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固定支撑支架的设计与应用
2020-03-20王家美宋雅文潘逗逗
王家美, 宋雅文, 潘逗逗, 王 蓓
(上海长征医院 1. 心内科; 2. 护理部, 上海, 200003)
随着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冠心病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是临床常用技术,但术后因需要压迫止血易导致上肢肿胀,此外动脉穿刺点若压迫不够彻底则易诱发皮下血肿进而引发肌筋膜综合征[1-2]。目前已有相关的支撑支架应用于临床,但存在角度可调范围不大且固定存在困难、肢体与支架贴合不良易引发不必要的相对滑动、支架整体偏重、护理人员操作困难等问题。基于上述情况,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角度可调且利于静脉回流的上肢固定支撑支架(专利号:ZL201820588327.9),不仅透气性好、舒适度佳,且具有压力和血氧检测功能。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制作
本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通过第一铰链连接转动座,固定座上设置固定装置,第一铰链固定支撑座,支撑座和转动座之间设置支撑装置,第一铰链的侧面设置刻度盘,固定座和转动座的上部分别设置限位装置;固定座和转动座上部为支撑架,下部为支撑板,支撑架为镂空的支架,支撑架上部设置弹性支座,弹性支座上设置血氧仪探头和/或力传感器,支撑架的侧面通过第二铰链固定限位装置。
固定装置为L形,与固定座的底部组成U形,底部通过锁紧的螺栓固定在床体的底部。刻度盘为扇形,上部设置刻度,刻度中心位于第一铰链的轴心,转动座上设置与刻度盘配合的指示线。支撑装置的伸缩杆一端通过第三铰链固定在支撑座上,伸缩杆的侧面设置锁紧螺栓,伸缩杆的另一端设置第二滑动块,或者铰接在转动座上,第二滑动块在第二滑动杆上滑动,第二滑动杆固定在转动座上。
支撑架在支撑板的纵向间隔分布,支撑架上分别设置限位装置。限位装置为两个位置相对的弧形的第一弧形挡板,或者一个第二弧形挡板,第一弧形挡板或第二弧形挡板的开口朝向支撑架。弹性支座为多组、间隔分布在支撑架的横向,多组弹性支座的上部组成弧形。支撑架为网状支架或者间隔分布的竖向筋支架。固定座和/或转动座的侧面纵向设置第一滑动杆(或者内凹的滑动槽/条),第一滑动杆上设置第一滑动块,滑动杆与滑动块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单纯的形状契合(梯形滑动杆与燕尾槽,或者相反即燕尾槽与梯形截面滑动块),也可以通过在接触面设置滚珠轴承实现更为顺滑的相对移动,同时滑动块上设置锁定装置(锁定装置通过穿过的螺孔旋紧或者放松对与之间的接触面实施不同的压力进而实现与位置的相对固定,图6展示了不同的滑动槽/条与滑动块的连接,以及锁定装置是如何通过预留在滑动块侧面的螺纹孔道实现与的位置相对固定)方便在必要时进行位置固定,第一滑动块上设置超声探头支架。血氧仪探头连接血氧仪,力传感器连接力传感器显示器。
注:1.固定座;2.第一铰链;3.转动座;4.固定装置;5.刻度盘;6.支撑装置;7.支撑座;8.限位装置;9.床体
注:11.支撑架;12.支撑板;13.第二铰链;14.弹性支座;15.血氧仪探头;16.力传感器;81.第一弧形挡板
注:11.支撑架;12.支撑板;13.第二铰链;14.弹性支座;15.血氧仪探头;16.力传感器;82.第二弧形挡板
注:8.限位装置;11.支撑架;12.支撑板
注:3.转动座;7.支撑座;61.伸缩杆;62.第三铰链;63.第二滑动块;64.第二滑动杆;65.锁紧螺栓
注:1.固定座;3.转动座;6.支撑装置;8.限位装置;17.第一滑动杆;18.第一滑动块;19.超声探头支架
2 使用方法
患者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平卧于床上,将穿刺肢体放于支撑支架上,根据自身情况选择2对或者2对以上半环形限位装置,协助固定穿刺肢体,固定的角度根据自身舒适度进行调节,调节是可连续性。特殊情况的患者可采用三维采集患者个人的肢体形状进行3D打印订制。支撑支架中间预留的光电检测孔,方便实时监测承托肢体的血氧和压力等指标,避免因不可见的皮下血肿压迫血管导致骨筋膜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本装置具有以下优点:①本装置角度可选调节,避免肢体过度弯曲,同时提供一定的手臂侧部支撑,减少不必要的肢体活动;②前臂和上臂与支架的接触面可采用3D打印等技术实现人体工程学贴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设计有镂空等结构,在提供足够支撑强度的基础上减轻支架的重量;③提供支架固定在床旁的限位固定夹,减少支架在床上不必要的滑动,影响静脉回流;④除重力回流外,还可通过与前臂/上臂接触的活动马达提供由肢体远端至近端的推动力,加速静脉回流;⑤支架与前臂/上臂接触的部分可装载光电探头,监测局部血氧和压力情况,避免出现大血肿压迫血管导致肌筋膜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⑥支架侧面预留有可拆卸且可滑动的超声探头及导线搁架,可用于应急。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