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肠造口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3-20汤新辉刘华云
黄 甜, 汤新辉, 刘华云
(1. 南华大学护理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1;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湖南省肿瘤医院2. 护理部; 3. 造口伤口失禁中心, 湖南 长沙, 410013)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的研究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新增180多万,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癌症[1]。结直肠是国内第四大最常见的癌症[2],每年新增的肠造口患者约10万人,目前总数已超过100万,且呈增长趋势[3]。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医疗器材的推广使用以及患者保肛意愿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结直肠癌患者选择预防性肠造口术[4]。预防性肠造口以回肠造口居多,虽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它改变了正常的生理排泄途径,且造口并发症症较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自我管理的核心是强调患者在疾病管理当中的主导地位,即患者积极地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保健活动[6]。造口患者出院后的造口相关护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肠造口的自我管理能力尤为重要。本研究对100例预防性肠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9年4月—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复诊的预防性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行预防性肠造口术后一个月的患者;②年龄≥18岁且知晓自身病情;③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读写能力。排除标准:①永久性肠造口患者;②有精神及认知障碍患者;③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共调查100例患者,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50岁28例,51~60岁36例,61~70岁23例,≥71岁13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0例,初中27例,高中22例,大学及以上11例;结肠造口9例,回肠造口91例。患者均了解研究目的,自愿配合调查。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人口学和造口相关资料。人口学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类型、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造口相关资料:造口类型、造口术前定位、造口的自我接受程度、造口产品费用来源情况等。②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问卷:由韩舒等[7]编制,共5个维度,30个条目;即造口护理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信息管理、症状管理及心理管理5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法(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依次计1、2、3、4、5分。问卷总分为30~150分,111~150分评定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好,71~110分评定为患者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30~70分评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问卷条目内容效度均达到0.7以上,总体CVI为0.903,Cronbach’sα系数为0.91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资料收集方法: 调查者现场向患者发放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向患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且告知问卷填写的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认真填写并当场收回,本研究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回收有效率100.00%。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预防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况
预防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90.87±12.68)分。见表1。
表1 预防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 分
2.2 预防性肠造口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2.1 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造口术前定位、造口的接受程度是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见表2
表2 预防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 分
2.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预防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纳入回归方程的自我管理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术前定位、造口接受程度。结果表明,预防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年龄、文化程度、术前定位、造口接受程度因素有显著的相关性。自变量赋值见表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方式
表4 预防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注:决定系数R2=0.610,F=37.108,P<0.001。
3 讨论
3.1 预防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
本研究数据显示,预防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状态,为(90.87±12.68)分,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8-9]。预防性肠造口术后自我管理主要包括造口护理管理、患者日常生活的管理、症状管理、相关信息的获取、心理管理等内容。本研究显示,患者日常生活管理得分最高(32.69±4.10)分,症状管理得分最低(8.63±2.39)分,这可能与预防性肠造口中以回肠造口居多有关。预防性回肠造口其排泄物量多、稀、排出无规律、次数多、且含有大量的消化酶,护理难度较大,更易发生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10]。且患者术后出院对造口的护理缺乏专业指导,对造口并发症的管理能力相对较低。同时也可能与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更多关注造口护理及日常生活护理方面健康宣教,忽视了对造口并发症的指导有关。本研究心理管理得分在5个维度中处于中等水平状态,为(12.33±2.37)分,稍不同于韩舒等[7]的研究,这可能与预防性肠造口患者造口携带的时间有关。预防性肠造口回纳的时间一般为术后3~6个月,相比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预防性肠造口患者对临时的造口心理接受程度相对较高些,心理承受压力较小,所以心理管理能力相对较高些。这提示医护人员对预防性肠造口患者在注重院内外造口护理、日常生活方面指导的同时,也要注重对造口并发症监测及护理的健康教育。
3.2 预防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受多因素的影响
3.2.1 年龄: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越大,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低,进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果与相关文献[11]报道一致。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年轻患者相对要低,因为老年患者的思维能力及反应能力比较慢,接受疾病及造口护理方面知识需要更长的时间,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相对较弱;而年轻患者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正确地更换造口袋及处理造口并发症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以提高不同年龄段预防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3.2.2 文化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最低,学历越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越高,这与覃惠英等[12]、李玉梅等[13]研究一致。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理解能力和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较强,能正确理解医务人员提供的造口护理相关知识,并能掌握造口护理要点。且高学历患者自身能够意识到自我管理对疾病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并主动通过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渠道获取肠造口相关知识,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较高,自我管理能力也较高[14]。因此医务人员在对待高学历患者时可采取简明扼要的语言,同时注重其精神生活,以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对待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应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注重其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3.2.3 造口术前定位: 本研究结果显示,造口术前定位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存在相关性,术前进行造口定位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相对较高。研究[15]表明,术前定位能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患者对造口护理自信心增强,从而自我管理造口能力相对提高。分析其原因,术前定位能最大限度保证造口处于一个患者能够较好适应它的位置(患者自己能够看见、腹部较平坦、避开疤痕褶皱、造口周围皮肤至少有直径5 cm可贴造口袋),有利于患者日后进行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同时,术前造口定位有助于预防造口并发症[16],能有效避免因造口并发症带来的护理困难,从而提高患者对造口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医护人员自身应提升造口专科业务方面的学习,掌握术前定位的知识点,由医生或者护士进行造口术前定位,满足患者自我护理需求,促进患者自我管理造口能力提升。
3.3.4 造口接受程度: 本研究发现,完全接受造口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较高;不能接受造口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较低。患者对肠造口的接受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但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认可,这提示医护人员在加强院内健康宣教的同时,应通过其他多种形式如:开展造口联谊会、同伴教育、家属参与、社区健康教育等去淡化“造口人”的羞耻心理,让其尽早接纳造口,回归社会。该结果与郭泽霞等[8]研究相似。医务人员应把院内个性化健康教育与院外延续性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多渠道的相关知识教育普及,提高患者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预防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容乐观,而患者自我管理在疾病恢复的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务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对预防性肠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进行有效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尽早回归社会。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