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班级管理的严

2020-03-13董全斌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严格管理彭某后进生

董全斌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186)

1 案 例

1.1 案例一

2018年6月12日深夜,贵州省六盘水市很多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开始病毒式传播一则长达35秒的小视频。视频中,一名身穿黑西装白衬衣的中年男子站在讲台上黑板前,手持教鞭对一名身穿红色校服的小学生进行殴打,先后施暴3脚、8鞭、2次推拉、1巴掌。经水城县教育局调查,该事情起因是:2018年6月12日,教师彭某在上六年级第二节数学课快下课时,班上学生杨某给彭某反映学生龙某在作业本上写字骂杨某。彭某核实后对龙某进行口头批评。龙某一直顶嘴。对学生龙某的态度,彭某很气愤,遂发生网传视频一幕。根据调查情况,水城县教育局作出如下决定:对殴打学生的教师彭某进行待岗处理,由教育局监察室对其进行政纪立案调查,其涉嫌违法行为交由公安机关依法从严处理。

1.2 案例二

2019年4月29日下午,山东省日照市五莲二中2016级3班学生李某、王某逃课,私自到操场玩耍,被该班班主任杨教师安排学生叫回并在四楼门厅内用课本抽打。2019年5月5日,五莲二中对杨教师作出了如下处分决定:停职一个月。向当事学生和家长赔礼道歉,向学校书面检查。承担诊疗费。取消评优,师德考核不及格。党内警告、行政记过。2019年7月2日,五莲县教体局作出了追加处理:扣发杨教师一年奖励性绩效工资,责成五莲二中新学年不再与杨教师签订聘用合同,将杨教师列入五莲县信用信息评价系统“黑名单”。7月28日,五莲县人民政府发布《情况通报》称:日前,我县发生教师杨某体罚学生事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教体局、学校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7月23日,教体局已撤销追加处理决定。根据涉事教师个人意愿,已将其从原学校调往五莲一中。

2 提出问题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热点新闻,倍受大家的关注,而且处理结果也大相径庭。对于要不要严格管理学生?严格管理的尺度如何把握?体罚学生的标准是什么?教师要不要赋予一定程度的惩戒权?一直众说纷纭。作者从中职、高职班主任的角度,结合多年对学生严格管理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3 讨 论

3.1 严守严格管理底线

2014年9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广大教师应以“四有教师”为目标,要按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要求,依法从教。2018年,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师德师风行为清单》。其中第二条指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包括:不尽己能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致使学生身心严重伤害或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玩忽职守,造成较大责任事故等行为”。其中第五条指出:“体罚学生的和以侮辱、歧视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包括:指使或教唆学生体罚、侮辱学生。以惩罚为目的,给学生布置超出青少年身体或心理承受能力作业的行为。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用错误言行区分学生,严重挫伤学生自尊心。语言不文明,讽刺、挖苦、辱骂学生,侮辱学生人格,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等行为。”教师在严格管理学生时,不触碰以上“红线”是最基本的要求。显然,案例一和案例二都触碰了“红线”。不管教师的出发点如何正确,方式方法也应该是科学合理的。

3.2 严格管理的内涵

3.2.1 严格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关系 很多人一说起严格管理,就想到打学生、骂学生甚至开除学生。其实,这样的认识是对严格管理的误解。严格管理和人性化教育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严格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其实本质上是一致的,严格管理的目标和人性化教育的目标都是实现人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同的[1],只是教育手段上是截然不同,但却是相得益彰的。严格管理只是适用于教育的一种手段,绝对不是教育的目的。严师出高徒,是指通过师傅严格的管理培养出高徒,严是手段,是方法,目的是出高徒。只讲严,没有目的的“严”是一种粗暴式管理。所以在评价师生冲突时,要理性对待“严格”和“目的”的关系,不要一味地把“严”放大,而忽视“为什么严”。案例二杨教师最终的处理结果也是认可了她的出发点是为了教育好学生,其实打学生这种教育手段本身是错误的。

3.2.2 严格管理要理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实施严格管理,对象是学生,施教者是教师。要达到教育目的或提高教育效果,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严格管理只是策略,策略要产生效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必须通过主体反映出来。无论学生管理有多严格,都是外在的和被动的。其实,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希望看到的是学生主动地严格要求自己,由外在、被动的严格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主动的选择。当一个人的内心还不够强大到足以抵御外在干扰时,外部条件的干预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此时,严格的管理能够部分解决内心的游移与不在状态[2]。所以在对学生实施严格管理时,必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严格管理也不是惟一有效的工具,要充分地利用严格管理的外在动机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共同作用才可能产生好的效果。

3.2.3 严格管理并不是万能 教无定法,严格管理只是一种手段、一种策略,肯定不是万能的。如果教育的主体——学生能够接受这种严格管理,这种教育方式才可能会有效果。但在班主任工作中,会发现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呈正态分布的。有一些学生你不用管,他们各方面都可以表现得很好;有些学生给他们进行严格管理,会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一些学生无论你怎么管,好像都没有什么作用,这部分学生习惯称之为“后进生”。所以在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时,不能都实施同一尺度的严格管理,要“因材施教”,要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差异化管理”。透过笔者所列举的案例一,起因是学生不对,对这样的学生教育方式本该更有耐心,但这位教师却当着全班人的面对该生进行殴打,而且还是一位未成年的小学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拿出最科学的应对策略。对后进生管理。如果严格管理没有效果,那么就要另觅他径,例如对后进生用更多的“爱心”去感化。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待他们应严字当头,爱隐其中[3]。例如对后进生用更多的“信任”去激励他。在每个教师眼里,学生的本质都应该是“好的”,只有这样才可能教得好学生。如果教师把一个学生判定为“教不好的”,那么怎么可能教得好呢?一个好教师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例如对后进生更应该讲“倾听”,更全面地去了解他,走近他。例如对后进生更应该讲“鼓励”,鼓励一万次不一定有用,但辱骂一次会起反作用。例如对后进生更应该讲“等待”,相信总有一天他会转化过来的,这一天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就算他走上社会多年以后才转变过来,那你也是个成功的教育者。

4 结束语

《登徒子好色赋》有云:“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历来被视为展示女性之美的经典之笔。严格管理学生也是这样,多一分减一分可能都会酿成苦果,如何正确有效地实施严格管理需要我们教育者在工作中认真践行、认真总结。

猜你喜欢

严格管理彭某后进生
女子故意不接快递电话以索赔获利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管”与“不管”
太湖里的“奇幻漂流”
疯狂爸爸 勒死亲生女儿罪恶滔天
“严格管理”与“学生自治”:民国著名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逻辑与当代启示
“严格管理”与“学生自治”:民国著名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逻辑与当代启示
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实践活动
第七次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 严格管理管出抓落实的实效
如何对待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