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节日应景纹样艺术价值探析

2020-03-13章建春肖新

人物画报 2020年26期
关键词:艺术价值

章建春 肖新

摘 要:明代节日应景纹样是明代时期宫廷在节日期间补服上的纹样,不同的节日由不同的纹样应景。节日应景纹样的种类繁多,体现了明代时期的人文思想丰富、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政治稳固,同时也体现了节日应景纹样艺术价值极高。

关键词:明代节日应景纹样;纹样类别;艺术价值

一、纹样类别

明代节日应景纹样的表现形式为复合纹样,常常由的多种纹样组成。按照纹样的类别可以分为:动物纹、文字纹、人物纹、植物纹。节日应景纹样通常以龙纹或者节日应景纹样为主要纹样,以吉祥纹样纹次要纹样,吉祥纹样表现为、云纹、江崖海水纹等。

1. 动物纹

明代節日应景纹样中的动物纹有龙、老虎、兔子、羊、蛇、蜈蚣、蟾蜍、喜鹊等与其他纹样组合在一起。其中龙纹的应用最为广泛,龙纹包括夔纹和夔龙纹。自古以来在每个朝代龙纹是尊贵身份的象征,明代节日应景纹样常常会与龙纹组合成复合纹样。如图1明代的五毒纹样,五毒艾虎纹样是端午节的代表纹样,龙纹位于画面正中,四周由老虎、蝎子、蜈蚣、蛇、蟾蜍缠绕,这五种动物称为五毒。其次,画面的四周还有艾草、祥云、江崖海水纹。兔纹是中秋节的应景纹样,主要体现在中秋节的服饰上,万历年间明神宗的生日在中秋节后两天,农历八月十七,所以兔纹通常与寿字纹和“卍”字文结合使用,以求和美长寿。图2是明代时期的玉兔卍寿字纹方补,寿字纹和兔纹居于画面的正中央,兔子圆润可爱,以黄色为地四周有卍字纹和江崖海水纹、云纹。羊纹是冬至节的节日应景纹样,在《易经》里冬至这一天阳气开始回升,是一种吉兆。羊纹在服饰中主要表现为三羊开泰,绵羊太子。图3是明代时期的绵羊太子纹样,儿童穿比夹戴狐帽,肩上扛着梅花枝骑在绵羊上,绵羊口吐瑞气。喜鹊是七夕节的节日应景纹样,在农历七月七日,喜鹊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图4鹊桥补子,画面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景象,正中央是牛郎织女和侍从们,中间隔着一条银河,上方有喜鹊,四周祥云环绕。

2. 文字纹

通常是具有吉祥含义的文字才会被使用到服饰中,以文字组成的图案多取其义,文字在图案中与其它纹样巧妙结合(或变形或加以装饰)组成各类吉祥图案。一般文字多为卍、寿、福、喜等字,卍、寿字是文字中用的最多的,卍字与其它图案组合,寓意丰富。如图5卍字兔纹,卍字和兔纹组合连续重复。寿字字体由多种有多种有的,草书、隶书、篆书、正楷。寿字通常与葫芦、仙桃图案组合,寓意寿上长寿多福。如图6串枝子孙葫芦吉语文字纹,大亚腰葫芦内织“万寿”二字,束腰部分系带,葫芦之间以藤相串,藤上满缀小葫芦及花叶纹。大葫芦之间一排织“吉祥如意”,另一排织“百事大吉”等吉语文字。整个纹样寓意“万寿子孙万代吉祥如意百事大吉”。

3. 人物纹

节日应景纹样中的人物纹有仕女、孩童。仕女纹样在服饰中主要表现为仕女与秋千纹样组合在一起,称为仕女秋千纹样,是清明节的节日应景纹样,图7是秋千仕女图,画面中间有一个主人站在秋千上荡秋千,仕女在旁边推着,仕女四周有树叶花卉,整个画面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图8为绵羊太子纹样,绵羊太子为冬至节的节日应景纹样,图中小孩穿着厚厚的比甲,带着暖和的帽子,骑在羊身上,四周有梅花,冬天的景象栩栩如生。

4. 植物纹

植物纹样的取材来源于大自然,植物纹样是装饰设计中运用的最多的纹样,节日应景纹样中通常使用的植物纹样有灵芝、葫芦、菊花等。灵芝,生长于深山密林之中,人们难得一见。同时,灵芝药用价值很高,因而往往被看得很神秘,又有许多祥瑞之意。图9是明代的玉兔灵芝纹,兔子的神态活泼可爱,做着向后看的姿势,与灵芝重复构成形成重复纹样,有安康团圆之意。葫芦也是节日纹样运用最多的纹样纹样之一,葫芦纹样与中国原始文化和民间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国文化的起源到现代中国文明,从自然原始的荒凉到辉煌的艺术,它都有葫芦的形象。葫芦是一种具有吉祥观念的符号,有吉祥的寓意。葫芦本身生长性强、果实圆满,象征着家族的繁衍,寓意顺利,如意,健康长寿。葫芦还与五福联系起来,由于“葫”与“福”字谐音,“葫芦”谐音“福禄”,认为葫芦“福禄寿”齐全,所以在节日应景纹样中葫芦纹样常常与寿字纹、福、平安等文字组合,象征吉祥,每年正旦节,人们都会穿葫芦应景补子,在元宵节,灯笼纹样通常是葫芦与各种吉祥图案组成,具有创新性。图10是葫芦灯笼圆补子,图的正中有一只葫芦,葫芦里面装满珠宝,图的中间有一条龙,龙的下方有江崖海水纹,四周有祥云。菊花纹样是重阳节的节日应景纹样,在明代的重阳节期间,人们会穿带有菊花纹样的应景补子,菊花纹样通常与龙、海水纹组合。图11是菊花圆补,以白色为地,画面中以龙纹为主要纹样,四周有菊花和云纹,龙的下方两侧有江崖海水纹。

二、明代节日应景纹样的价值意义

明代节日应景纹样来源于古代人的智慧,是古人的劳动和大自然结合的产物,是古人生活活动的写照,揭示了许多民间风俗、神话、传说中的文化现象,同时也反映了明人生活的幸福度。节日应景纹样包含了装饰、吉祥、伦理、民俗、季节等多重含义。明代时期的节日应景服饰纹样体现了中国服饰制度的传统习惯,有着深厚的思想根源,随着各朝各代的发展,延续至明代。同时,节日应景纹样体现了汉族传统的风尚与习俗。

三、结语

明代节日应景纹样是中国劳动入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明人民俗生活的具体表现,是体现人们美好心愿的依托物。明代节日应景纹样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稳定繁荣。对于明代节日应景纹样的价值探析,有利于世人了解明代的民俗文化。明代节日应景纹样的研究为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会变革和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参考文献:

[1]万敏. 雕刻在经纬线上的艺术——浅析明代织物纹样[J].

[2]岳冉. 黼黻衣冠——明代宫廷服饰图案研究[D]. 北京服装学院, 2015.

[3]田自秉 吴淑生 田青. 中国纹样史(精)(TB)[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赵英玉, 张福昌. 论清代汉族服装中的纹样[J].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4):33-36.

[5]董进.图说明代宫廷服饰(九)——后妃吉服与便服[J].紫禁城,2012(10):116-121.

[6]王秀玲. 明定陵出土丝织品种(上)[J]. 收藏家, 2008(07):30-35.

注:本文为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明代节日应景纹样在新中式女装设计中的运用与研究》YG202013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艺术价值
苏轼《李白仙诗卷》风格探析
结合中国画教学谈人文修养的重要性及大学的功能
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对诺维尔“情节芭蕾”的艺术探究
以中国服饰文化为设计元素的生活创意品研究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艺术成果评析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