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腓骨肌腱滑脱的手术治疗探究
2020-03-19孔成福
孔成福
【摘 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腓骨肌腱滑脱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改良“八”字切口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的优良率为97.8%,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未发生骨不连,1例患者走路偶尔疼痛。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腓骨肌腱滑脱采取改良“八”字切口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系数高,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合;腓骨肌腱滑脱;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1
四肢在折再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跟骨骨折为一种常见四肢骨折,统计学数据显示跟重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导致出现跟骨骨折原因较多,包括车祸以及高处坠落等。在跟骨骨折疾病严重重度中,大多数患者为关节内跟骨骨折,该种骨折方式治疗难度系数大,且合并其他并发症[1]。笔者在查阅万方以及CNKI等数据库显示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腓骨肌腱滑脱的报道较少,对于改类型骨折方式经笔者研究分析发现采取改良“八”字切口治疗效果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来源
本次的8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腓骨肌腱滑脱患者均于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经X线摄片以及MSCT扫描等检查确诊,并伴随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20-61岁,平均(41.2±2.7)岁,本次临床治疗方法患者或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协议书。
1.2 方法
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骨折复位以及肌腱处理均在下肢气囊止血带控制下进行,避免术中过量出血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首先做一个切口位于跟腱,长度约为3cm,将跟骨后结节进行显露,跗骨窦做一个长度约为8cm的切口,切口走形从外踝后上缘腓骨长短肌前缘,切口相应组织后完全暴露跗骨窦、距下关节以及腓骨肌腱等组织。斯氏针将置于跟骨结节位置,对于患肢进行牵引使得骨长度恢复,矫正内翻成角以及修正骨平面后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固定材料为螺钉以及骨钛板。复位跟骨后在斜切口近端将脱落的肌骨肌腱进行显露,对于肌腱破裂的患者进行腱鞘修补术等处理。在C型臂X线下复位后跟骨的长度以及宽度等数据,满意后将止血带松开并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判断标准[2]
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对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患者的恢复状况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包括行走疼痛等。
2 结果
本次治疗的86例患者中,优56例,良28例,差2例,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7.8%(84/86);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未发生骨不连,腓骨肌腱未发生脱落,1例患者走路偶尔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1.2%(1/86)。
3 讨论
随着交通业以及建筑业的发展使得四肢骨折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而四肢骨折中常见类型为跟骨关节内骨折,该种骨折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需要积极开展治疗。临床报道显示腓骨的长短肌腱均使得足外翻以及外展等功能,因此骨折后生活受到影响严重[3,4]。
大部分学者认为对于跟骨骨折属于关节内的骨折类型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但因合并腓骨肌腱脱落的患者为少数,且检查的同时不能只注意足跟部的肿胀以及疼痛從而忽略踝部的检查,需要采取综合的检查方式获得准确的诊断。本次采取的改良“八”字切口手术在临床骨折治疗中出现较多,因其具有以下的优点:不需要在踝处做切口,因此有效降低切口以及软组织的损伤以及感染的发生率,并在该种手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该种手术治疗过程中仅需要延长跗骨窦切口后治疗肌腱脱落的效果即可达到,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并降低大切口使得皮肤坏死以及感染等几率,手术安全系数较高。
本次临床治疗中笔者对于8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腓骨肌腱滑脱的患者均采取改良“八”字切口治疗,结果84例患者效果达到优良指标,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7.8%,提示该种治疗模式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此外治疗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仅有1例患者出现行走时偶尔疼痛,患者无骨不连,腓骨肌腱脱落等情况,进一步说明该种手术模式安全系数高,未增加患者负担。总之,经以上临床资料分析笔者认为: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腓骨肌腱滑脱的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改良“八”字切口手术方式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福利。
参考文献
Hsu AR, Anderson RB, Cohen BE. Advances in Surgical Management of Intra-articular Calcaneus Fractures[J]. J Am Acad Orthop Surg,2015, 23(7): 399-407.
Kitaoka HB,Alexander IJ,Adelaar RS,et al. Clinical rating systems for the ankle-hindfoot,midfoot,hallux,and lesser toes[J]. Foot Ankle Int,1994,15(7):349-353.
俞冠民, 张玲红, 吕冬亮, 等. 足踝部肌腱损伤的MSCT诊断[J].中国骨伤, 2013, 26(1): 73-77.
胡牧, 徐向阳. 腓骨肌腱滑脱症治疗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15, 36(5): 35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