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
2020-03-16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 南京市高中数学渠东剑名师工作室 210000)
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地高考的必考知识点,尤其在江苏卷中,其常常作为解答题的压轴题,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数列本质上是特殊的函数,但是跟函数相比,数列问题千变万化,学生常常觉得无从下手,没有所谓的“套路”可寻.另一方面,因为数列解答题所处的位置,学生往往难以完成,大部分学生甚至觉得解题无望,直接跳过,这也导致在复习数列专题时学生感觉复习跟不复习是一回事.这也引起了笔者的反思,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数列到底有没有必要复习?答案是肯定的,数列当然需要复习!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是数学重要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其他类型函数的基本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列的学习能够提升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和逻辑推理素养.数列的复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不畏困难的品质.那么,数列到底该如何复习?学生的得分点在哪里?在高考的现实背景下,我们还能做哪些?下面,笔者将以“数列的存在性问题”为例,谈一谈数列的复习.
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常常转化为方程解的存在性问题,涉及的往往是两类方程:①方程的个数大于等于可求解未知数的个数;②方程的个数小于等于可求解未知数的个数(不定方程).对于类型①,解题往往比较简单,找到足够的方程,解出未知量,如果方程的个数大于可求解未知数,那就进一步验证,如果都能满足,则存在,否则舍解.类型②往往是学生觉得困难的地方,对于不定方程,该如何求解呢?
笔者从几个简单的例子下手,试图找出这类问题的一般性规律.
例1已知an=2n,是否存在正整数p,q,r(p 解法1假设存在正整数p,q,r(p 变式1 已知an=2n,是否存在三个互不相等正整数p,q,r,且p,q,r成等差数列,使得ap-1,aq-1,ar-1成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 解法1因为p,q,r成等差数列,所以p+r=2q.假设ap-1,aq-1,ar-1成等比数列,则(ap-1)(ar-1)=(aq-1)2,即(2p-1)(2r-1)=(2q-1)2,化简得2p+2r=2×2q.(*) 解法2因为p,q,r成等差数列,不妨设p 设计意图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条件转化→化简等式→合理判断,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合理判断,如果不存在,就要推出矛盾,如果存在,就要把解找出来.例1属于不存在的情况,解法1是通过奇数与偶数的分析来推出矛盾,解法2是通过整数与分数的分析推出矛盾,解法3是通过正数与负数的分析推出矛盾;最后殊途同归,都说明了不存在正整数p,q,r(p “套期保值是全世界防范农产品价格风险的有效工具,可以使价格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是保证农民收入的一种较好的方式。”金鹏期货经纪公司营销总监周帅在讲台上,从国家农业政策解读、套期保值的好处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把高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发生的案例相结合,让“套期保值”这个高大上的词语变得通俗易懂,不时引来阵阵掌声。原来,曙光农场正在举办农产品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实操研讨会。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要求学生“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近几年来,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常作为压轴题出现, 解决这类问题往往用到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化归思想等多种数学思想.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子集上的函数, 我们可以运用函数思想来研究和解决数列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猜想比知识更重要.”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在处理过程中还应结合函数思想来考虑.如例1,读完题不妨先去猜一猜存在还是不存在.数列{an}是一个单调递增的指数型数列,而指数函数y=2x的图象是单调递增的,为凹函数,等差数列的通项是关于n的一次式,而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直线与指数函数的图象至多有2个交点,因而不可能出现有3项成等差数列.有了这样一个直观判断,接下来就是去求证,这样一来解题思路就会非常清晰. 解析因为Sn=n2,所以当n≥2时,an=Sn-Sn-1=2n-1. 又当n=1时,a1=S1=1,适合上式,所以an=2n-1(n∈N*). 故当m-5=1,2,3,4,6,9,12,18,36时,分别存在t=43,25,19,16,13,11,10,9,8适合题意,即存在这样m,且符合题意的m共有9个. 设计意图例2的难点在于求不定方程的整数解,条件转化后列出等式,基础较差的学生不知如何下手.解决路径:(1)两个未知量、一个等量关系,可以进行未知量分离;(2)利用约数,筛选不定方程的可能解,缩小范围,进而使枚举检验成为可能.该题在化简等式时还应该注意优化计算,多观察式子的结构特征,不要盲目地交叉相乘“硬解”,对于分式常常可以采用取到数、分离常数等方法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变式在例2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利用不等关系来缩小范围的路径. 上面两组例题整体难度不大,笔者提供的是较简单的数列模型,主要是想突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路径.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按存在与否可分成两大类,大体可按照下面的线路图求解:(1)条件转化→化简等式→合理判断→不存在→找矛盾(奇数与偶数、有理数与无理数、正数与负数、整数与分数等);(2)条件转化→化简等式→合理判断→存在→列举(约数、求范围等). 反馈练习1已知bn=3·2n-1-2,试问:数列{bn}中是否存在不同的三项bp,bq,br(p,q,r∈N*)恰好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p,q,r的关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注:利用奇偶分析,说明不定方程无解. 注:利用有理数无理数分析,说明方程无解. 通过对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的探究,把复杂的数列问题分解开来,让学生发现原本“高大上”的数列也可以“平易近人”,这让学生对于数列的学习增强了自信心,这一点在高三的一轮复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在一轮复习中,如果直接就抛出一些数列综合题让学生来做,学生一定会觉得看不到希望,不愿意再尝试,教师不如通过这样的小专题来把难点分解,然后逐个击破.此外,在对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通过运算也促进了数学思维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如例1中需先说明q+1-p和r-p都是正整数,然后才能得到2q+1-p和2r-p都是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