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工程专业“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03-18赵娟彭亚萍丁文胜武田艳王国林胡大柱

高教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土木工程校企合作

赵娟 彭亚萍 丁文胜 武田艳 王国林 胡大柱

摘  要:为搭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新型立交桥,健全高职生向本科生的学历提升通道,高本贯通教育是一种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土木工程专业“高本贯通”找准人才培养定位,着力培养具备“能设计、会施工、懂安全、知处置”工程素质的一线土木工程技术人才。依据土木工程专业“高本贯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分析,合理配置高职-本科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构建了“基于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高职与本科两大教学平台上共同实施课程模块,贯彻“校企融合、三元一体、双证融通”培养方针,按照能力递进的课程内容实施高本贯通一体化教学,凸显了“应用型”技术技能教育特色。

关键词:土木工程;高本贯通;能力模块;校企合作;双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8-0147-03

Abstract: In order to build a new type overpass under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o improve the transition path from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undergraduates, the through-type personnel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 is an innovative high-level training model of applied talents. Civil engineering of the through-type personnel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 identifies the talent training position, focuses on training first-line civil engineering technical personnel with engineering quality of "understan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security, and disposal".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ability requirements of talent train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who are "the through-type personnel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 we should finish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sources,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of a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engineering ability training. Implementing the curriculum module on the two major teaching platform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undergraduate course, implementing the training policy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three-in-one integration, and dual-certificate integration", and implementing high-level and integrated teach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gressive curriculum content, highlighting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echnical skills education features can help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alents in "the through-type personnel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the through-type personnel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 capability modul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wo certificates fusion

前言

当今建筑产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全新战略机遇,同时又面临着转型升级、行业需求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严峻挑战,做好人才的“供给侧”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刻不容缓。目前建筑业人才需求学历以本科层次为主导,从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管理单位等相关企事业单位,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生产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上海市首批“高职-本科贯通培养”试点班 “土木工程”专业旨在搭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新型立交桥,健全高职生和本科生转换通道,为工程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输送企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研究积极探索了土木工程专业“高本贯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条件保障支撑、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学改革问题,凸显了“应用型”技术技能教育的特色,有助于为“高本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顺利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一、“高本贯通”人才培养定位

根据《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层次、布局结构和体系建设等进行一系列重要设计,要求人才培养必须紧跟行业的转型发展,着力于对接行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专业布局结构,大力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支撑上海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上海“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贯通培养试点实施方案》(沪教委高〔2017〕39号)文件要求,2017年及2019年,已有三批共计9个专业入围“高本贯通”试点名单,并皆已开始招生。

土木工程作为首批“高本贯通”试点专业,现已有两届共计80名学生入学。试点方案设计于2015年底启动,由本科院校牵头,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设计,提出了区别于传统高职教育、专升本教育以及全日制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它将通过贯通融合、知行合一来弥补高职院校学术活动、社会活动较少,缺乏对社会了解和能力锻炼的不足,也将克服本科教育中知识理论和工程实践脱节的短板[1]。土木工程专业“高本贯通”教育致力于培养适应建筑行业建设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自我学习能力,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原理和知识,经过工程实践基本训练,能胜任工程建设领域中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备“能设计、会施工、懂安全、知处置”工程素质的一线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二、“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高本贯通”采取“3(高职)+2(本科)”的5年学制:前3年主要在高职院校学习、后2年主要在本科院校學习。在5年培养周期内,学生将进行不少于3.5学年理论+实践一体的专业学习和不少于1学年的企业实践。“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符合政策导向,而且具有独特优势。首先是行业认可的优势,在“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强调了“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要求,“高本贯通”培养的学生符合相关条件后,可在毕业前获得由人社部门颁发的行业企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技师级),学生在就业时更有优势。其次是办学资源的优势,“高本贯通”培养整合了专科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优势资源,共享师资和教学平台,加之行业企业的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建设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三、“高本贯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

高本贯通人才培养的能力规格分为基本素养、知识要求和职业能力三个层面,其中职业能力要求相比于传统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规格更强调实操应用性和创新创业性的培养[2]。具体如下:

(一)基本素质要求

政治素质过硬、爱党爱国、立场坚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及职业道德,诚信、善良;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能适应岗位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富有责任心;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知识要求

掌握必须的职业伦理、职业法规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公共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建筑力学、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施工技术等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工程软件的应用能力,如CAD、Office、Revit等;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与技能;掌握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的基础知识;熟悉投资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设计基本结构与构件的能力,掌握国家有关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掌握建筑结构制图标准;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信息管理以及工程建设法规基本知识。

(三)职业能力要求

具有熟练的建筑识图、制图能力,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组成及细部构造;具有建筑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能力、解决施工现场简单及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常用建筑材料的应用及检测能力,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对进场建筑材料进行验收的能力;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具备建筑工程(含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岗位所要求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能对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进行管理;能编制较高难度的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熟悉施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性能,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方案,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具有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能力;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撰写常用施工文件;具有较强的文件编辑能力;具有较强的BIM应用能力及CAD绘图能力;具有较强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能查阅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初步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四、“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深入分析“土木工程”行业和岗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明确了人才培养定位,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顺应行业企业的需求、构建了“基于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高职与本科两大教学平台上共同实施课程模块,按照职业递进的课程内容实施高本贯通一体化教学,科学、有效地推进高本贯通的教学实践。

(一)理论教学体系的一体化设计

参照“注册建造师”等职业资格标准,彻底打破本科、高职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去除重合、交叉内容,有效重构,突出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强化课程体系的连贯性、螺旋上升性和技能培养的可持续性,构建了高本贯通一体化课程体系;依据“能设计、会施工、懂安全、知处置”四种主要能力对应的21个职业能力模块,进行职业能力模块解析,梳理出150个知识单元、643个知识点,遵循知识循序渐进的学习自然规律,将各知识单元布置在高本贯通的不同学段。理论课程分为四大类,分别为:

1. 前置课程:原高职与本科培养计划中重叠、知识点侧重于职业技能的课程,统一前置在高职阶段进行,授课方式需强调实操技能的培养;包括:工程识图制图、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等。

2. 贯穿课程:原高职与本科培养计划中重叠的核心课程,作为能力培养的贯穿主线,分段安排在高职及本科的不同学期,原内容重叠部分,需进行优化整合:数学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力学类、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概预算、工程经济与管理等共12门。

3. 后置课程:原高职与本科培养计划中重叠、知识点侧重于理论分析、设计计算类的课程,经优化改造统一后置在本科阶段讲授,授课方式需分析计算的培养,配合以相关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包括:物理、化学、土木工程试验、流体力学、砌体结构、钢结构、建筑结构抗震、地基处理技术、建筑安全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与事故分析等共14门。

4. 复合新增课程:新增课程,顺应建筑业发展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包括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BIM技术及应用、建筑机械等。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知行合一”特色

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中各类实习、实训占总学分的30.9%,占总学时的百分比为48.1%,高于普通本科的实践教学比例,为培养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主要包括:1. 建筑工程材料、构造、结构型式认知实训;2. 制识图实习;3. 测量技能训练;4. CAD技能训练;5. 施工工艺实训;6. 综合实训;7. 顶岗实习;8.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技术实践等八大板块。各大板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体系紧密呼应,分别采用课内实验、课后集中实习、综合专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体现工程教育“知行合一”的特点,确保学生应用实操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第六学期,安排进入上海大型建设工程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在此期间,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学生在一线岗位轮岗见习,通过知行转化促进第一学段所学理论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吸收,更能从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创新设想,并带着这些想法进入本科学段的深化学习,这种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渐进式过程更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特点。同时,在企业中的长时间浸染,学生精准对接企业的需求,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也有获取更多的职业能力考试的机会。同时,企业全方位地参与到“高本贯通”教育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去,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五、高本贯通“校企融合、三元一体、双证融通”培养路线

土木工程专业“高本贯通”教育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建工集团联合开展。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获高职+本科毕业证书,并在毕业前获得由人社部门颁发的、行业企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技师级),成为具备“能设计、会施工、懂安全、知处置”工程素质的一线土木工程技术人才,毕业两年后报考二级建造师,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职业能力更加适应行业的岗位需求,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在五年的专业建设中,将不断根据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与工程实践接轨。

高本贯通教育深入探索了“校企合作、三元一体”的组织模式,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组织管理章程,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3]。同时,邀请了多位一线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订,教材、讲义的编写及专业教学资源库、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咨询和建议,为专业建设的全过程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外聘企业专家为高本贯通专业开设专题讲座,介绍行业发展动向;聘请行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兼课,将行业发展的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动态带入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六、结束语

1. 土木工程专业“高本贯通”人才更加适应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满足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 以“能力模块”引导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有效地避免了高职-本科“知识点、技能点”的重复与空缺,充分发挥出高-本培养各自的优势,毕业生能获得更优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3. 学生经过五年高本贯通学习,除了获得毕业文凭外,还可获得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学生毕业二年后,可报考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

4. 高本贯通教育模式采用了“校企融合、三元一体、双证融通”培养模式,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符合建筑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钱啸寅,付奕.“高本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6(8):94-95.

[2]张健.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规格定位初探[J].职教论坛,2018(4):33-37.

[3]李小文,夏建国.新时代新高职新征程——新时代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5):149-153.

猜你喜欢

土木工程校企合作
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分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