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建设途径探析
2020-03-16刘彬骁
李 柯 ,刘彬骁
(1.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2.华中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品牌战略,一般是指“使学校的各种资源以品牌的需求形式进行培育、维护、优化配置和有效运行,就是通过内涵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形成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品牌,并使学校能持续发展”[1]。2018年以来,广西相继出台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计划。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抓住产业升级发展契机,加强基于产业背景的专业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升级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广西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化发展的影响
(一)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国各省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国家出台高职扩招100万人政策,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读高等职业教育。扩招后,全国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在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的同时,我国进入了产业与教育,尤其是与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融合的新常态。
2018年以来,广西相继出台了2018-2020年特色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全产业领域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兴产业培育、三大产业优化调整等三方面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任务[2]。随着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广西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发展快车道,招生规模逐年提升。2019年广西高职录取人数近30万人,比上年增加近60%。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为地方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储备,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拓展平台。
(二) 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无论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还是对新兴产业的培育扶持,或是对现代服务业的增量提效,都是对原有行业和产业的一次技术创新与管理革新,走的是一种提质增效内涵发展的道路。产业转型升级导致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被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所替代。同时,企业转型升级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行业企业升级转型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成为大势所趋。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2019年,教育部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建设的20条指导意见。“职教20条”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教育与产业融合以及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3]。
(三)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提出了新主张
尽管我国建立了较完善的产业转型升级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但从转型升级的行业企业所取得的成效看,一个很重要的定性化评价指标就是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产品品牌建设较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传统企业,其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品牌价值更突显。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不仅仅是企业产品销量和质量的竞争,更是企业产品品牌影响力、占有率和扩张力的竞争。通过对传统产业、传统产品的改造升级,让老品牌重焕生机,得以传承和发展;通过对新产业、新产品的创新与培育,让新品牌破茧而出,得以创新与发展;通过对现代服务业的传承与创新,让新老品牌相得益彰,得以发扬与光大。
这种以品牌价值为考量的产业转型升级评价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对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转型升级企业依托资金、技术、人力、管理等优势资源,形成独有的品牌优势,并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品牌溢价。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企业品牌塑造,不仅需要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要素的支撑,更需要适应升级发展需要的专业化、职业化人才支撑。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无疑是对转型升级中的企业品牌战略最契合、最积极的响应。无论是本科院校的“双一流”建设,还是高职院校的“双高计划”,其实质就是实施高等教育教学品牌战略的一种具体实现途径。
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西高职教育品牌建设的途径
(一)树立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理念,打造职业人才培养特色
1.树立教师职业教育品牌文化理念
品牌是一种独占性的与其他同类个体具有显著差异的个性化标识或特征。产品品牌是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通过赋予产品不同技术工艺、功能款式、质量文化、差别定价、宣传促销以及差异性化营销等个性化特征,所形成的具有适应性、唯一性、溢价性和公允性的商品或服务名称。在影响品牌建设的诸多因素中,品牌文化是品牌建设最核心的要素。所谓高等职业教育品牌文化,就“是指有利于识别并将高职院校的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的文化要素的集合,它是高职院校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等价值观念外化于形的集中体现”[4]。
就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建设而言,与企业产品品牌建设既有联系,也有差别。企业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具有更强的整体性、协同性和组织性。就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而言,教师往往更注重对自身的课程教学以及教学行为负责,并不十分关注与课程相关的专业建设目标、任务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达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强调单一课程知识的传输与单一技能的指导。而教育品牌建设则必须围绕专业建设和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把学校的各种资源根据学科专业品牌的建设的要求进行培育、维护、优化配置和有效运行。即通过内涵发展、提升教学水平,形成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品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专业建设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因此,加强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关键在其对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树立教师职业教育品牌文化意识,确立以学生培养为核心,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和专业品牌的重要支撑,将课程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课堂教学与人才培养结合、知识传输与技能教育、文化传承结合,把人才培养标准规范与特色人才培养相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2.凝练人才培养特色,打造职业教育品牌
打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是教育品牌建设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从外部环境看,基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适应性。由于不同地域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结构布局、科技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历史人文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各地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政策、实现途径以及具体策略都存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各地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地域性和适应性特征。从高校招生和专业建设等内部环境看,各高校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等方面的竞争日益加剧,“双高”品牌建设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人才培养特色成为各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抓手[5]。紧扣广西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对接产业、融合企业、产学研结合,共同凝练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特色,已成为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对接产业行业,实现高职教育品牌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
1.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对接
服务企业行业,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理实一体、订单培养等实践教学手段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基于此,广西在推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的同时,还配套出台了《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工程,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行业产业的能力和质量水平。广西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还在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职业教育与产业园区对接、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1+X证书试点等方面做出总体安排和部署,对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紧密衔接的建设途径、对接方式、融合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对接,已成为产业升级背景下广西高职教育品牌建设的内生动力。
2.紧扣地方企业升级发展需求,加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
广西在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要实施加快传统产业“二次创业”行动,在汽车产业、机械产业、铝业、冶金及有色金属产业、化工产业、糖业、消费品轻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八大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发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能环保产业等六个领域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行动[6]。基于对接产业和行业发展的整体性、配套性要求,高职院校应在现有高等职业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适应传统产业“二次创业”行动,实施传统专业建设的“二次再造”。进一步加强教育产业化、创新化建设,升级原有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实施传统专业“再提升工程”。并根据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个新型工业化领域,尽快形成专业优势,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提升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和职业教育品牌的影响力和贡献率。
(三)加强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
1.根据产业升级发展要求,加强高职专业群建设
根据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要求,广西在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推出了不同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基于产业集群对人才培养集群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应根据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推进职业教育集群发展,从横向扩展与纵向提升两个层面加强高职专业集群建设,不断提升专业群建设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以优势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内其他专业同步发展,推进专业整合以及专业协同建设。以专业集群服务产业集群,以优势专业服务于优势产业,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重塑与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高职教育专业群品牌
基于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专业群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应紧紧围绕核心产业、关联产业、附加产业等不同产业发展层次进行职业专业群的构建,逐步形成“同心多角”专业群架构。应用平台战略理念,按办学集约、专业集群、资源集成的要求对原有专业进行优化整合。一是要合理界定专业群边界,根据各校自身办学历史和学科专业优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系统科学地进行专业群构建。二是加强专业集群品牌建设,以优质专业品牌优势,带动相关专业发展壮大,形成专业集群整体集聚效应,发挥专业群整体价值优势。三是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专业群建设不再是几个专业简单的叠加,而是专业间的合作与协调,并通过这种合作实现学科互补、协同发展,提升人才综合素质,适应产业群发展对人才需求。因此,加强专业群建设,是实现现有专业间的合作与协同,促进群内各专业相互促进和发展,满足产业集群发展需要,重塑与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高职专业群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3.推进新专业集群发展,满足服务新兴产业发展需要
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专业群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应抓住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优先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等专业集群。根据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行动计划,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等六大领域加快发展。推进新专业集群发展,满足服务新兴产业发展需要
(四)加强课程建设,构建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1.处理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
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人才培养是否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课程建设是核心。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多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实践教学更多是服务于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往往只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和鉴证,是一种基于方法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与思路。而基于产业发展需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则必须首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产业发展需求、以解决企业升级发展中的问题为导向,通过系统化的实践教育研究,让学生掌握生产操作技术和工艺流程,并对操作技术和工艺流程进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创新探索。
2.构建基于产业发展需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应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在课程建设方面,应构建与产业升级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一是要了解行业发展的背景与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外最新的行业动向和最新理论、技术与方法,构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二是要充分了解企业产品生产技术以及工艺流程,了解产品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与发展方向,构建涵盖了最新技术、最新成果的动态化课程体系。三是要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与专业相关岗位的操作技术与方法,掌握提高岗位工作效率和工艺水平的各项技能,构建理实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基于产业发展需要的分层模块化课程建设。加强基于行业产业的宏观性课程模块建设、基于企业或产品的中观性课程模块建设和基于具体工作岗位或工作流程环节的微观性的课程模块。
3.加强具有地方产业特征的优质课程建设
根据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二次创业”行动包括汽车产业、机械产业、铝业、冶金及有色金属产业、化工产业、糖业、消费品轻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八大广西传统优势产业。同时,广西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等六大领域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行动;在汽车产业集群、工程机械及内燃机产业集群、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钢铁产业集群、石化和煤化工产业集群、糖业集群、木材加工及造纸产业集群、粮油加工产业集群、计算机通信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10个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行动。
在农业发展方面,在关于加快推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广西把优质粮食产业集群、糖料蔗产业集群、特优水果产业集群、特色蔬菜产业集群、优势蚕桑产业集群、茶产业集群、食用菌产业集群、中药材产业集群、渔业产业集群、优质家畜产业集群、优质家禽产业集群、油茶等特色经济林产业集群等12个产业集群作为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集群。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也出台了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根据广西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及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计划要求,建设符合地方产业发展战略的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重要举措,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成效将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水平,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4.加强优质精品课程建设
是否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与企业产业升级发展相适应的优质精品课程,已成为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了解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优质课程建设即“金课”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创品争优”的重要指标。加强高职院校“金课”建设,一是要把课程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落细落实;二是要优化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精品课程为载体推进品牌课程和品牌专业建设;三是实施精品课程阶梯化策略,把打造国家级、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做为课程建设目标,实施校级精品课程工程,实现精品优质课程从校级项目到省级项目,再到国家级项目的三级递进。
(五)加强职业特色教材建设,推进“三教”改革
1.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创新与改革
持续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等三教改革,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教材建设。教材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基本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衡量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和检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内容。加强高职特色教材建设,要提高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契合度,开发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特色化教材,进一步发挥教材在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加强校企合作教材建设
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要求以及最新的工艺技术融入教材之中,把最新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融入教材之中,仅仅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借助行业企业的资金、设备、管理以及品牌资源,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教材建设模式,创新教材形式。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既要突显地方性、区域性的特色与行业特质,又要突显高职院校自身特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
3.加强职业教材品牌化建设
加强职业教材品牌建设,把自编校本教材品牌建设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特色教材建设,推进本土化职业人才培养。在特色教材建设中,要突出地域特色,反映行业要求,融入最新生产技术与工艺,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人文性的融合,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融合。教材编写要坚持问题导向,教学内容要进行流程优化,实现操作过程流程化、教学内容案例化、教学考核实操化、教学场景模拟化,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规律与要求。
(六)加强“双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
1.实施职业教育“名师工程”和“大师工程”
高等职业教育所需要的“名师”应该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一行业领域而非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是具备较高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家里手”。“大师”则更多是指在各行业领域中,具有娴熟技艺和较大影响力的工匠级能手,比如在各行业职业中的技术传承人。实施“名师工程”和“大师工程”,就是要发挥名师和大师的优势,以“名师”或“大师”的人格魅力与实践技艺来引领与带动教学团队建设,不断弘扬工匠精神、锤炼工匠品质。
2.发挥行业企业优势,加强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是面向行业、企业以及岗位的职业教育。面对不同行业、企业以及不同技术流程岗位要求,高职院校仅仅依靠自身的教师资源,难以满足行业企业升级发展需要。因此,高校不仅要培养一批职业技术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建设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还要组建一支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掌握职业技术教育方法的行业企业专家团队。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职业教育模式,不断拉近高校与行业企业距离,实现企业与学校、专业与岗位、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七)推进以服务产业升级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推进基于服务产业升级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推进基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的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法,根据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重新界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以市场需求、产业发展为目标,突显办学特色,更新人才发展观和质量观,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整合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构建“以产业发展为目标、以职业发展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托、以服务产业为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7]。
2. 建立基于产业升级的职业人才教学体系
建立基于服务地方产业升级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优化职业教育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树立教学新目标。在职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制定培养方案要适应产业升级背景下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要通过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断优化职业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在教学方式方面,注重实践性、创新性和职业性的统一。加强校内模拟实践与企业顶岗实践的衔接,加强专业岗位技能证书教育,实现技能证书与毕业证书多证教育。在教学方法方面,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展与企业的多方位、多层面的“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优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目标方面,注重提升学生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发展意识,提升学生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使其成为某一领域以及工作流程或岗位上能独当一面,且具有较强技术革新、管理革新能力的高素质职业技术技能人才。
综上所述,基于服务广西产业升级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品牌化战略,一是要实现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衔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升级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加强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与地方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集群,加强优势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特色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广西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水平,为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