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实施集团化办学
2020-03-16汤湘花孙国群
汤湘花 孙国群
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实现后,促进均衡发展上升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如何在短时间内让传统优势学校和薄弱学校缩小办学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集团化办学成为有效路径之一。那么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实施集团化办学呢?
尊重成员学校个性特色
集团化办学要尊重集团内各成员校的历史,挖掘每个成员校在独特的发展环境中形成的特色,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集团整体的优质化。集团化办学要注重塑造文化品牌,要尊重成员学校的个性特色,努力形成“一校一品”格局。同时对加入教育集团的成员学校,在初期积极渗透管理文化,帮助其在短期迅速提升办学效益,提升学校教育自信;在中期促进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形成管理特色,创建教育品牌;在后期为其搭建舞台,在教育集团内推广其先进经验,在所处区域内发挥引领作用。
加强办学制度共建共享
制定教育集团化办学章程,明确集团内各成员校职责、权利与义务,实施物质资源、教师资源、课程资源、教研资源合作共享。教育集团要制定三年发展实施方案和年度推进工作计划。完善与创新保障集团化办学运行的各项章程管理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学校管理共商共营,增强群体认同感与归属感,切实做强管理经验辐射、课程资源共建、优质师资流动、教育科研互通、校舍场地资源共享等核心办学环节,既保障集团整体质量提升,又充分发挥集团内各成员校的办学特色。
推進骨干教师柔性流动
教师的跨校交流同样体现各取所长、各补所短的特点。一个集团之内,优秀的教师和薄弱的教师只要能够流动起来,资源就活了,产生的效益就会更大。要积极探索教育集团内领导和教师交流模式,根据办学需要推进教师 (含中层干部 )交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区域内各校各学科骨干教师比例逐步趋于均衡。按照“总量不变、结构合理、促进均衡、盘活优化”的原则,探索建立“骨干教师流动蓄水池”,盘活集团内骨干教师资源。建立优秀教师引领下的教研一体化的集团培训制度,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向在集团内流动的骨干教师倾斜。对在流动中作出突出成绩的骨干教师加大宣传力度,使骨干教师的柔性流动成为新常态。
鼓励优质课程资源开发
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基础上,集聚集团内各成员校以及社区等单位的课程资源,建设具有集团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优质课程开发、共享、配送机制,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培养学生基础素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发挥信息平台在校际课程资源共享、教育教学研究、质量监控和素质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拓展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时空,关注差异、尊重选择,优化教学环境。
建立统一考核评价机制
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为基准,制定集团化办学考核指标,整体评价集团化办学情况,重点考查优质资源增量与校际差距缩小情况及每所学校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学校持续发展情况。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绩效评价,将学生、家长与社区老百姓满意度,作为检验集团化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尺。逐步建立集团内学校“捆绑式”考核制度,全面推进成员校共同发展。
健全全面参与治理体系
健全家长、社区参与办学的有效机制。各集团在办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参与了解集团化办学,切实赋予家长和社区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与评价权,合理吸纳各方建议和诉求,有效改进集团化办学,增进家长、社区对学校的理解与支持,提升集团化办学的社会影响力。
总之,集团化办学是一种新型学校组团发展的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集团化办学的根本目标。集团化办学这一平台,激发的是办学活力,促进的是主动发展。我们要尊重每一所学校,在集团中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管理互鉴、教研联动、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优势互补、互促共生,从而打开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教育的公平优质,真正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盐城市响水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