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该是“丰富的安静”圣地
2020-03-16糜荣华
糜荣华
2019年 12月 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 12月 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了解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教师减负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来从事教书育人,将工作重点放在立德树人上。减掉的是不合理的负担,主要是这几个方面:要减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要减社会事务进校园,要减报表填写工作,要减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
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各种解读众说纷纭。笔者近期参观考察了上海市嘉定一中,这所有着 90余年历史的老校,却给出了“简单”的答案——办一所安静而丰富的学校。嘉定一中积 90余年的办学底蕴,认为学校首先要“安静”,而非喧哗,更非浮躁。安静的背后,办学的实践、改革的探索,始终在悄然进行着。漫步在嘉定一中的“思维广场”(科创实验楼)中,目之所及,心为所动,科创课程以及丰富的学习成果,无不彰显着这所上海名校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印象最深的是学校“思维广场”墙上的这句话:“让思维过程真实可见,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让知识链接现实世界。”看得出,嘉定一中正在努力成为“一所安静而丰富的学校”。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很忙。忙着更新教育观念,“缤纷”的教育理念让教师难以安静;忙着参加各种培训,“高端”的培训任务让教师难以安静;忙着应对各种工作和检查,“全能”的任务和责任让教师难以安静……然而,忙碌的背后,是中小学教师个体的疲于应付和不断抱怨,中小学教师确实到了需要减负的“十字路口”。关于减负,似乎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为学生减负却一直停留在行政干预的层面,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也许很多,但与教师负担过重不无关联。为教师减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学生减负的新路径。要减轻学生负担,必须要切实减轻教师负担。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發展进行自我迭代。但如若教师负担过重,过度挤压教师自我提升的时间和精力,会导致教师专业知识、教学理论处于只取不存的透支状态,其教育视野、教育格局便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如果教师没有对教育教学的静心研究,又谈何持续性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又谈何学生的“减负”?不仅如此,繁忙的教师还会反向地把一部分负担转移给学生,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给教师布置的各种评审、评比等活动,很多需要学生协同完成,这也变相地占用了很多学生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因此,只有真正减轻教师的负担,减轻学生负担才能落到实处。
学校静下来是一种常识。在安静的校园,教师安静地教书,才能敬重常识,遵循常识,保持理性思维,既能深刻的思考复杂的问题,又能展示简洁平易的教育风格。学校安静了,教师平静了,课堂正常了,真实的学习也就发生了。
学者周国平先生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周国平《丰富的安静》)是啊,学校也应该是“丰富的安静”圣地。这种“丰富的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而是润物无声,是“静悄悄的革命”,是教育的浪花经过奔腾起伏,丰厚充实,汇聚成一片浩瀚平静的湖泊。这片生命成长的湖泊不断流传,趋向深邃,而这种深邃使得我们教育的湖面日趋纯净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