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06-24黄世娟吴湘兰朱蓬博
黄世娟 吴湘兰 朱蓬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多是冠状动脉血流供应不足引起心肌急性缺血,可引起局部坏死,该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3]。文献报道[4],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配合积极护理可有效促进预后。临床护理路径为确诊疾病患者制订的综合性、跨学科护理方案,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实施的整体护理工作,既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又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5-6]。本文通过对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组,讨论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医院”)治疗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为(66.31±3.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 h~10 h,平均时间(2.93±0.79)h;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37岁至81岁,平均年龄为(65.92±3.5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 h~11 h,平均时间(3.01±0.76)h。纳入标准: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临床诊断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依从性差、精神系统疾病、严重内科疾病、肝肾功能给不全、恶性肿瘤等。两组患者的上述条件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等。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包括[7]: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对患者进行总体评估,按照临床路径步骤向患者进行入院介绍,说明临床路径相关内容,争取患者配合,在临床护理路径上签字。主管护士和主管医生每日按照临床路径要求,结合患者的实际需要和病情变化开展评估,评价护理效果。临床路径主任和护士长随时检查治疗进展和路径落实情况,针对发现的不足给予指导和评价。患者出院前,评价临床护理路径是否完成预期目标,记录护理结果。具体临床护理路径包括[8-9]:①入院第1天: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有无胸痛和胸闷及持续时间,进行常规检查,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生化指标和凝血指标,卧床休息,会阴部和双侧腹股沟备皮,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低盐低脂饮食,增加饮水量促进造影剂排出,向患者介绍临床护理路径,说明术中注意事项,术前排空大小便,自行进行排便,持续监测心电图,发现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图形及时处理,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及临床路径,缓解不良情绪。②入院第2天:术后观察穿刺部位是否伴有出血和血肿,穿刺点加压包扎,卧床24 h进行休息,给予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术后饮食清淡易消化,术后术侧肢体给予活动指导,给予护理指导,术后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术后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积极护理降低术后并发症。③入院第3天:保持穿刺处干燥,24 h后可下床活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药物,低盐低脂饮食,拔除尿管,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④入院第4天:监测患者生活体征,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正确生活方式,自行排便,监测心率、血压。⑤入院第5天:观察胸痛是否减轻或消失,给予出院指导,患者无其他并发症,治愈出院。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患者疾病知识掌握评分评分包括:疼痛性质、合理饮食、适当活动、良好情绪、检查项目、预防便秘、治疗方案、护理配合、注意事项等,共10个方面,每个问题答案包括: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满分为100分。患者出院时,应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满意度,满分100分,得分95分及以上为满意,得分60分及以上为较满意,得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律失常、胸痛、心源性休克。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SPSS 19.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计数资料n(%),计数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时间差异
实验组疼痛缓解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见表1。
表1 治疗时间对比
2.2 两组疾病知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差异
实验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疾病知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见表3。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提供有效照顾,保证诊疗有序,避免漏项,提高护理质量。传统护理方式没有明确目标,患者得不到全面护理[10]。危重心肌梗死患者、低年资护理人员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低影响护理和宣教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有预见性工作,通过最经济、最快捷的方式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文献报道[11],临床护理路径以患者为中心,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研究显示,AMI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介入治疗时间。临床护理路径明确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保证护理和治疗工作有序进行,护理人员有预见性、有计划工作,避免护理工作出现漏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得到优质、高效、全程、规范化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同时,临床护理路径使患者了解护理计划和目的,积极主动参与护理过程,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主动参与护理模式[12-13]。本研究显示,实验组疼痛缓解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疾病知识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表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