学生知悉并掌握,显然,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如何在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时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也是该课程教学中需思考的问题。

3 启发式教学融入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实践

3.1 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传统的地面灌溉不符合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近几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因而实践教学内容要根据灌区规划设计发展方向调整。同时,不同地域的灌溉模式也存在差异,选择成熟典型的工程实例,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化教学体系。灌溉排水工程学与节水灌溉技术均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两门课程相同之处是通过对农田的输水,达到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且都有实践教学环节;不同点在于前者是理论基础后者是部分内容扩展,且选择的灌溉方式不同,前者为土渠输水和地表漫灌,针对大田作物,后者为喷灌、微灌、滴灌等,针对经济作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将这两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分别整合,开设农田水利设计实训课,设置36学时。

3.2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3.3 启发学生思维

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选择富于思考性的问题,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精心设置一些问题情景,将问题与情景合理融合,启发学生思维,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同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微课建设等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精心设计课程教学过程[6]。例如,在讲喷灌技术这一节时,项目的练习照片和相关视频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网络播放,在视觉与听觉上影响并促进学生的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扩展相关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进行问答,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做到了启发式教学所培养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另外,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可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尽可能直观、形象地多介绍一些知识点。

3.4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要贯穿于启发式教学的始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家庭、心理状况、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和认知结构等情况时,才能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过程中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学习。教师可利用课间和课余时间,主动跟学生交流,了解其近期的状况;可以将自己的手机、微信、邮箱等联系方式进行公布,并且鼓励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有困惑时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也可及时与班主任进行交流沟通,让班主任知道相关的情况,这样在教师间就会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反馈与修正,提升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发掘学生兴趣所在,对于动手能力强且对实践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通过课外实践,使他们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7]。

4 结 语

在高校深化推进教育改革的今天,启发式教学法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利用工程实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工具,结合混合课程改革、翻转课堂、微课建设等形式,去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性因材施教,寻找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又能够适合老师、尊重学生的教学实践模式。总之,在灌溉排水工程学的课程教学中,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灵活采用多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以环境熏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灌溉排水工程专业课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真正地理解、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本课程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本科教学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猜你喜欢

工程学学时灌溉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Excel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
“人机(体)工程学”教改新方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