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境教学的实践
2020-03-14唐素琴
唐素琴
摘 要:情境教学是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并记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相结合,真正将理论知识内化,成为一个“四有”青年。本文将从利用多媒体、故事会、活动等方面进行阐述如何开展情境教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模式以固定的教师教,学生讲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一般比较死板,学生积极性不高,对于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很难与实践相结合。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素养的培养。因此,为提高课堂效率,将学生真正培养成为有素质的学生,需要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课堂,其中,进行情景教学便是其中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都很完善,通常都会配有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但是,由于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不熟悉,懒于制作课件、寻找合适的教材,他们通常以课本为主要授课方式,这就造成了多媒体设备资源的闲置,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施。利用多媒体可以播放视频、音频、图片、PPT等,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观看影视化的材料更加直观的理解所学内容。
如在学习《爱在家人间》这一课时,我们都知道,爱是永恒的主题,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触及到的敏感的话题。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正处于比较叛逆的时期,对于家人之间的爱很容易误解。通常情况下,如果直接对他们讲述父母亲人之间的爱,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这难免会有一点教条主义的味道,但是,如果利用影視资料的话,通过电影片段,让学生从第三者的角度来观察其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然后从中受到启发,联想到自己和亲人之间来,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父母,增加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更能体会到爱的真谛,然后对书本上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在之后的生活中,逐渐改变自己,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单单从课本来讲,是一门很枯燥无味的课程,书中的内容是一些总结性很强、概念性的观点,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然后在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为了使课堂丰富多彩,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容易接受知识,并且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这样的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直观,在这种情景中,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以主动地心态去理解教师,而不是一味的排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如在讲授《走进教师》时,传统的师生观认为教师是一件很严肃而且很轻松的工作,学生认为教师讲课仅仅只是在课堂上讲课而已,往往看不到在课下老师的辛苦,因此,对于老师的教学,学生根本不珍惜,对于教师对他们的教导,学生更是将其视为教师对他们有意见,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学生很难真正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如果在讲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真实的讲述,为学生营造一个故事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让学生以听故事的心态了解到一个教师每天的日常生活,这样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教师,从客观的角度了解到教师每天的生活,从而更好地接纳教师,努力学习。
三、举办活动创设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并且以此来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最恰当的选择,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人,这一阶段的学生,三观并没有完全定型,受外界的干扰因素很大,因此,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初中学生具有必要性。通过举办活动让学生切实参与其中,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到如何去做,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出最好的选择。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年龄还小,但是总认为自己长大了,因此,这一阶段的他们总想逃离父母、教师的管辖,他们会更加重视友谊,但是由于自己的心智并不成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正确处理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学习《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与同学积极沟通,了解到在同学之间最常出现的几种问题是什么,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然后,以此为主题举办一个主题派对,让同学相互配合,创设相关的场景,然后让同学自由讨论,在不同的场景中应该怎么办,如果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会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这样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可以给其他同学提供借鉴,了解到对于不同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由于初中生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对于很多问题的处理并不是很完美,因此,开设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为此,让学生愿意真正爱上这门课程,并且愿意主动学习,将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