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2020-03-22连瑞瑞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流向毕业生大学

陈 坤,沈 宏,连瑞瑞

(1.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合肥 230601;2.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得就业人数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在以往的关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的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优先选择东部地区和大城市[1],导致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的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地区流向失衡,就业岗位也存在失衡现象[2]。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没有正确的择业观念,对于职位的就业期望相对较高,愿意从事轻松舒适的工作[3]。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4]。应届大学毕业生对于就业地区的选择可能会更多考虑职业发展前景、就业地区文化环境,而经济发达城市在文化氛围、职业发展机会和信息资源上的优势,吸引着大量毕业生的流入[5],但是对于经济发达城市中非本地的大学生来说,在异地就业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让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感到现实中有激情但是更有无奈,最后回到家乡,在这种就业流向反复的过程中造成人才资源被浪费[6]。

2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现状调查

2.1 专业观念与就业流向的关系

为了研究大学生对于专业的观念,课题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徽建筑大学2019届毕业生进行调研,发放问卷185份,收回185份,有效问卷177份,其中男生106人,女生71人。从对自身专业对口情况的理解、跨专业就业理解、专业热门度衡量三个方面进行调研,统计相关数据见表1、表2、表3。

表1 关于专业对口情况的理解

表2 跨专业就业理解

表3 专业热门度衡量

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理工科类的学生来说工作就业对口是最好的选择,理工科学生中有55.88%人认为专业对口最好,同样艺术类学生中有42.86%人也认为专业对口最好,而文史类与经管类的学生更加认为现在就业市场对专业限制的范围较小,可以接受专业不对口就业。由此可见,在对于所学专业性质不同的学生来说会有不同的就业认识,所以针对专业性质以及就业市场对专业的要求程度,在进行就业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就业市场对专业性质要求的相关问题。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跨专业就业的理解源自于认为其他专业比自身对口专业有更好的发展前途,理工科48.53%和经管类39.73%的学生认为热门专业的选择对日后就业有积极的帮助。由此看出对于专业的看法观念从主观上影响着就业流向意愿,所以在就业选择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自身专业的特性来进行选择,而对于专业观念方面的缺失,造成了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定位自身,浪费专业才能,而专业以及综合能力不强的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就更弱。

注:城市划分以2019年为标准图1应届大学毕业生对于工作意向城市的选择

2.2 就业期望与就业流向的关系

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分析,主要从工作意向城市和工作单位类型两个方面进行调研,如图1、图2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应届大学毕业生对于期望的工作地点,选择经济发达、发展快速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占比较大。经济发展快速,一线城市竞争与生活压力大[7],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同样相对经济发展较好的新一线城市,人才资源流动快,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多,因此将新一线城市作为自己未来发展的最终选择。但也可以看出不缺乏希望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学生。所以对于整体的就业期望分析,经济发展迅速、人才资源流动频繁的城市更能吸引应届大学毕业生。

图2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工作单位类型的选择

图3应届毕业生对工作地区选择的考虑因素

图4应届毕业生对就业单位选择的考虑因素

从图2 可以看出,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类型上选择国有企业的最多,男生和女生分别有88.68%和76.06%选择。而对于政府机关,男生比女生的选择比例要高;在私营企业、外资或合资企业选项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但是自主创业的占比中,男生和女生的占比都不算高。

综合两组数据可以得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就业工作的稳定性等就业期望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而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以及稳定工作的追求,更是导致了就业地区以及岗位人才流动的不平衡。

2.3 就业观念与就业流向的关系

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研究,主要从就业时选择工作地区和工作单位所考虑的因素两方面进行调查。如图3、图4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在工作地区选择上,经济发展水平、现代化程度和消费水平、生活成本、收入差距是影响就业流向意愿的主要因素。而人脉资源所在和家人的影响、距家乡远近、地区发展潜力、人文环境以及户籍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流向。

从图4 可以看出,关于对影响就业单位的选择因素中,有超过90%的学生同时选择了对于工作单位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以及薪酬和福利三个选项,可以清晰地看出,对于就业单位的选择上,学生都有着自己正确理性的态度和角度去规划自己未来的工作。但是关注就业单位的人才培训情况、单位文化和管理制度,人才培训和了解单位文化以及对于工作管理制度的学生占比低于30%。

表4 家庭所在城市以及是否愿意回乡的情况

2.4 生源地因素与就业流向的关系

对于生源地因素的研究,主要从调查对象家庭所在城市、是否愿意回乡工作及其原因进行调查,如表4所示。

接受调查的男生生源地区域分布较为均衡,女生大多来自二、三线及其他城市,从表4可看出,是否愿意回乡工作与家庭所在区域有很大关系,来自一线城市的82.93%的学生愿意回乡工作,而来自其他城市的77.63%的学生不愿意回乡工作;而家庭在二、三线以及其他城市的学生,女生愿意回乡工作的占比高于男生。因此家庭所在地区经济水平与大学生是否愿意回乡的意愿强弱成正相关,但也存在性别影响。

2.5 家庭因素与就业流向的关系

家庭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

大学生的就业流向。从调研数据来看,74.58%的家庭都讨论过就业城市去向的问题,并且46.33%的家庭希望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所以除了家庭在一线城市的学生,家庭希望孩子可以去大城市锻炼,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大部分的家长还是希望孩子留在自己身边。

2.6 性别与就业流向的关系

从调研中可以看出,在男生中只有8.49%认为性别会影响就业流向,而女生中有69.01%认为性别会影响就业流向。就业市场的反馈也表明,在一些单位的招聘中,明确表示不招聘女性员工。这在某种程度上又缩小了女生的就业范围,增加了女生的就业压力。

3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建议

3.1 应届大学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第一,就业可以选择新兴的一线城市或二、三线城市。在国家经济的带动下,这类城市迅速发展,就业政策开放,对人才的需求大,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既是一个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机会,也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切入点。

第二,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不能一味考虑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物质因素,要考虑职业是否能够提升自我素质能力,促进自身长远发展。

3.2 家庭应正确引导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在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家庭因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因此,家庭应正确引导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和态度,多鼓励子女选择自己感兴趣领域就业或创业,以积极的态度去就业创业。

3.3 就业市场应以能力为标准进行招聘

在就业市场中,要建立正确的以能力为标准的招聘取向,杜绝招聘单位对于性别歧视状况的出现。在招聘过程中要选择较为合适、能力强的人员,对于应聘者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综合实力最优为标准,不能对应聘者进行性别歧视。

3.4 学校要加强专业发展方向的教育,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就业

通过对专业发展方向的调查发现,有21.47%的学生不够了解自己的专业,对于专业的认识不清晰。学校要加强专业指导的力度,在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以专业前沿课程,向学生展现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最新研究方向、最新动态,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程度。同时学校也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校企联合,建立合作关系,以实践基地等形式使学生对本专业就业产生认同感[8]。

3.5 政府应积极帮助大学生就业

第一,政府要不断完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法律制度,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使公开、公平与公正的就业原则得以落实,积极引导,助力大学生就业[9]。

第二,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如优惠创业贷款、绿色通道等方式,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保证其相关待遇的实施,创造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利条件和环境,以此引导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而实现就业[10]。

猜你喜欢

流向毕业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幅、换手、振副、资金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