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2020-03-17王亮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初中数学策略

王亮

【摘要】作为师生互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与中心环节,课堂教学也是学生汲取知识、提升能力的主要途径.新课标视域下,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学习过程、空间、时间等归还给学生,使其可以自主参与课堂学习,全身心投入知识的探究中,进而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能力,获得最切实有效且显著的发展.笔者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展开具体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对各级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不单单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此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在此种形势下,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就成为现阶段广大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初中数学学科肩负着学生智力开发、思维培养的重要责任,对学生将来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纵观当下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一些教师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设计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无法有效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致使师生缺乏互动,学生学习过于被动,教学目标难以落实.可见,积极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十分重要.

一、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首先,一些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在课堂上循规蹈矩,生怕为学生带来困难,不敢越雷池一步,致使课堂气氛十分沉闷.还有一些教师不主动分析教材编写意图,随意更换教学内容,只想着如何迎合教学改革提出的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要求,完全不顾学生与教学实际,一味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了起来,但实际上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学习也漫无目的,致使教学效率始终得不到提高.

其次,由于受應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许多教师过分关注学生成绩,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注重结果,并未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与进步情况,尚未展开有效性评价,势必导致教学重心偏移,进而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有些教师重理论而轻过程,将结论的推理过程变成呆板单调的模仿练习与机械记忆,学生严重缺乏对知识的思考、体验与探究,机械练习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的天性与智慧被扼杀,创新思维变成泡影,全面发展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最后,一些教师备课的时候,并未以学生为本,没有做到“备学生”;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能力与基础的关注,致使教和学不相适应.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缺乏个性品质与学习体验[1].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因而难以在学习中形成愉悦体验.而随着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自信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反差.借助数学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与自信,是教学目标重点关注的内容,但这一点表现得尤为不足.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应付了事,甚至不完成,解题不遵循必要的步骤和格式,严重缺乏逻辑性.

其次,一些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过于被动,依赖性较强,缺乏自觉性和自主性;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提出的问题漫不经心,不积极思考,课后不及时总结知识,探寻知识点间的联系.一些学生在离开了教师的监督后,根本不自觉学习,致使知识很快就被遗忘[2].一些学生不重视基础,作业马虎、粗心,教师讲解订正之后还是犯错,致使课堂收效甚微.

二、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高效课堂要兼顾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既要有高质量,又要有高效率,旨在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切实的发展,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在初中课程体系中,数学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不仅由于其是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物理学科的基础,影响着学生的长远学习,又因为其关系着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关系着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然而,在传统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因为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加之教师采取的教学理念与手段过于陈旧、保守,学生学习始终不积极,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与投入性不足,严重制约着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制约着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完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并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建立高效课堂,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3].

三、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性策略

(一)结合实际,提升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受益者,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优化教学设计的时候,其首要任务即是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与具体教学内容,通过抓住知识的重难点,认真分析学习任务与学习要求,从而制定科学化的教学目标,这也是安排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策略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当中,教师要考虑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局限性,且不可设置过低或者过高的教学目标,以此提升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使所有学生均能够有效学习知识,进而强化核心素养与知识运用能力,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例如,在讲解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中关于“勾股定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通常设定的教学目标为:首先,引导学生对图形展开观察、猜想、思考以及验证等,让其感受勾股定理的形成过程;其次,向学生介绍古代学者对勾股定理的研究,以此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能够更加努力地学习;最后,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像这样看似非常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其实并不符合实际,且针对性不强.大部分知识内容通常一两节课就讲完了,学生根本无法达到要求.所以,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展示设计的时候,必须全面、充分且精准地掌握知识内容,合理制定教学的计划与目标,以此强化教学目标的可行性.

(二)以问题为导向,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问题是知识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更是学生成长与进步的原动力.在原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均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解知识,学生只能一味地听取、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过于被动,且其参与课堂的空间与机会受到了严重的剥夺,长此以往,必定扼杀其学习兴趣,阻碍其思维成长.因此,要想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提升教学行为的价值,教师必须积极改变这一教学状态,以问题为引导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以学生分析与解答问题为主要形式,以此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变说教为倾听,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专注学生思维的误区与亮点,引导其有效学习,提升教学的实效性[4].

例如,在讲解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中关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道这样的问题:-3x+6>39.教师并不用急着将正确解答方法告诉给学生,而在大部分学生均解答出题目之后,转变以往教学策略,采取学生讲解的方式,引导其相互分享解题思路.其中,一名学生说道:“将不等式左右两侧同时-6,由于不等式左右同时加或者同时减某一个数,符号并不发生改变,因此得到新的不等式-3x>33.然后,根据不等式左右两侧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符号发生改变的这一原则,再把不等式左右两侧同时除以-3,将未知数x系数转化成1,即得到新的不等式x<-11.”听到这名学生的讲解,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认同.这时,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使其思维能够更加完善,同时增强探究知识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为引导开展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彰显,使其能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结合自身认知提出观点与疑问,从而构建正确概念,突破知识重难点,解决具体问题.

(三)组织开展小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单单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增强其团队意识.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抓住学生的特点,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注入鲜活的动力,让所有学生均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從而发散思维,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5].

例如,在讲解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中关于“有理数的乘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一改往常的练习方式,带领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竞技比赛.“现将所有学生划分为6个小组,各小组成员需要彼此合作完成任务,小组之间则互相竞争.由我为大家出题,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的小组获得10分,当然如果不回答或者答错则扣除5分以示惩罚.答题过程中,我可能随时指定某一小组成员回答问题,因此所有人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听到教师这样说,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带动起来,并能够积极参与竞技活动.教师提出问题:“-24×(-22)×(-2)3=?”各小组随即陷入沉思,并在计算后得出结果.第一小组得出的结果为29,第二小组得出的结果为-29,第三、四、五、六小组得出的结果与第一小组相同.这时,教师公布答案,并向学生讲解问题的重难点,然后对6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学生在小组竞技中均表现得非常主动、兴奋,为了能够为小组争光,积极回忆且复习所学的相关知识.这种方式不仅有效营造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小组竞技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愉悦,更能够使学生收获学习带来的幸福.

(四)开展探究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师通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严重剥夺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权利与机会,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对此,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化灌输为探究,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不仅赋予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权利,也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中关于“平行四边形”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转变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而是选择适当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而自己只要做好引导者即可.有的学生结合小学时期学过的知识,得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互平行,而两条平行线同旁内角呈互补关系,进而平行四边形邻角互补的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大胆猜想,并借助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验证观点,进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化灌输为探究,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切身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极大地强化了其探究能力.此外,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与探究习惯,便能善于发现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并将现实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实现对知识的学以致用,提升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如何构建高效优质课堂已成为广大教育者关注并探索的重要课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课堂上的小主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顺应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拥有更多思考与探究知识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乐学、会学,进而得到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志高.初中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6):142-143.

[2]石拥军.探究初中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以“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5):209.

[3]张海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35):91-92.

[4]柳月明.师生合力与小组合作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听答效率探究[J].学周刊,2019(17):97-98.

[5]代祥云.巧用前置性作业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9(12):92.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初中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