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李白仙诗卷》风格探析

2017-01-18杨潇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北宋艺术价值风格

杨潇雅

摘 要:苏轼生活于北宋,是一个功绩卓越的文人,他在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非凡的成就,为后代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财富。苏东坡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以我为法”的创新精神,去“法”,尚“意”,锐意变革,最终创造出自己沉厚苍劲、豪放天真的“苏体”来,为宋代书法带来了一股崭新的风气。

关键词:北宋;苏轼;《李白仙诗卷》;风格;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007-01

一、北宋书学观念与苏轼行书风格的形成

自仁宗到钦宗的100多年,这期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以欧阳修和蔡襄的书法活动为中心而展开的。宋初100余年间,有才饱学之人辈出,诗词佳作纷呈繁盛,唯独书坛之中阴霾遍布,毫无生机。欧阳修曾这样说:“余每得唐人书,未尝不叹今人之废学也。而后一阶段伴随着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的崛起,并由他们开创和完善的“尚意”书风,不仅代表着宋代书学的最高成就和时代特点,而且也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座难以逾越的巅峰,对后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才华横溢,少负盛名,青年中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关于苏轼的书学思想的地位及影响有学者是这样认为的:“尚意”思想畅行于宋代年间,其精髓已深入与书法相关的各个文化领域。在书法方面,苏轼功绩卓越,他以完备的书学理论为前提,大肆推崇“尚意”,使其逐渐被时代所接受,并成为了具有指导性价值的社会思想。

二、《李白仙诗卷》风格赏析

《李白仙诗卷》书于元佑八年(1093年),蜡笺本,行书(34.4*106cm),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此帖创作于苏轼官职被贬置黄州以后至惠州时期。尽管命运无常,人生多变,形迹漂泊,但苏轼在书法艺术上的创造从未停止过,他将书随情,情随文的定式发挥推向了又一个极高的境界。据载,《李白仙诗卷》内容取自李白诗二首,是由汴都丹元子道士和苏轼二人,一人口诵,一人书写合力完成的。

1.书写工具与材料分析。“笔法成于书写姿势”。从西晋至唐,书写者都手持纸卷进行书写的“经典”姿势。对于这一说法可在同期绘画中得到验证,如《女史箴图》,图中女史呈现站立姿势,左手拿纸,右手执笔书写。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纸厚坚韧时,才有可能这样持纸。但在随后的变法的年代,陆续开始了几、桌子的使用,毛笔读写从面式垂直变为桌面垂直,变“举腕”为“平腕”。同时,诸书画大家也充分发挥了各自视觉才能和转笔习惯,又兼生、熟,长、短锋,软、硬毫,可谓是千姿百态。

2.笔法分析。笔法,简单理解,就是书写时执笔的方法。我们应以最适合的执笔姿势写出形态不同的点画线条。苏轼说:“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在此论中,“不践古人”不代表不学古人,只是拒绝为古人书所奴,苏轼主张在承前贤之余抒发个性自我,二者并不冲突。而且,字本是姿态万千,这样书写出的字是有创造性的,是有活力的,怎么能就单一形式的评论哪好或哪不好。如《李白仙诗卷》中的“无”、“见”二字,字的撇很有特点:起笔较细,中段饱满,特别是下段最圆润,而后立即出锋,少过渡,是苏轼书法撇之一特色。

3.结构分析。如果说,隶、楷书以单个字的笔画安排作为笔顺的基石,那么,行草更是以字间的连贯性为基准。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言:“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规,和而不同。”其精妙之处在于其中的每个笔顺、每个结体都遵循了“违”与“和”,即变化和统一。同时,每笔、每画以及结构的运动趋势都取决于“势”,它打破了点画、空间的平衡,并连续性地引导你看完整个书迹。我们从《李白仙诗卷》中可看出,苏轼总是把左边的笔画放的很长,右边的总是收着,字字丰腴,笔画舒展,字间韵律感强,给人妩媚天真、温良敦厚的印象。

4.章法分析。任平认为“信之自然,不得重改”是中国书法审美创造的突出原则。每次书写的过程都是一次性的,任何重复、修改都是不允许的。《李白仙诗卷》就在毫无安排、设计的布局下起笔:起首一行半,横势展开,施肥阔之笔,不失俏媚风姿;及至第二行“只知雨露贪”,用笔逐渐显厚重,诗中悲凉、旷远的意境悠然而生。到“青松霭朝霞,缥缈山下村”时,笔势起伏,左突右撞,潦潦草草。写到“无后玻璃魂”时,平日的优雅气质完全不在,至最后“今此一洒脱,长啸登昆仑,醉著鸾凤衣……”时,行书为行草,情感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苏轼不加掩饰的将情绪诉诸于笔端,个性彰显无疑,书卷的书写痕迹整体上气息鲜活。全篇文章字字连贯,游丝牵引,不同于楷、隶、篆等书体,字字独立,却笔断意连。

三、《李白仙诗卷》艺术价值探微

《李白仙诗卷》这卷书体作于被贬黄州之后,也是其书风变化的分界点,黄庭坚对其的评价颇高。其笔法结字浑厚媚态,篇章豪放随意,极具收藏价值。本帖虽不如《寒食帖》尽显随意,但也是“无意”之作,是内心情感的迸发的一瞬间,将情融于笔墨,诉诸于笔端,复之于纸上,那是不为功名利禄的、纯粹的创作。同时,不可否之的是,只有创作才有创新可言。书法家并无等级优劣之分,自身真正的价值在于独到的一面。而书法的创作性在于“通今”,只有“博古”才能“通今”,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参考文献:

[1]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高育出版社,2004.

[2]孙晓云.书法有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3]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4]林语堂.苏东坡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北宋艺术价值风格
从服饰表现的视角再议《韩熙载夜宴图》的成画年代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隋唐至北宋时期河洛地区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交流
北宋院体花鸟画的革新和演变